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尸体血样中乙醇、乙基葡萄糖醛酸苷和硫酸乙酯的产生

来源 :中国法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尸体血样保存过程中乙醇的产生情况及乙基葡萄糖醛酸苷(EtG)和硫酸乙酯(EtS)的产生可能.方法 对照组为7例阳性静脉血,而实验组则为7例阴性尸体血.每例血样分成3份并保存在室温(18~22℃),4℃及-20℃等3种不同的条件下,在保存天数为0、2、3、5、7、9、11、13、15、17、19、21等时间点取样.使用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检测乙醇,采用固相萃取提取EtG和EtS,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LC-MS/MS)法检测EtG和EtS.结果 保存期间,对照组各血样中的乙醇、EtG和EtS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实验组中1、2、4、5、6、7号血样的室温及4℃的样本在保存第2~3天时检出乙醇,而7号-20℃的样本在第6天检出乙醇.其中,6号室温血样的乙醇峰值浓度为64.27mg/100mL.各血样中均未检出EtG,EtS.结论 室温及4℃保存的尸体血可产生乙醇且产生速度较快,反复冻融可导致-20℃保存的尸体血产生乙醇,乙醇峰值浓度可超过法定酒驾标准,但实验组血样中均无EtG和EtS产生.因此,尸体血中的EtG,EtS可以作为乙醇生前入体的特异性标志物,区分乙醇生前入体和腐败产生乙醇的依据.实际工作中,乙醇原体检测的酒精认定应注意血样保存和运输条件造成的影响.为了避免假阳性结果 ,涉及死亡的案件进行酒精认定时有必要辅以EtG和EtS的检测.
其他文献
随着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微波通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波系统也日益复杂,检修和维护的任务也越加繁重。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远端进行监测管理甚至远端维护的控制系
溴敌隆、溴鼠隆是现今最常用的二代香豆素类杀鼠剂,其导致的中毒案件时有发生.与华法林(杀鼠灵)相似,其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itamin K Expoxide Reductase,VK
1 案例资料rn1.1 简要案情rn2016年12月某日,某市公安局接报案:在某处树林内发现一人死亡.经勘验:死者为一女性,上身赤裸,下身毛裤和内裤被退到膝盖以下,整个尸体除头部外,全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提供给系统的电源电压逐渐降低,但是更低的电源电压会导致模拟电路的性能变差,甚至失效。在混合信号电路中,考虑到功耗和性能的要求,数字电路低电压工
利用mRNA分析技术鉴定生物检材中各种体液斑迹的组织属性来源是近年来法医物证学的一个重要进展.终点逆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法医学实验室常用的mRNA检测技术,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