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教学任务的古诗文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a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以单元为教学架构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多以文体为纲组织单元。而目前还在沿用的人教版必修教材,也是以单篇教学和课时来作为基本的教学单位。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每一课都讲解精细,知识点、能力点突出;但缺点是分析、讲解太多,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太少、与之相关的阅读也很少。所以语文课经常因其随意性而被诟病。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避免这个弊端,确立了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结构单元的新的教材框架体系。强调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意图建构师生学习共同体,倡导学习新范式。这套新教材即将于2020年9月在福建省正式投入使用。所以,对于处于过渡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一线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新课标为纲,必须要重视单元教学设计,重新思考教材的教学价值与文本解读方案。
  单元设计的目的是提升站位和格局,联结知识点与素养目标。课程单元指向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指向素养目标,是以任务问题链来组织的。任务问题链,即由单元任务衍生的一系列问题组成的链条。这一组或几组问题之间相互勾连,共同为提升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服务,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与真实提升。
  笔者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文本解读为例,探讨立足单元任务设计的文本教学策略:依据教材编路与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教材文本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以问题链的形式,设计教与学的具体教学环节。因此,教学各环节展开贯通的具体思路,既是教师教学推进的教路,也是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学路。具体策略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遵从新课标的素养意旨,指向篇章读写能力。
  2017版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例如诗歌部第一单元,单元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古代诗歌教学一般围绕“内容—手法—意旨”三个层面展开。以《湘夫人》《拟行路难》《书愤》《一剪梅》四首诗为例,就此可以设计如下教学任务问题链,从而达成对学生古代诗歌课文读写能力培养的目标。
  《湘夫人》
  袁行霈:无论是巫还是神,他们都怀有十分真挚的爱情。但是聚少离多的经历又使他们变得很脆弱。所以,在希望和失望的交织中,爱情表现地如此缠绵哀婉,倾诉地如此哀怨又执着。
  1.诗中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情景?
  2.湘君为何要如此繁饰自己的爱巢?
  3.屈原为何要虚构一个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忧伤爱情故事?
  4.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屈原浪漫主义风格的?
  探讨:
  1.如何理解“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中事物之间的错乱?
  2.如何理解湘君最后“捐袂”“遗褋”“采花遗远”浪漫诗化的行为?
  小练笔:运用联想将古诗描述拓展为散文诗,上传班级语文qq群交流。
  《拟行路难》:
  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沈德潜《古诗源》
  1.诗人是如何渲染“愁”情的?
  2.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浓重的、无法排解的愁情?
  3.第二联“命”指的是什么?作者对“命”又有怎样的看法?
  探讨:
  第一联课后注释②以及课后习题二,诗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我认为与比喻相比,这更像是比兴手法,以“水”起兴,关键词是“平地”与“各自”,体现“水”这个自然界生命体命运的公平与自由,从而影射魏晋时代“人”这个社会生命体命运的不公平与不自由。
  《书愤》
  清末梁启超说:亘古男儿一放翁。
  1.标题为“书愤”,诗人写了哪些“愤”?又是如何表达的?
  2.诗人因何而忧愤?“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3.群文拓展阅读。
  王国维先生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横向比较阅读:陆游《诉衷情》、辛弃疾《破阵子》、岳飞《小重山》。
  纵向比较阅读:陆游不同时期的两首诗比较阅读(《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小练笔:请结合群文推荐阅读篇目,就“时代与文学”这个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阐述你的见解。
  《一剪梅》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
  1.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你读出了哪些涵义?有何作用?
  2.词的下阕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也有多层蕴含,你读出了哪些涵义?
  3.这首词的最后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请说说它妙在何处?
  小练笔:思念和离愁是中国古诗词的重要题材,你觉得古人与今人在表达相思离愁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请结合所学的古诗文,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阐述你的见解。
  第二,基于高中生的认知逻辑,指向学生思维品质。
  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體系基本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理论思维趋于成熟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2017版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散文部第四单元时,立足单元任务: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设计具体的教学问题链,重在引导学生明晰文本的内在逻辑,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以及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文言文教学内容一般围绕“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展开。以《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三篇文言文教学为例,如何立足单元任务,循着文本的内在逻辑,设计具体的教学问题链,从而导向学生思维发展,提升思维品质。   《庖丁解牛》
  1.文中两处“善哉”的赞叹,各指什么?
  2.庖丁解牛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庖丁是如何达到这种解牛境界的?
  3.庄子用《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5.你如何看待庄子的生存之道?
  探讨:
  《庖丁解牛》一文中,庄子借寓言想要塑造的形象是庖丁,还是庖丁的解牛刀?
  《项羽之死》: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
  1.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叙述了哪几个主要场面以及相应的情节?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并由此分析项羽性格特征。
  2.司马迁写《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而项羽恰恰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司马迁给我们展示的这个项羽形象,哪些地方特别打动你?
  3.你认为项羽是英雄吗?结合课后相关链接拓展群文阅读,并将思考写成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探讨:项羽问路,“田父绐之”,这一细节说明了什么?若是换成刘邦问路,情形或情势会有何不同?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朝祝尧《古赋辨体》)
  1.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一个字。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正>~~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新的组织课程的方法即“学习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要求引起广泛关注。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已经提出“读整本书”的观点,叶圣陶先生作出了“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相关阐述。此次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一个任务群列出,高度契合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阅读整本书的任务群,深度发展
在现代化的形势下,各个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能够让一个企业的人事管理以及信息管理更加清晰科学,因此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一个在目前形势下
利用超越对数劳动力需求随机边界模型,测算1994~2016年南疆四地州下辖33个县市农业劳动力剩余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分析地区间剩余率差异。研究表明:四地州整体农业劳动力剩
本文详细地展示了三维可视化工厂运营管理系统。从数字模型的三种建立途径,全面地介绍了三维工厂建模的方法以及三维可视化工厂运营管理系统的建立。从七个子系统一一详尽地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能感受到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纳博科夫等大师的声音吗?我们能以沉静的阅读与之呼应吗?有人说,在现行教育评价体制下,与考试无关的一切阅读都成了“
我总是以为,随着年岁渐长,我早已忘掉流泪的滋味,以为这个俗世里,除了亲情也没什么可以让自己疼痛的人和事了,我总以为,只有这样心境方可叫作淡定和从容。然而,宅在家里的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前十年制定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又用了十年时间,逐步扩大对外交往,融入国际保护体系,在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