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的五种有效应变方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fdfdfgdf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变语,是指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听课情绪的变化,或突然发生的不良行为,或教师自身造成的失误,或出乎意料的偶发事件等,迅速作出反应,并巧妙地予以解决,使讲课和听课在思路和感情上始终保持一致的课堂语言艺术。教师使用良好的应变语能够在温和平缓的氛围中解决突发事件。
  关键词: 应变语 课堂教学 应变方法
  
  应变语,是指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听课情绪的变化,或突然发生的不良行为,或教师自身造成的失误,或出乎意料的偶发事件,等等,迅速作出反应,并巧妙地予以解决,使讲课和听课在思路和感情上始终保持一致的课堂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甚至会破坏教学和课堂的正常秩序,将部分学生或教师推到窘迫的处境,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应变语是教师必备的“应急武器”。它是教师渊博、机智、幽默的教学风格和热情、专注、求实的教学态度的凝聚点,是教师自觉发挥口语优势的着力点,又是教师启发学生顿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临界点。教师良好的应变语能够在温和平缓的氛围中解决突发事件。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谈几点有效的应变方法。
  一、暗示式应变
  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并不中断教学活动,而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悄悄提醒当事人,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正常进行。
  例如:有一位特级教师在上观摩课,听课老师发现上课过程中有一位学生走了出去,约5分钟后,又有一位学生走出去,过了一会儿,两位学生先后回来。可在这过程中,教师从没有中断过教学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听课老师不明白。下课后询问这位特级教师,他说:“我在上课时发现一个学生脸色很难看,坐立不安,知道他可能要大小便,便踱到他身边示意他出去。过了好一会儿这个学生还没有回来,我便猜想他可能来不及带手纸,便悄悄让第二个学生拿了手纸去厕所。过了一会儿,他们相继回来了。”听课老师恍然大悟,无不表示钦佩。教师用暗示的方法解决偶发事件,可以既不影响教学程序,又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式应变
  这种应变方法是教师顺着学生提出问题的研究方向,沿着问题继续追下去,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如一位教师正在小结课文:“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当我们享受着万里长城给我们带来的民族自豪感的时候,也该感谢那些为修筑万里长城而献出血汗、献出智慧,乃至献出生命的劳动人民……”
  话还没讲完,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更应该感谢秦始皇,是他组织修建的万里长城。”
  另一个学生反驳:“不对!秦始皇为修万里长城,累死了那么多人。孟姜女哭长城就是指责秦始皇罪恶的最好见证。”
  又一个学生马上说:“你说得不对!秦始皇如果不以严厉的态度对待修筑长城的人,那些人怕苦怕累早就跑光了,哪里还能修成长城啊?”
  一个学生赞同地说:“对!我们不能一边躺在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上享受民族自豪感,一边还要不断地批判他的残暴,试想:他如果温和地对待这个工程,还能修成长城,创造世界历史的奇迹吗?我们批判他的残暴是不公平的。”
  学生开始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教师面对课堂上的混乱局面,因势利导,镇定地强调:“同学们,你们能各抒己见,辩证地探讨这个历史问题,非常好!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继续发扬。要评价历史人物,就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外寇入侵,从民族稳定的立场上来说,是十分正确的,是他的功绩。但是他对待劳动人民却很残暴,制定了许多十分残忍的酷刑。今天,同学们讨论是否该感谢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这个历史问题呢?该怎样客观公正地评价秦始皇呢?”
  一位学生顺着教师的提示说:“我们不能否定秦始皇对修筑万里长城所作的贡献,也不能因为他在修筑万里长城时制定了酷刑就单纯批判他的残暴。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功过分明。”
  又一位学生也说:“他的功劳是不能够磨灭的,它的残暴同样也不能够抹去。”
  学生开始鼓掌,教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能正确地、科学地对待历史事实,辩证地、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组织修建的万里长城在当时是抵御侵略者的有力屏障,也为今天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但是,他对人民的残暴也是遗臭万年,不能让人原谅的。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非常分明。这位教师显然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哲学修养,当他看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的时候,采用因势利导式的应变语,既平息了学生因思维方式错误而产生的无谓的争论,又教育了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及历史人物,可谓教书育人之典范。
  三、有意转移式应变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的问题教师不便作答或不能作答,那么可用转移话题的办法来摆脱困境。例如:一位教师在分析《画蛋》一文时,指导学生观察国画,有位学生提问:“达·芬奇和他的老师为什么都留着长头发,而我们却不能留?”教师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的一些习惯跟他们不一样。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呢?應该学习他们‘专心学习’的精神。”教师巧妙地把话题作了转移。可是,那个学生又问:“老师,您有达·芬奇的本事吗?”回答“有”吧,不符合实际;回答“没有”吧,学生会认为老师没本事,对老师感到失望。只听这位教师说:“达·芬奇本事真大。他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呢?就因为他学习刻苦,谁要想有本事,谁就得刻苦学习。”一句话,又把话题转移到课文的主题上来,并且摆脱了困境。
  又如于漪老师教《木兰诗》时,有位学生提出疑问,认为诗中写的不可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不可能的。十二年,这么长时间共同生活打仗,怎么会认不出是女的呢?不说别的,一双小脚在洗脚时就会露出来的。”于老师说:“南北朝时妇女还不缠脚。”学生又问:“那么中国妇女什么时候开始裹脚呢?”这下可把于老师给卡住了,于老师想了想说:“课后我们大伙儿都去查资料,大家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好不好?”于老师这样回答,既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又维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四、顺水推舟式应变
  一次上课,教师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地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舍的《小麻雀》。”边说边习惯性地打开粉笔盒,伸手拿粉笔准备板书。呀,一只毛茸茸的东西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学生却咯咯咯地笑开了。原来,粉笔盒里关着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教师冷静片刻后说:“好有心计的同学,找来了一只活标本。大家看看,小麻雀的眼睛是不是像老舍描写的那样,小黑豆似的。”于是,小麻雀在大家手中传开了。大家不住地赞叹老舍观察仔细,比喻生动,也从内心佩服老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课后,教师对搞“恶作剧”的学生亲切地说:“你对教学很关心,很有心劲。不过,要是事先跟我打个招呼,就更好了。”几个学生听后很感动,惭愧地低下了头。
  五、幽默式应变
  针对学生的“责难性”问题、“攻击性”问题、“挑衅性”问题的刁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难方式,幽默地、体面地、不伤大雅地予以还击。如一位教师走向教室,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只笤帚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干的恶作剧,可这位教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轻地捡起掉在地上的讲义夹和笤帚,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啊,连不会说话的笤帚也走上门框,向我表示不满了。同学们,你们天天与我一起相处,对我有更多的了解,希望你们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好吗?”课堂上一阵窃窃私语后,很快地安静下来了。
  这位教师面对偶发事件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自己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了窘迫处境,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情境。
  综上所述,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是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应变能力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素质。有的教师把课堂应变看得很神秘,有高不可攀之感。其实并非如此。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应变能力当然也不例外。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地钻研教材,逐步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认真总结,有意积累在课堂应变中的经验和教训,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那么,我们不仅可以不断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而且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应变方法。
  
  参考文献:
  [1]唐树芝.教学口语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汪缚天.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每到新年,少不了的一是总结,二是愿景,二者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2012年伊始,世界经济经历了痛苦的半年——欧洲衰退恶化,美国复苏艰难,中国增速下滑,巴西GDP增长低于日本,印
高校学报是高校科研成果的重要文献载体,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文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学报传播学术信息的功能加大,对学科建设的影响也加大。学报是学术人
基于学生主体认知过程的分析,提出注意是参与学生主体认知过程的基础性部分,其有限性制约了认知的深度和水平;存在于不同学生头脑中的长时记忆中的知识是有差异的。因此,应该重视
地方高校合并之初,学生管理方面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更新管理观念,实事求是地针对问题找出对策,有助于缩短磨合期.加快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脂多糖(LPS)通过TLR4介导细胞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髓样分化蛋白-2(MD-2)通过与TLR4形成复合物参与LPS诱导的细胞信号过程.TLR4/MD-2复合物中的MD-2结合LPS后,引起TLR4低聚化,进而
协作网通常被用于描述各种社会关系,相似的概念也可以应用到转录调控网络的研究中.针对被调控基因共享转录因子的相似性,可以建立一个被调控基因协作网,同样,根据转录因子调
目的分析危重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及基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34例危重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基因检测.结果34例患儿中男18例、
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polypeptide,APOBEC)家族成员,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天然免疫分子,对HIV和HBV等多种病
今天,发掘传统文化之现实价值早已是朝野共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资源——《老子》,其包含的丰富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素质修养之说,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
随着"9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要人群,人们在审视、评价这支高校生力军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为如何摆脱对他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所陷入的困局寻找着答案。文章从一个高校辅导员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