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教育研究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84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重要的建设者和后备军,他们的素质关系着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线上”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娱乐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新变化。传统的阅读主要为纸质阅读,阅读场所主要集中于课堂和图书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手机和计算机在大学生的生活里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种网络阅读平台喷涌,培养了大学生网络阅读的习惯,因此数字阅读成为首选。但由于互联网的沉迷特质,加上互联网充斥着各类信息,极易分散注意力。同时网络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大学生的思想体系尚未完全成熟,难以进行判断,因此产生阅读花费时间长、阅读质量却下降的悖论现象。阅读是人类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国家实力的引擎,高校必须重视这一现象,采取手段提高阅读质量,完善高校的阅读教育。国家方面也要通过政策、措施来促进社会上优质作品的高产、培养社会上阅读经典、阅读优质作品的氛围。本文就大学生有好书读、愿意读好书、学会读好书,做出以下研究。
  大学生阅读现状
  阅读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进行阅读的重要载体。我国目前网络文学发展繁荣,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阅读者是学生群体,除了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在网上浏览资讯、热门话题也成为大学生的阅读聚焦点。通过手机进行阅读,不仅满足随时随地的阅读需要,而且成本低,选择性多样化,更能满足他们追求新鲜感的需求,因此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网络阅读是当代大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式。
  阅读动机。当代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目的除了应对课业需要及查询学习资料外,主要是进行娱乐休闲。大学阶段和以往的教育阶段不同,主要体现的是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能力,学校管理方面相对来说趋于宽松。作为成年人,大学生也更加追求自我的能动性,以自我的需求进行各类活动。他们是通过网络阅读来了解社会,获取社交谈资,以此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此外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关于就业、职业方面的阅读也成了大學生的偏好,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来增加自己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因此大学生的阅读动机主要偏向娱乐消遣、完成作业和为就业做准备。
  阅读时间。通过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的网络阅读时间大幅度增加,纸质阅读减少。随着越来越多电子平台的出现和各种纸质书籍的电子化,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阅读时间迅速增加。轻便的电子设备和便利的入网,有效地增加了大学生的阅读时间。传统的纸质阅读中,由于纸质书价格昂贵和携带性不强等原因,会使得部分学生进行阅读的成本过大,况且图书馆资源在品类、数量上也存在限制,纸质阅读的总量相对来说偏小。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习惯网络生活、网络文化,自然也习惯网络阅读,阅读成为娱乐的方式之一,书籍阅读背后的压力被隐藏了,阅读时间因此得到大量增加。
  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热衷网络文学阅读。虽然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得到大幅度增长,但主要集中于网络文学、小说、漫画等阅读,产生泛娱乐化现象。面对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多元化的文化思潮和各种非主流现象,处于思想跳跃、未完全形成理性思维的大学生非常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误导。网络文学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混杂着大量低劣、低俗甚至色情、暴力的作品,很容易渗透大学生的思想,对政治态度、价值理念、知识体系带来负面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化、自我化,唾手可得的网络信息容易使大学生陷入“信息茧房”,沉迷于自己的阅读喜好中,自动忽略其他主流信息,更有甚者沉迷网络小说而无法自拔。
  浅层阅读的习惯养成。互联网时代在丰富阅读选择和增加阅读时间的同时,也养成了大学生快速阅读的习惯,即“碎片化”阅读。指数式增加的信息量和相对有限的时间,使得大学生在阅读时不自觉加快速度,倾向于完成阅读长度,阅读质量受到忽视和降低。网络上形态各异的信息也不断分散着他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在不同的碎片化信息中穿梭,对信息进行浅尝辄止的获取。在碎片化阅读趋势下,难于进入深度阅读。
  阅读非经典化。传统阅读大多集中于国内外的经典文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阅读却倾向于网络文学作品,存在非经典化扩散迹象。在我国教育中,经典阅读常常作为一种强制性要求,会给学生带来潜在的压力和抵抗心理。进入大学阶段后,阅读不再划入成绩考核,加上经典作品的阅读往往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需要更多的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因此经典的阅读似乎费时又费力,导致很多大学生不再阅读经典书籍,而选择情节跌宕起伏、戏剧性强的网络文学。
  学校加强大学生阅读教育的策略
  面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存在的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经典阅读的意识和端正阅读的理念。
  丰富图书馆资源。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势,引导纸质阅读的回归,让传统阅读形式出新篇。学校要更有效地把图书馆原资源进行整理、分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列出不同的阅读书目指导以及图书馆借阅指示,引导学生去图书馆进行阅读。此外完善图书馆阅读环境,对阅读场所和阅读设施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设置,如可在椅子上增加坐垫,在桌子上张贴激励小标语、表情贴,增加学生的好感度和舒适度。再有根据时代变化和学生自我发展需求,适当采购新书,可通过图书馆公众号平台向全校师生征集意见,确定新书购买清单,丰富图书馆的资源,更符合学生阅读需求。
  设立阅读奖励机制。适当的激励机制是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的有效举措。学校可在全校开展学生阅读奖励活动,借助学生会在全校范围内寻找“最美阅读者”“最爱阅读者”等学生,可通过下寝视察、校园内巡逻和图书馆借阅登记等渠道,记录下一个月内发现的阅读者,通过统计、分析阅读者的阅读数量、阅读质量、阅读选择、阅读态度等要素选出“最佳阅读者”进行物质奖励,然后全校范围内进行表扬,通过树立典型,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在全校内形成积极的阅读氛围。
  举办阅读讲座、论坛。正确的阅读理念是进行阅读的前提,是实现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学校通过调动校内优质师资和学界人才等通过举办讲座、论坛的形式,促进大学生的阅读教育,让学生在听、表达、讨论的过程中,重识阅读之美。通过老师或权威人士的阅读分享,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狭窄的分享空间里更能体会来自群体阅读的感染,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接受深层次阅读、经典阅读等正确阅读观念。例如可以举办“我是如何阅读的”讲座,通过老师主导分享,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然后学生进行分享老师进行指正的过程,实现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的教育。
  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学校还应积极使用新媒体平台,发挥“两微一端”平台的效用,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上发布有吸引力且优质的内容,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阅读习惯,也用好内容获得学生的注意力。在互联网时代,视频等视觉阅读因其感官刺激、情节化、戏剧化等特点是目前大学生喜爱的信息接收方式。因此学校可以制作一些正向的视频内容,如拍摄某位学生的阅读时刻或将古人阅读故事制成动画小短片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发布,宣扬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还可以实行阅读打卡制度,要求学生在学校自制阅读平台或慕课等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打卡,从而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监督。
  结语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处于改革的深水期,社会风险和压力急剧增加。作为大学生,不仅应该具备文化素养,养成高尚的品德,而且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是最好学习知识的方式,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的有效途径。完善和提高大学生阅读教育,不仅是培养较强综合素质的大学生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的需求,更是进行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媒体时代使得阅读更为方便、资源也更为丰富,大学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有效利用时代发展的优势,让阅读成为完善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人类对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具有天然的感受力,即便是牙牙学语的孩童,听到悦耳的音乐,也会随着节奏摆动身体。而人类作为一种智识性的动物,对艺术作品也可以拥有深邃的领悟力。人通过艺术作品获得了一种美感,总结出了一种美的概念:感受到人类丰富而壮阔的心灵,这种深沉的体悟又会让人的神思宁静下来,变得更加睿智。  我在书店里观察艺术类图书,发现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图为主的画册,或是介绍某一位艺术家,或是
期刊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丰富情感体验、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想要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应该尽可能融入其中,在心意相通中进行情感交流。有感情的诵读、营造故事情境、细细咀嚼语言、从体验中联想是优化阅读效果的重要方式,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获得更加真实的体会、品味语言表达“妙处”以及促进情感进一步升华,从而真正成为“他们故事”里的“知己”。  阅读重在“感悟”,只有通过“感悟”才能
期刊
对书,有一种不能割舍的情怀。在电子媒介、手机盛行的当下,书似乎成为很多人“断舍离”的对象之一。而我,在家里堆了好几座“书山”,仿佛与书为伍,才能心安。  有一阵子没买旧书,是因为出版社源源不断寄了新书来,家中的书已堆放不下。以至搬家时处理了一部分,有些实在割舍不下,又搬来狭仄的屋内。犹记得老父亲帮我抬起新买的床,将书一本本码放至床下。几大箱书堆在客厅墙边,看电视都碍眼,像是在做地摊生意,懒得收拾,
期刊
摘要:数字阅读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阅读形态的多样化、阅读内容的网络化、阅读载体的数字化共同构成了当今开展全民数字阅读的社会基础。由于数字阅读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和网络通信,不同个体、内容、设备和情景的数字阅读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搭建全民数字阅读平台的同时提升数字素养、引导阅读行为、弥合数字鸿沟。  关键词:全民阅读 数字阅读 社会基础 建构路径  数字阅读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阅读形态的
期刊
《季氏将伐颛臾》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领略儒家思想,收获孔子为政、为人、为文观点,由思想入境、因社会析理、以人文铸品,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了以下“道”。  由思想入境,把握儒家学派地位和价值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到今天还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尤其是他反对武力攻伐、主张礼治,以德服人、加强教化。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年代,孔子奔走在这些诸侯王之间,极力地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期刊
高校图书馆采购平台建设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满足学生阅读需求、提升获取阅读资源的效率以及通過互动获得更加优质的资源,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其负面影响,如浅阅读现象更加严重、削弱大学生思考能力、造成学生对平台依赖等。为了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云采购平台的作用,可以通过建设良好使用环境、提升学生本身有用感知性以及改善学生主观认识等方式来进行优化,从而为提升高校学生阅读效果奠定基础。  在信息社会的迅猛
期刊
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未来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青年大学生逐渐沉浸在海量化、快捷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并且受到了市场化以及利益化观念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处于一种相对浮躁的心理状态,由此产生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在如此背景下,图书馆推出阅读疗法,从而将深度阅读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通过阅读来尽可能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
期刊
《简·爱》,夏洛特·布朗蒂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孤女的故事。简·爱,一个穷教士的女儿, 刚刚出生就父母双亡。她住在她舅母(里德太太)的家中。里德太太是个冷酷无情的女人,她对待这个可怜的孤儿既粗鲁又不公正,她的孩子也在戏弄和嘲讽简的过程中找乐子。一天,因为再也受不了舅母的虐待,简·爱就把自己对舅母的看法当面说了出来。里德太太勃然大怒,就以送她到洛伍德的慈善学校(为贫穷女孩开放的)的方式遗弃了她。尽管受
期刊
文献资源不仅包含期刊,还包含光盘影像等涉及权限范围的文献资料,是评价图书馆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献资源开发,是指秉持图书馆服务任务,给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满足读者文献需求,系统组织采集管理文献相关资源,构建适宜图书馆发展的藏书体系的过程。  互联网时期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渠道及信息存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鉴于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性,读者对文献资源数字化要求不断提
期刊
传播党的声音,是党校职能的应有之义,探寻符合时代要求的宣传教育新途径是党校的应尽之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价值引导、情境创造、氛围营造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素养水平。  2019年11月,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倾力打造“红色书屋”,开辟出服务党员群众、社区居民的红色新阵地。红色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