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研究

来源 :开放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soft_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外部牵引力和内在推动力两个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力机制,从外部阻障和内在阻障两个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阻障机制。最后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动力机制
  阻障机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1)04-0072-04
  
  一、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的现实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从目前政府以及大部分研究的情况来看,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的,主要是指80后、90后的这批农民工。在我国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里,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左右,大约1亿人。
  新生代农民工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带有“三高一低”的特征。“三高一低”是指受教育程度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较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第二,“农”的观念淡薄。由于成长在特定的社会大环境下,这批人对农业、农村、农民和土地等不熟悉。第三,渴望成为“城市人”。他们希望进入和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意义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从事城市非农产业,并伴随文化、生活方式逐步融入城市的过程。农民工市民化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发展城市经济和推进城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迫切需要从农村引进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伴随城市经济发展的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城镇化要求农村人口逐步转化为城市人口,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2.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革开放至今,农村经历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制度革命”,和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以小型农用机械的应用和新耕作技术的推广为代表的“技术革命”。经过“两次革命”,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可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解决一部分“三农”问题。
  3.有利于促进农村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找到合适的出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较发达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另一种是较落后的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较发达的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代农民_丁已经难于满足这种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受到了相对较好的教育,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具优势。较落后的小城镇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工厂企业数量增加,而这些工厂企业层次一般不是特别高,对普通劳动力需求量较大。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显然有利于促进农村和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4.有利于带动第一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由于第一代农民工主要出生和成长于“文革”期间,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城市中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制约了他们顺利实现市民化。而新生代农民T出生和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竞争力明显比第一代农民工强。新生代农民工如果变成城市人,能够为第一代农民工中的自己亲人邻居提供帮助,对带动和促进第一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具有重要作用。
  5.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我国城乡差距迅速拉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既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在农村的留守亲人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维持社会稳定。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力机制与阻障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牵引力和内在推动力。但是这两方面力量都会受到阻力和障碍。
  
  (一)外部牵引力
  1.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与之伴随的城镇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迅速发展。城镇化以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为主要特征,也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化。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需求上升,而我国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便成了这些需求的主要来源。因此,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是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外部牵引力。
  2.城乡生活差距大。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我国城乡差距迅速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相对发达富裕的城市和相对落后贫穷的农村并存。尽管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但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这种客观差距成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重要引力。
  3.农村劳动力的闲置。农村经历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制度革命”,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形成了第一代农民工。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又经历了以小型农用机械的应用和新耕作技术的推广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使农村再次释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劳动力的闲置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又一重要外部牵引力。
  
  (二)内在推动力
  1.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信息化让农村人对城市生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大部分新生代农民不愿意再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不愿意呆在落后的农村。他们期待进入城市,向往城市的生活。这种愿望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动力。
  2.改变农民身份的愿望。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初衷多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而新生代农民工更多是为了改变农民身份。他们已经不愿意像第一代农民工那样做在城市打工的农村人,他们希望通过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来甩掉带有一定歧视性的“农民”和“农民工”这顶帽子。
  3.更大发展空间的期盼。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年限明显长于第一代农民工,相当一部分都接受过高中或者职业技术类中专中职学校的教育。他们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派上用场,有发挥的舞台,希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城市在这方面明显优于农村。
  
  (三)外部阻障
  1.制度性障碍。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很难获得城市户口,难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户籍制度和现行社保制度又使得农民工难于在异地享受应有的社保待遇,阻碍了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也阻碍了他们在城市间流动。现行土地制度下土地使用权难于流转,也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阻碍。
  2.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我国城市公共设施难于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供水和供电等产品和服务提供水平低、成本高。城市房租和房价不断上涨,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等,都使得收入本来就不 高的农民工望而生畏,在城市安家生活要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甚至根本不可能。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另一道障碍。
  3.城市的排斥。城市本身还没有做好接纳农民工的思想准备。尽管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干最苦最累的工作,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很多城市人依然认为农民工影响了城市的治安,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城市还未能真正接纳农民工,对农民工排斥甚至歧视。
  4.子女教育在城市的限制。我国教育体制是“分级办学,属地管理”,由于传统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工子女难于在城市入学,难于享受到较好的教育。外地户口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要受到很多制约,既有制度政策上的障碍,也有经济上的障碍,根本不可能享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待遇。
  
  (四)内在阻障
  1.自身素质的限制。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依然难于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科技文化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他们职业期望值过高,对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2.固有的文化习惯和生活习惯难于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在受教育阶段接触了很多城市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但他们毕竟长期生活在农村,还难于从固有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中完全转变过来,这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3.盲目标榜个性。新生代农民工在受教育和成长阶段,能够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和信息手段了解外面的世界,受改革开放大氛围和国外文化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强的标榜个性动机。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容易出现盲目标榜个性,为社会所不接受。
  
  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一)解除外部阻障的对策
  1.改革制度。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让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能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流动。不断完善社保制度,提高社保覆盖率和参保率。尽快实现社保省内统筹,尽早实现社保省际统筹安排,打破目前地方条块分割的局面。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权的改革,让土地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合理流转。
  2.多方面降低城市生活成本。城市政府要加强交通、供水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降低成本。难于降低成本和价格的,政府要采取价格管制和财政补贴。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使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利益链条中独立出来,使房价处于合理的水平。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打击医药供应链条的各种腐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降低人们的教育费用负担。政府还应从宏观上保持物价的稳定。
  3.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城市政府应防止出台对农民工带有歧视性的政策,以免误导市民或强化市民排斥农民工现象。城市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原有市民也应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转变传统观念,接纳农民工。城市具有包容性才能有活力,才能健康发展。
  4.教育机会均等化。要逐步改变目前城乡教育机会严重不均等现象。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另一方面要解决城市中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政府还应让农民工也能有接受各种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其谋生手段和谋生能力。
  
  (二)解除内在阻障的对策
  1.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新生代农民工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调整不切实际的职业期望值,扎扎实实,不挑肥拣瘦。不追求不切实际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切忌急功近利。政府也应该为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条件,为农民工举办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教育培训,引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职业期望和价值观。
  2.逐步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原有的不良文化习惯和生活习惯。农民工子女接受的中职中专教育,企业对农民工进行的上岗培训,农民工接受的其他再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都应有意识加以引导,使他们逐步形成新的文化习惯和生活习惯。
  3.防止盲目标榜个性。政府要加强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监督管理,注重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针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个性。在学校教育阶段更应该注重塑造农民工子女的良好的个性特点。
  
  (三)增强外部牵引力的对策
  1.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带动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城市第三产业,吸收更多剩余劳动力。引导农村人口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有序进入城市并逐步市民化。
  2.逐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转向用工业反哺农业。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让农村小城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数量,增大规模,提高质量,让农民工就近市民化。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然禀赋,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不断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各地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做到既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需要,又能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各地方要逐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基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增强内在推动力的对策
  1.建设文明的城市。农民工向往的城市是环境优美、井然有序、治安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城市,政府要合理规划新城区,改建旧城区,做到整个城区布局科学合理。治理城市污染,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维护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改善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2.简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手续。农民工迫切想通过市民化来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如果手续太繁琐,会降低他们市民化的内在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对于符合政府有关规定,达到市民化条件的农民,尽量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尽快转化为城市人。
  3.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政府应该为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有发挥的空间。及时提供市场就业信息,让农民工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找到合适工作,也让企业能够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人。应多举办针对农民工的培训班,提高农民工的谋生手段和技能。政府还应该鼓励农民工创业,给农民工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在贷款、审批等环节给予更多的帮扶。
  推进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只要尽量解除外部阻障和内在阻障,为农民工市民化铺平道路,增强外部牵引力和内在推动力,农民工市民化就能够顺利推进,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静陕西关中城市群城郊农民市民化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49-59
  [2]董金秋,孟祥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北691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4):11—15
  [3]新生代农民工[EB/QL].http://baike.baidu.com/view/2967908htm,2011-6-4
  [4]王志勇农村生产率的“两次革命”及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0(1):177—178
  [5]黄爱东,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终极目标[J].调研世界,2009(11):3-5
  [6]王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0(1):204-207
  [7]孙标,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及其子女市民化[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9-71
  [8]蔡志刚,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J].理论探索,2010(2):91-93
其他文献
<正> 宁夏是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1989年有人口454.8万,其中回族人口149.7万,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2.9%,占全国回族人口约18%。宁夏回族教育的发展,对全国回族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的回族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治区教育厅把回族教育放在整个教育工作的首位,“民族教育是宁夏教育的重点”的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接受,可以说,在宁夏的教育事业中,回族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最佳时期。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分析一下回族教育的现状,把回族教育从单一的升学教
<正> 第二次全国《回族简史》座谈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至八日在云南省首府昆明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办公室和云南省民委联合召开的。会议收到论文、资料一百四十余篇。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宁夏、甘肃、陕西、青海、新疆、河北、河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安徽、四川、贵州、云南等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的代表一百二十多人出席了会
随着4G的逐渐商用化,将出现4G、3G和2G长期并存的局面,因而异系统互操作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基于TTCN-3(测试与测试控制第三版)设计了一套关于TD-LTE(时分长期演进)系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突出标志和根本特征,它是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党的先进性是一面旗帜,党的先进性是一种精神,党的先进性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党的先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了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迅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积极地进行了战略对策的探讨,以寻求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每个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地理位置,以及其他一些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它们的发展战略也有很大差别。即使在同一国家之内,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和国际条件的变化,往往也需不断进行战略调整。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对发展中国家在战后所实施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类型、产生的背景及其作用的效果,作一分类研究和评价,并力图得出几点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但没有放缓,反而迅速增长。本文对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机遇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促进中国对
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17)于2017年4月17日至2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此次展会主题为“新需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划的本质要求。以“八
200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叉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高位增长.整体经济在较高平台上良性运行。盘点2006。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定格为风量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银行面临向业务专业化还是向全能化发展的艰难抉择,不少中小银行经营状况日显艰难。本文在经验借鉴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小银行摆脱困境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