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提升的思考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c8541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个在不断积累中学习的过程,在《课标》中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到140万字。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充满难度的,学生只有从课本阅读出发,激发阅读兴趣,才能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谓课本阅读量,指的是小学教材当中的阅读书目,随着学生年纪的成长,课本的阅读也由易到难,不断提升着阅读深度。在部编教材中,对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识记更多的汉字,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增加了阅读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文章先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进行分析,再分析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提升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阅读量提升
  引言
   阅读量常常是被教师與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教师与家长不会刻意的去记录学生的阅读内容,也不会去数学生到底阅读了多少。但在《课标》中针对不同学段阅读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第一学段需要学生背诵50篇优秀诗文,课外阅读达到5万字。这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但是这些都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课本阅读量标准,使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1.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分析
   语文教材中的文字类型多样,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在低年级开始积累学生的写字基础,到了高年级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针对部编教材的课本阅读量,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选择内容。部编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保留了经典的内容,新增加了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板块。从一年级开始加入了国学经典的内容,将一些古诗作为“日积月累”板块让学生识记,到了高年级增加了古文阅读,注重传统文化的输出[1];二是增加了“诗歌”内容。在每一册教材中都加入了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体,学习不同阅读文章;三是加入了拓展阅读的部分。从低年级开始的“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板块都是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在课外也能够去找到更多好的文章展开阅读。
  2.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提升的思考
  2.1适当增加阅读时间,增加阅读数量
  小学是学生积累阅读的初步阶段,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其实不用过多的去“逼迫”孩子读书,而是给予学生阅读时间,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沉浸在书籍的海洋当中。小学生本身就对阅读充满兴趣,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用充足的阅读空间[2]。
  如教师安排阅读课时,与学生在一起进行共同阅读,让学生在安静的阅读氛围中走进书本,感受阅读魅力。当然,在平时的作业中,教师也可以多布置一些“语言积累”的作业,如让学生去摘抄课本中你认为书写的好的词语与句子,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注重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在积累中找到阅读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增加阅读数量。如在课堂当中展开“群文阅读”。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开“王尔德”的其他童话的群文阅读,促使学生主动的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对于课本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籍,教师可以积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在班级中的“图书角”加入这些书籍,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阅读书本。
  2.2形成有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对于来说极为的重要,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汲取到有效的知识,而不是像蜻蜓点水一样。阅读量的积累需要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的共同提升,才能够使阅读量得到有效提升,而阅读质量又依靠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提升学生阅读量时,教师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效的积累知识。
  阅读方法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培养:首先是略读方面。略读是提升学生的快速阅读效率,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略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一目十行”的阅读文章,快速的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体会文章说阐述的内容;其次是精读方面。精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语用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就要逐字逐句的去分析,去揣摩作者的遣词用句,体会这些词汇的精妙之处,在自己的写作当中灵活运用;最后是“边读边思考”,可以通过随时记录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写一些读书感悟等形式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在摘抄与书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会阅读。也可以对阅读文章的内容情节等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思考,如故事情节中是否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引人入胜,引导学生多探究文章。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后,面对陌生的文章时也可以良好的展开阅读,让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明显提升[3]。
   2.3改善老师教学模式,提高阅读质量
  好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不能以提高学生分数成绩为目标进行教学,而是应当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通过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方式,让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教师要做到改善教学模式,首先要做到的是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素质教育理念下, 要给每一位学生都带来充足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分数成绩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反馈,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为了追求分数,而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以及给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应当建立起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理念,采用能够更好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模式。其次是增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阅读过程不仅包括了阅读书籍的时间,同时也包括了选取书籍和阅读后的交流,三者综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好书分享、心得交流、问题交流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深度以及阅读问题的方式,给予学生完整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3.结语
   总之,阅读对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内涵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量的提升,正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阅读量,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改变效率不高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俊杰.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0):34-35.
  [2]徐正容.试述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及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7,(9):146.
  [3]梁林静.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8,(32):186.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我国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科研成果的数量增长很快,但真正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却很少,以至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这两类科技大奖一等奖连续几年空缺
A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VPT) of axial piston pump.With this technology it is convenient and flexible to build a comp
摘要:文章提出了几点对新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包括激发兴趣,让学生以积极心态参与学习;活而不乱,让学习活动在轻松有序中进行;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点拨引导,让探究活动步入佳境。  关键词:新理念;语文课堂;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许多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及时找准自身的定位,导致教学活动被动,效果一般。  
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角度传感器,原理是通过对电光栅的机械角进行高频脉冲线性插值细分,简化了传感器的机械结构和难度,相对于普遍使用的高精度光栅角度传感器解决了在机械物理条件上细分角度这一难题。通过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测试对系统进行了验证,并通过实验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测试。仿真与实验表明:该角度传感器在理论上可达到很高的精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一直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的重点来进行。实施新课程以来,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围绕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实际中,小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和通过“1+2”阅读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1+2”阅读;小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
在江泽民总书记有关加强科普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鼓舞下,在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在2001年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普及活动,在弘扬科学精神,
为了弥补TCP/IP技术在服务质量方面的缺陷,人们开始考虑在TCP/IP协议中加入Qos保证, 这使得ATM技术迅速渗透到TCP/IP计算机互联网中,即所谓的IP Over ATM.本文介绍了这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