盐湖提锂的萃取分离研究现状与展望

来源 :应用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了不同萃取体系对盐湖中锂的分离效果,包括了中性有机磷、离子液体、冠醚类和双酮类萃取体系,其中离子液体具有高萃取容量和环保性能良好等特点,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并分析了不同萃取体系在盐湖提锂中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应用萃取体系进行盐湖提锂的工业化研究。
其他文献
通过多隔层根际箱培养实验研究了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Z)和磺胺甲基嘧啶(SM1)对油菜种植土壤不同根际微域的土壤脱氢酶(DH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显示,SMZ胁迫下,低浓度处理组促进了根际及近根际区的DHA活性,而高浓度处理组则抑制了其DHA活性。同时,各浓度处理组均抑制了主体土壤区及近主体土壤区中DHA的活性。各浓度处理组均诱导了根际及近根际区的CAT活性,却抑制了主体及近主体区的CAT的活性。SM1胁迫下,各浓度处理组均诱导了近根际区的DHA活性,却抑制了根际区及主体土壤区及近主
用硅烷偶联剂KH590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的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再通过乳液共混和机械共混等工艺制备了丁腈橡胶/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表征分析了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表面形态,研究了丁腈橡胶/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显示,与氧化石墨烯相比,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亲水性和表面形态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与丁腈橡胶形成的复合材料与丁腈橡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相比,拉伸强度提高的幅度更大且断裂伸长率降低的幅度更小。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微泡钻井液基本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微泡的结构与尺寸、微泡的稳定性、独特的架桥封堵机理以及流变性,以时间为线索综述了国内抗温微泡钻井液体系的优化
通过特殊的分子设计和配方设计,采用改性固化剂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高性能环氧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水耐碱性、耐低温开裂、突出的防滑性,附着力等性能。UV老化测试15周,拉伸强度仅从14 MPa降低至13 MPa,断裂伸长率仅从40%降低至30%,明显强于国外同类型竞品(拉伸强度下降了10 MPa,断裂伸长率下降幅度更大,从42%降低至15%),性能稳定。耐水耐碱耐低温涂膜均无异常;附着力(划圈法)1级;抗滑值(BPN)达到70,属于高防滑型。该高性能环氧高分子材料对填料以及固化剂用量
关于可供替代外碳源的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和从业人员的关注,以期发现或研发出新碳源弥补传统碳源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综述了传统碳源在实际应用的局限及在实验室研究中的潜在问题和可供替代碳源的研究发展现状及其作为反硝化碳源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碳源和可供替代碳源建立了相关评价体系,为污水厂选择适合自身的外碳源提供参考。指出污水厂外碳源的研发趋势主要包括新物质开发,复合碳源研发和废物(液)预处理工艺的改进。
研究以油茶壳水热炭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油茶壳活性炭,研究了油茶壳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西番莲废水色素吸附率的影响。通过研究活性炭对废水色素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与热力学性质,分析活性炭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油茶壳活性炭对废水色素的吸附率随活性炭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平衡;吸附时间和温度有助于色素的吸附。油茶壳活性炭添加量0.06 g/10 mL时,废水色素吸附360 min趋于饱和,30,40,50℃对应平衡吸附率分别为74.41%,83.11%,83.89%。油茶壳活性炭对废水色素的吸附符合
为了提高Innovene等气相工艺用聚丙烯催化剂的性能,开发了性能优良的新型BCK催化剂。为了指导工业应用方向,研究了BCK催化剂在60~85℃时的丙烯聚合的动力学行为,测试了聚合活性和聚丙烯的等规指数、熔点、分子量分布等性能,并与Innovene气相工艺常规应用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CK催化剂的聚合反应速率、聚合活性、立体定向性和聚丙烯的熔点明显高于另外两种催化剂。随着温度的升高,BCK催化剂的聚合反应速率和活性呈现降低趋势,而且聚合速率的衰减越来越快;BCK催化剂的立体定向性随着温度升高
对气藏水锁伤害机理、影响水锁伤害的因素和解水锁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目前国内外在解水锁剂配方体系研究以及解水锁剂性能评价方法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得出结论:通过向伤害储层注入解水锁剂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可结合扫描电镜等手段来判定解水锁剂的适用性。常用的解水锁剂一般由溶剂、助溶剂、酸液体系及润湿改善剂等组成。
从氧缺陷、离子掺杂、与铋基半导体材料复合、表面修饰改性以及多种策略联合改性等方面对Bi2O3以及混合价态氧化铋(BixOy)的改性研究现状和不同改性策略的活性提高机制进行综述,并对氧化铋材料在能源、环境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为克服氧化铋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载流子传输能力低等问题提供参考。
介绍了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电化学法在高盐废水的同步脱氮除磷的去除原理,阐述了3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最后对优缺点、能耗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总结,总体而言,高盐废水的同步脱氮除磷还存在很多需要突破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不仅要提高现有技术的工作效率还要开发新的材料和技术,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