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政治三力”,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要谨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深刻理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把握“政治三力”的基本内涵及实践要求,从提高政治“三力”入手,把握好前进方向,以更高站位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要求


  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三力共同构成了讲政治的能力内涵,缺一不可。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从南湖红船到井冈秀峰,从遵义古城到延安宝塔,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系列的斗争、发展和实践过程中无不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政治自觉,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不竭动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讲政治,时时处处讲政治,率先示范讲政治,始终一贯讲政治,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学会站在政治高度看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重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重在增强政治意识、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在顾全政治大局、自觉在党和国家政治大局下想问题谋思路做事情。当前,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高“政治三力”,将有利于我们认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利于我们清醒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面临的新阶段新任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守住初心、担起使命,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党员干部必须系统学习、贯通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什么要讲政治、讲什么样的政治、怎样讲政治的论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讲政治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落实在各项工作中。
  应深刻认识到,只有讲政治才能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要切实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坚守,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慎终如始。有了讲政治,就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进理论学习入脑入心,立场坚定、知行合一,做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规矩和原则挺起来,做懂规矩讲原则的明白人和实践者,真正做到把“两个维护”铭记在头脑中、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应深刻认识到,只有讲政治才能敢于担当负责。没有强烈的责任担当,讲政治就无从谈起。有了讲政治,就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提高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增强担当负责的胆气和底气;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应深刻认识到,只有讲政治才能不断改进作风。优良的作风源于深厚的情怀。有了讲政治,就能坚持人民至上,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人民群众在心中的位置,增强公仆意识,克服官僚主义,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心向下沉,一心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从更高政治站位审视作风问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增强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坚决杜绝“四风”,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好转积极履职尽责。

二、提高“政治三力”,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展现担当作为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确定了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目标,审议通过了《决定》和《行动方案》。贯彻落实好省委全会精神、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我们在提高“政治三力”上下更大功夫,做到认识上更加深刻、行动上更加自觉、落实上更加有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奋斗不止,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不负重托,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第一,准确把握形势发展变化,在政治上分析问题、明辨是非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政治判断力是辨别政治是非、把握政治主动的重要前提。提高政治判断力,重点解决的是立场观点的问题,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提高政治判断力,一是要做到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把守信念、讲忠诚刻在心里、融入灵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政治立场无偏差、对党忠诚无水分。具体而言,应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从全局和长远出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好。二是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重要文件、重大工作、重点任务首先从政治上把握,提高从政治视角明辨是非的能力,看是否符合党中央精神,是否符合党委战略方向,是否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自觉对标对表,不断检视言行、校正坐标,以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推动工作。三是要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时常问一问自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一问自己说的话、立的言、献的策是不是代表了群众利益。
  第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保持政治定力、明确职责定位中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政治领悟力必须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指导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领悟力既决定着党员干部研判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又影响着党员干部的见识、境界和胸襟。提高政治领悟力,重点解决的是融会贯通的问题,通过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政治素养,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真正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对“国之要者”心中有数。   提高政治领悟力,一是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政治领悟力源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融会贯通和熟练应用。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政治理论素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二是要紧跟深跟、学深悟透党中央精神。及时学习了解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比如,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围绕高质量发展指出的“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等等。三是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对党中央关心的、强调的具有全局性、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大事要事,人民得实惠、人民生活得改善、人民权益得保障的大事要事,必须时刻在脑子里装着、心里面想着、手里头抓着。树立高站位,培养大格局,自觉把每一项具体任务都往大处想、当大事干,放到大局中来看待、来谋划、来推动。
  第三,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在干事担事、务求实效中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要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政治执行力是保证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高效落地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政治执行力,重点解决的是贯彻落实的问题,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定、战略和部署,既做到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又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担当作为。党员干部作为党的政策的执行者,要坚定不移提高政治执行力,着眼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每项工作任务作为一次大考,立足本职岗位,抓好工作落实,真正以实打实的工作执行,力求实打实的工作成效。
  提高政治执行力,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抓执行。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时刻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看与党中央要求对得准不准、扣得紧不紧、做得够不够、效果好不好,经常校正偏差,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二是要突出重点工作抓执行。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三个最大”科学定位和“三个安全”重要地位,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把工作成效体现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体现在推进“四地”建设上,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体现在促进共同富裕上,体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三是要聚焦问题短板抓执行。坚持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視问题的清醒、剖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自觉,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做到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不推卸责任,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中实现自身价值、作出应有贡献。四是要坚持认真负责抓执行。以“最讲认真”的心态投入工作,以奋发有为的姿态主动作为,用心干好每一件事,把好每一个环节,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形式主义,真正做到把大事做圆满、把小事做精致、把难事做稳妥、把细节做完美,力求把分内事做出高水平,把分外事做出高境界。
  (作者单位:西宁市政协)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
期刊
过去几十年来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造成了能源缺口,这些缺口主要通过消耗天然化石燃料来解决,但是以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的。因此,为解决能源缺口而需要清洁和可持续能源的需求已大大增加。半导体辅助光催化技术是将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相结合的“绿色”多学科技术,可有效利用太阳光并进行收集,以催化化学反应并将永久可利用的太阳能转化为有益的化学能,在环境污染治理及开发新能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论文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水热合成两步法分别制得复合催化剂C-TiO2、双重复合催化剂CdS/C-TiO
近年来,采用多种纳米材料做多模式治疗剂的联合治疗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合成出具备多模式成像介导的纳米复合材料及纳米基药物是目前迫切研究的问题。新型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将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和上转换荧光成像等多模式成像整合到一个纳米系统中,并与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及化学治疗相结合。由于CuS纳米粒子毒性低,成本低,易于制备,而且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和更高的热稳定性。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是基于CuS纳米粒子构建的纳米复合材料,将多模式成像与治疗相结合,研究成像效果和协同治疗效率。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作为全省应急管理部门,唯有在“国之大者”中找准坐标,把工作放到“国之大者”中思考,坚持系统性谋划、主动性部署、前瞻性推进,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借势而起、有所作为。一、从应急管理看“国之大者”,必须树牢全局思维、大局观念,增强工作系统性  对标对表党中央关心关注、指
期刊
电解精炼是干法后处理中最有希望的后处理方法之一。目前商用压水堆、沸水堆和重水堆中都采用锆合金做包壳材料,废包壳材料中含有裂片元素,包壳材料和裂片元素的分离是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包壳材料Zr和稀土元素Dy为研究对象,研究Zr-Dy合金在LiCl-KCl熔盐体系下的电化学提取过程,主要从Zr和Dy的电化学行为、Zr-Dy合金的阳极溶解以及Zr-Dy合金中Zr和Dy的分离以及Dy的提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在温度为823K的LiCl-KCl熔盐体系中,采用一系列电化学方法研究了Zr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而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优异的循环性能。为了将二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衍生了由电池型负极材料、电容型正极材料和合适的电解液构建的锂离子电容器,其在储能机理上有更大优势实现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金属硫化物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等优点,可以用作构建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而备受关注。
  利用热分解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石墨烯/FeS2(GNS/FeS2)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可以看出,FeS2纳米颗粒均匀附着在石墨烯上。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石墨烯
氧气是一种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气体,氧气不足时可能会导致窒息或死亡,在高浓度氧气中易造成火灾或爆炸。电化学氧传感器是现在研究最多的一类氧传感器,其在化工、医学、军事、能源和汽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室温离子液体(RTIL)具有可忽略的蒸气压、宽的电化学窗口、高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低挥发性和固有的导电性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本论文合成了四种咪唑基离子液体,并对合成的离子液体进行改性,得到灵敏度更高、氧敏感性更强、稳定性更好的电解质。
  通过两步法和一步法分别合成了离子液体1-丁基-2,3-二甲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这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探索。把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组织工作实践,既是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深刻领悟胸怀国之大者的根本要求。  学深悟透生态文明思想,重在高举旗帜、聚焦主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文化振兴是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文化振兴,是壮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泉,让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致富路上也更有奔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运用科学方式方法,调动各方资源与力量,坚持统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实现“乡风文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