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性别差异与ESL阅读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活动,是基于篇章的信息加工过程和基于图式的信息加工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揭示了阅读者的性别,篇章的内容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在理论和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三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就如何选择阅读材料,如何进行阅读前的准备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性别;篇章内容;阅读理解;主题熟悉度
  作者简介:赵薇(1978-),女,山东曲阜人,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度科研项目“篇章和图式交互作用下的EFL阅读的性别差异”(项目编号:Y20090781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1-0193-03
  
  阅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掌握外语的重要途径。阅读理解并不是一种单向的接受信息活动,也不只是对词、句甚至语篇的理解。阅读理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这是一个以理解为目的的、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乃是读者在大脑中建立一种模式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个人现象,是大量的语言想象在个体的头脑世界里无声地进行,是基于篇章的信息加工过程和基于图式的信息加工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阅读理解的过程研究促进人们对外语阅读个体因素的研究,促进人们对传统外语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反思。
  英语专业的学生会阅读英文原版的文学作品,因而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学生阅读效率并不高,同时男生女生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为此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以揭示阅读者的性别、文章的内容与阅读理解的关系,进而分析三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就如何选择阅读材料,如何进行阅读前的准备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背景
  1.篇章与图式
  图示是读者就篇章内容产生的密切相关联的知识。人们常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来检验图示在ESL阅读中的作用:回答问题、推断问题、再现内容、写出概要等。上述这些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读者脑中激活的和内容相关的图式来进行。
  目前关于篇章与图示的研究多应用于英语的二语习得方面。研究者也往往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加以对照,英语为母语者和英语非母语者。Steffensen,Joag-dev and Anderson(1979)对比研究了印度婚礼和美国婚礼后指出人们阅读母语文化背景的文章更快一些,同时能够激活起大量的相关信息。他们认为大脑中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是决定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Johnson(1981)拿一些在美国学习英语的伊朗学生和一些美国学生做了对比研究。他保留文章的内容不变(民间故事),把文章的组织结构,叙述方式做了调整,来检验文章的语言在阅读理解中是不是起到比文化背景更重要的作用。但是结果表明,阅读者在读母语文化背景的文章时比非母语者理解到更多的东西。
  Carrell(1981)利用阅读者母语文化背景中的民间故事测验了一些日本和中国的ESL学习者。她发现文章的文化背景影响阅读者再现文章内容的信息量,同时也决定阅读者对文章难易程度的判断。Carrell(1987)选取了一些穆斯林文化背景的学生和一些罗马天主教文化背景的学生做了对比实验。她拿出两个宗教派别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的历史传记作为阅读材料来探索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她的调查结果表明,内容和形式都是影响ESL阅读的因素,两者相比,内容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上述的研究表明,与篇章内容相关的图示,特别是文化背景的熟悉程度影响文章的阅读理解。
  2.篇章与性别
  如果把不同内容的文章给同一个国家中的不同类别的人去阅读,那就使篇章与图示的研究更加复杂化了。研究者往往选取男性和女性两类人做对照。
  Doolittle & Welch(1989)研究了大学里学生成绩分布和性别的关系后,指出不同类型的文章,男性和女性的阅读理解有很大差别。人文科学方面的文章,女性得分高一些;但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女性比男性得分低。Bügel & Buunk(1996)系统研究了在荷兰的L2阅读中的性别差异,发现在全国外语考试中文章的主题是影响阅读理解得分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男性阅读火山、汽车和足球等相关主题的文章时,得分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则在情感故事的理解力上高于男性。
  Young & Oxford(1997)就男性和女性英语阅读理解上的差异在英语为母语者中展开了调查。他们的阅读材料均取自于阅读者所学课程的教材,内容涉及经济、文化、休闲和历史。男性和女性阅读者在再现文章内容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也没有发现男性和女性对文章的主题(如背景知识)的熟悉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他们的研究结果和前人就性别和阅读方面的研究结果炯然不同,这表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3.阅读理解检测方法
  检验L2阅读理解的方法有多种,复述、写概要、选择题、判断正误、完成句子、问题回答,不同的方法侧重不同方面的能力。Block(1986)采用复述的方法,让学生凭记忆口头叙述出文章的内容,然后再做一些选择题。Anderson(1991)的方法与Block相反:先让学生做选择题后复述。Barnett(1988)让学生读完文章后写出文章大意,然后为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结局。Carrell(1989)利用选择题的方式检验阅读理解的效果。Bernhardt(1991)回顾了在L2阅读中的传统的检测方法:完形填空、选择题、问答题后,提出了再现文章内容这一方法。
  再现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在不看文章的前提下,凭着回忆,尽量写出文章中的信息。阅读者再现文章的内容并不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在选择题和问答题完成的过程中,文章、读者、问题和选项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阅读,而再现文章内容则提供了一种纯粹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检验阅读的方法。本文调查测试也采用了这一方法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效果。
  选择题是检查阅读理解效果的常见题型,阅读者对此类题目熟悉,答案也易于评分。但选择题也有一些问题,有时读者不需要读文章,仅凭常识就可选出正确答案。Wolf(1991)指出了选择题应该遵循的标准:(1)所有问题应该和文章密切相关;(2)有些问题的答案应该由读者推导得出,同时制造一些看起来正确的干扰选项。本次调查又加了另外一条标准:阅读者不能通过看其他问题来找到某一问题的答案。
  二、调查研究
  1.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要揭示阅读者的性别、篇章的内容对阅读理解的影响,通过调查测试解决以下问题:
  (1)篇章主题的熟悉程度是否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以不同性别为内容的篇章是否会影响读者的ESL阅读理解。
  (2)男性和女性在ESL阅读理解上有无性别差异。
  2.研究方法
  (1)受试者。参加本次调查的48名受试者(男性6人,女性42人),全部来自于大二英语专业的2个自然班的学生。理想的受试者应是男女均等,但英语专业男生寥寥无几,无法做到男女平衡。
  (2)被测文章。本次测试调查的两篇文章是从不同版本的大二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阅读教材中选出的。一篇是一个特工的故事。这个特工其貌不扬,但却运用智慧战胜了敌人。该文章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男性。另一篇文章里三个女孩从事不同的职业,来自不同的地域,合租一套公寓,故事描述了一个周日下午发生在这个公寓里的故事。
  本次调查测试没有涉及语言的难易对阅读的影响,因而不进行两篇文章之间得分的比较,而是比较同一篇文章男女阅读理解的不同。两篇文章的长度相当,在900字左右,以全文呈现。两篇文章都附有相同数量的生词注释。笔者把这两篇文章拿给大二不参加调查的其他平行班的学生去读,以确定哪些单词是生词。大二其他综合英语老师也对文章附的生词注释表示认同。两篇文章的题目也做了必要的说明以消除理解的歧义。
  (3)检测方法。检验L2阅读理解的方法有多种,复述、写概要、选择题、判断正误、完成句子、问题回答,不同的方法侧重不同方面的能力。为了做到检测方法的多样性,本次调查采用再现文章内容和选择题两种方法。
  1)再现文章内容。再现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在不看文章的前提下,凭着回忆,尽量写出文章中的信息。阅读者再现文章的内容并不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在选择题和问答题完成的过程中,文章、读者、问题和选项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阅读,而再现文章内容则提供了一种纯粹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检验阅读的方法。本文调查测试也采用了这一方法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效果。在调查测试卷上已注明要求:写出大意同时尽可能多的写出细节,考察的重点是能够再现出的正确信息的多少。再现文章内容在选择题之前完成,这样学生就不会通过备选项得到任何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信息。学生在完成此项测试时不允许再阅读文章。
  2)选择题。选择题是检查阅读理解效果的常见题型,阅读者对此类题目熟悉,答案也易于评分。但选择题也有一些问题,有时读者不需要读文章,仅凭常识就可选出正确答案。Wolf(1991)指出了选择题应该遵循的标准:所有问题应该和文章密切相关;有些问题的答案应该由读者推导得出,同时制造一些看起来正确的干扰选项。本次调查又加了另外一条标准:阅读者不能通过看其他问题来找到某一问题的答案。十道选择题每道都有三个选项:一个正确答案和两个干扰选项。
  (4)主题熟悉度。本次调查测试中设计了一道关于文章主题熟悉程度的问题,备选项有5个,从“我非常熟悉文章的主题”到“我对文章的主题一点也不熟悉”程度依次递减。学生在做完所有阅读理解的题目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3.研究步骤
  本次调查测试分两天进行。每天的调查都包括一篇900字的文章,一道再现文章内容的笔答题,十道和文章有关的选择题和一道有关文章主题熟悉程度的选择题。一篇是男性主题的文章,一篇是女性主题的文章,文章主题上做到了男性女性的平衡。每天调查都要求学生先读文章再做题,开始做题时就不能再读文章了。本次调查是在一周内的两天中将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合并在一个教室里进行的。笔者和各班的综合英语老师参加了调查,确保学生开始做题时不再读文章。
  4.数据分析
  再现文章内容的笔答题按照信息点给分。一个信息点可以是一个词组、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笔者和另外一位综合英语老师各自分别为本次调查测试卷打分,将学生的答案分为一些信息点,再与原文对照,判断学生列出的信息点是否在文章中出现,分数以学生再现出的正确的信息点的个数计算。然后将各自所打的分数进行比较,96%的学生分数是一致的。男性主题的文章最低得分是2,最高分为16;女性主题的文章最低分是3,最高分是22。选择题是按正确答案给分。
  2.研究结果
  (1)主题熟悉度。学生对两篇文章的熟悉程度分别做出了回答。得分越高,主题越熟悉。男生对特工的文章比女生更感兴趣。(男生平均分4.02,标准差0.87;女生平均分3.01,标准差1.13)而女生对三个女孩子的文章则比男生更感兴趣。(男生平均分3.23,标准差1.06;女生平均分4.33,标准差0.79)文章主题熟悉程度男生女生之间有明显差异。
  67%的男生和35%的女生表示对特工的文章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没有女生表示非常熟悉此主题,而17%的男生表示非常熟悉。有16%的男生和65%的女生表示对此文章主题一点也不熟悉或仅熟悉一点点。
  而关于三个女孩的文章,83%的女生和33%的男生表示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没有男生表示对此主题非常熟悉,而11%的女生非常熟悉此主题。有6%的女生和67%的男生表示对此文章主题一点也不熟悉或仅熟悉一点点。
  (2)阅读理解。调查结果表明,两篇文章阅读理解总成绩的平均分男生女生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阅读理解能力上看不出性别差异。
  对于特工的文章,男生不论是再现文章内容还是选择题,得分都比女生高。(再现文章内容:男生平均分8.12,标准差2.05,女生平均分4.98,标准差3.25;选择题:男生平均分7.02,标准差1.23,女生平均分5.46,标准差1.73)而女生在读三个女孩的文章时,再现文章内容和选择题得分比男生高。(再现文章内容:男生平均分6.91,标准差3.43,女生平均分11.68,标准差3.97;选择题:男生平均分7.22,标准差1.89,女生平均分9.96,标准差1.08)
  两篇文章相比,三个女孩的文章学生表现更好。(特工的文章:再现内容平均分5.38,标准差3.25,选择题平均分5.66,标准差1.52;三个女孩的文章:再现内容平均分11.08,标准差4.52,选择题平均分9.62,标准差1.55)由此可见:阅读者的性别和文章内容对阅读理解有很大影响。
  三、讨论
  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都会成为人们大脑中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对不同主题熟悉程度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男性女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导致的,所以认为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是语言问题而忽视文章主题熟悉程度的性别差异是错误的。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Floyd & Carrell(1987)和 Johnson(1981)的观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的作用比句法结构更重要。作为老师,我们无法改变学生的性别和他们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但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补充学生理解文章所需的知识,也可以在学生开始阅读前就文章相关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Floyd &Carrell(1987)发现,课堂上教授的相关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有积极作用,我们不仅要在学生的已知信息上面注入新的信息,同时也要填补学生某些方面的信息空白。虽然老师不可能把因性别不同而引起的文化背景的个体差异全部列出,但尽可能传授一些学生缺乏的文化图示对他们的ESL阅读有很大促进作用。
  本次调查测试的结果表明文章内容对阅读理解有很大影响。男生在做特工的题目时,能够回忆起更多的信息并且选择题的得分也更高,而女生则就三个女孩的文章再现出更多的信息点,该文章选择题得分比男生要高。
  本次调查的两篇文章分别以男性和女性作为主题,做到了主题的性别平衡。把两篇文章的测试结果合在一起看,总成绩的分布看不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所以,男性和女性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是水平相当的。女性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表现出比男性更高的ESL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论与启示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起作用的复杂的过程。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在ESL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性别和文章的内容是制约阅读者阅读理解能力的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阅读者总是把文章的内容和大脑中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主题熟悉的文章表现出更强的理解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选择阅读材料是很重要的。我们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不能只考虑文章语言的难易,对文章主题的熟悉程度也应考虑在内,应该尽量做到男性主题和女性主题的平衡。尽管目前英语专业的男生人数寥寥无几,但男性主题的文章也应该有所涉及,同时尽量给学生输入一些文章主题的相关知识对于他们有效地阅读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Anderson,N.J.(1991).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ategy use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testing.Modern Language Journal,75,460-472.
  [2]Barnett,M.A.(1988).Reading through context:How real and perceived strategy use affects L2 comprehension.Modern Language Journal,72,150-160.
  [3]Bernhardt,E.B.(1991).Reading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Norwood,NJ:Ablex.
  [4]Block,E.(1986).Th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readers.TESOL Quarterly,20,463-494.
  [5]Bügel,K.& Buunk,B.P.(1996).Sex differenc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xt comprehension:The role of interests and prior knowledge.Modern Language Journal,80,15-31.
  [6]Carrell,P.L.(1981).Culture-specific schemata in L2 comprehension.In R.Orem,& J.F.Haskell(Eds.),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ninth Illinois TESOL/BE(pp.123-132).Chicago,Illinois:Illinois TESOL/BE.
  [7]Carrell,P.L.(1987).Content and formal schemata in ESL reading.TESOL Quarterly,21,462-481.
  [8]Carrell,P.L.(1989).Metacognitive awareness and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odern Language Journal,73,121-133.
  [9]Doolittle,A.,& Welch,C.(1989).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on a college-level achievement test(ACT Research Rep.Series 89-9).Iowa City,IA: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Program.
  [10]Floyd,P.,& Carrell,P.L.(1987).Effects on ESL reading of teaching content schemata.Language Learning,37,89-108.
  [11]Johnson,P.(1981).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language complexity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a text.TESOL Quarterly,15,169-181.
  [12]Steffensen,M.S.,Joag-dev,C.,& Anderson,R.C.(1979).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5,10-29.
  [13]Wolf,D.(1991).The effects of task,language of assessment,and target language experience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performance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Illinois.
  [14]Young,D.J.,& Oxford,R.(1997).A gender-related analysis of strategies used to process input in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a foreign language.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8,43-73.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一、前言rn美术教材是教师组织美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资源.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为美术教学编印了教材,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美术教材也一次次修订.然
期刊
在分析现行人才选拔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人才选拔方式亟需改革的必要性,并简要概括了国外研究生人才选拔方式的类型,介绍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展开的,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
期刊
中华自然科学社在1932年创办的《科学世界》,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科技期刊,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科学世界》的办刊宗旨是普及科学知识和促进国家发展。《科学
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回顾,分析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共收到70份申请,与2008年相比增长21%.各科学部根据申请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共遴选出36种期刊获得国家自然
通过研读《汉画像砖的艺术魅力》一课的教学案例,笔者能感受到课堂上活跃的气氛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感受到张勤老师对汉画像砖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期刊
通过对64家招生单位在2003年招生录取工作中所采用的通讯复试方式的调研,指出通讯复试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教材分析rn本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8单元《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该单元分3课时完成,本课是第3课时
期刊
一、学校办学理念rn崔卫(以下简称崔):陈校长您好! 2017年5月,首届“‘中国创课’小学美术跨界拓展课程展示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成功举办.在活动期间,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