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82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差异性。结果: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的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要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有效改善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脑卒中;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268-01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突发性疾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是卒中后肺炎公认的危险因素[1]。本研究旨在将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并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 2019年12月-2021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5例,男 28 例,女 17 例,年龄46~ 85岁,平均年龄( 61.45±2.06) 岁,病程5~14 天,平均病程 (7.15±0.39) 天; 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61.82± 2.13) 岁,病程4~13天,平均病程(7.28±0.42) 天,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洼田饮水试验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营养支持、监测生命体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针对软腭、食 管、双唇、下颌及咽喉等受损功能部位进行锻炼,进行进食、排痰、口腔吞咽等动作进行训练及指导[2]。观察组:(1)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咽部冰刺激,唇舌颊部力量训练,吸吮训练和喉抬高训练,呼吸和咳嗽训练,旋颈训练。各专项康复训练每天均进行2~4次,1个疗程 20~30 d[3]。(2)管理进食的种类及量:食物的形态选择原则为先易后难,进食顺序为糜烂-糊状-固体-液体[4],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进食指导,并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食物种类。(3)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康复中,通过鼓励、交流、陪伴等形式,消除患者的紧张感,使其获得家庭的支持;(4)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情绪,并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吞咽功能康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康复自信心。
  1.3评价指标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两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指导患者取半坐位,饮下30ml温水,I级为患者可以将水一次性饮完且无任何呛咳,Ⅱ级为患者需将水分2次饮完且无呛咳表现,Ⅲ级为患者将水一次性饮完但存在部分呛咳,Ⅳ级为患者需将水分2 次以上飲完,且存在呛咳,Ⅴ级为患者无法将水饮完 且呛咳严重。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等级比干预前提高两级或以上视为显效,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等级比干预前提高一级视为有效,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等级比干预前无提高视为无效[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采用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吞咽障碍易引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或器官衰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会因窒息而使生命健康受到威胁[6],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已有研究证实,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7]。本研究将集束化护理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综上,集束化护理策略可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兰,王婷,成果等.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17):13-15.
  [2]范凤媚,邝志强,陈卓铭等.系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40-41.
  [3]蒋红.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0,35(1):56,63-64.
  [4]朱志悦.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及护理现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2):34-37.
  [5]王玲,徐惠丽,熊荣荣等.风油精口腔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10):1854-1857.
  [6]郭洋.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5):82-84.
  [7]苏丽东,苏永平.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进展[J].内科,2016,11(04):558-5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74例,按照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各37例,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行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预后效果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經集束化护理对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84例,采取随机1:1比例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护理以集束化护理为主,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相关性压力损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24%、73.81%,研究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85分)、满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降低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胆总管结石ERCP术患者开展RCT,分为管理组(预见性护理)和参比组(普通护理),对比并发症预防效果。结果:管理组并发症预防效果优于参比组,(P<0.05);管理组住院时间短于参比组,(P0.05)。  1.2方法  参比组接受普通护理,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健康指导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全程化干预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选择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来院进行了高血压疾病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使用整群随机法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全程化干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换哪种进行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在普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延续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实际价值。方法:将60例需接受普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实验入组标准,采取随机数字法将60例患者分配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使用延续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并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对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差者仅1例,对照组有7例,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P<0.05);其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ICU重症患者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ICU重症患者做纳入对照组(n=40)与分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分级组实施分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提升,两组相比,分级组高于对照组,且分级组护理满意率
期刊
摘要:目的 针对内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时间节点在2020年1月到2020年7月之间,内科的100名患者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传统护理和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率为82%,对于护理的认可度超过了96%,家属陪同的护理率为29%;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的知晓率为72%,对于护理的认可度超过了71%,家属陪同的
期刊
摘要:本次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剖析其危害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次研究是通过对本院肝胆外科50名护士采取问卷调查,从而统计分析职业暴露,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可以发现,肝胆外科职业暴露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最多,其次是皮肤粘膜与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引流液发生接触而发生职业暴露。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动静脉穿刺防护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其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采取以临床能力考核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月~12月在骨科选取30名护生为参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模式,于2020年1月~12月在骨科选取30名护生为带教组,采取以临床能力考核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分析两组带教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比参照组,带教组专科护理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教学质量以及满意度均较高(P<0.05)。结论 将以临床能力考核为导向的教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于早产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重症监护病房医疗服务的早产儿68例进行研究。以不同护理措施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与住院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  1.2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