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新图书馆“语”书馆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长莺飞,春回大地。北京语言大学的新图书馆在两年多的建造后正式启用。
  这座橙色的建筑“堂堂正正”地站在孔老夫子塑像身后,这座孔子塑像是北语的一个标志。
  走进图书馆自动感应的大门,铺满灰色大理石瓷砖的大厅便映入我眼帘,一个大大的黑色的“语”字在地面上呈现。
  走到二楼,只见一排排崭新的书架上摆放着满满当当的书籍,有中文图书、外文图书、现刊报纸、小语种图书、毕业论文集、古籍线装书等等。如果想要借书,可以在微信北语企业号中查询书籍的具体位置,通过自动借书还书机就可借阅。
  三四楼令我大开眼界。多媒体阅览室里,两个35寸超大屏的电子阅览器正静静地等待着读者,45度的倾斜屏幕上可以选择英文或中文两种模式,里面不仅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梁祝》《国乐经典》等经典音乐书籍的电子版,还有科技人文方面的有声刊物。我点开一篇文章,白色的护眼屏幕,大大的阅读字体使我即使距离1米远也能看得清晰,每一行字数的增加还降低了眼睛来回换行的频率,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为让语言学习者提高“听”的能力,每个阅读屏下都配备了一个耳机,读者可以选择书目朗读的形式“听书”。我在旁边沙发上坐下,点开《哈姆雷特》的音频,耳机里传来纯正的英语发音,那声音或低沉、或激昂、或兴奋、或失落,让我深深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我暗自高兴,下学期要完成的英语小剧场任务,可以在这里提前做准备了。
  在阅览室的靠墙处还有两个球状沙发,白色的外壳里包裹着红色的舒适坐垫,仿佛茫茫书海里两个小小的星球。我本以为它只是外表奇特,坐下来后,惊奇地发现沙发上还安装着一个小架子,上面夹着配备的平板,可以边休息边看电子书或者感兴趣的学习视频。舒服地窝在这个“小蛋壳”里面,窗外是郁郁葱葱的苍翠树木,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此外,这里还装了可联网的电视机。电视机配备了键盘和鼠标,既可以当做电脑来使用,也可以用遥控器查找资料或者观看中文、英文、法语、日语、韩语版电子书籍。与之前的电子阅览器不同的是,这里提供的阅读材料不仅限于有声读物,可供选择的书目更多种多样,包括大家著作、散文诗歌、杂志报纸、外文读物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畅游其中,我们在“阅读”这一方面的语言能力又可以跨上一个台阶。

  陽台上的两间朗读亭内,配备着电子显示屏和话筒,朗读内容涵盖诗歌散文、文学著作、童话寓言、方言朗读、课本朗读、英语朗读等上百个类别。通过朗读,可以加强我们在“说”这一方面的语言能力。

  语言的学习是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协作的过程,听说读写缺一不可。图书馆里海量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为我们展现了学习语言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在这里更高效更便捷地学习语言知识、感受语言魅力。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离开了喧闹的市区,来到了这座北京西南的小镇,也是地质工作者的摇篮——周口店。  周口店,位于太行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处,这里既是北京猿人的故乡,也是一部天然的地质百科全书。自十九世纪末期,周口店就以其丰富的地层、构造、岩石以及第四纪冰川等吸引了中外学者来此进行地质考察。2019年7月,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来到此地,秉承地大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之精神,学习、感受着此处典
我叫王笑,来自埃及。2012年,我来到中国求学,在北京语言大学读了硕士和博士。硕士期间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博士期间的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20年5月份,我博士毕业。不久后,我接到一项翻译任务,翻译一套由华东师范大学与阿联酋教育部合作,为阿联酋初中学校提供的汉语教学教材《跨越思路》。译出中国文化内涵  阿拉伯语和汉语是两门都很复杂的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并不多,表达习惯也不相同,文化形象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做客直播间的嘉宾共17位,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苏新教授和于翀涵博士。历史机遇人类为什么要探索深海?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海洋研究者们的奋斗?"我这个人常很好奇。"苏新教授笑答道:"小时候的教育使我心中充满十万个为什么,会好奇海里边到底有什么,
别处的意义  我在这里,别处  陌生的城并不能给我带来  新鲜和快感。还有鳞次栉比的  建筑,如哈利法塔  除了伸向空中828米之外  没有多少意义。现代代步工具把  高架桥堵住,宛如阴暗墙面上的  青苔密密麻麻。我跑得太快  跑得太累(我的身體里  有弹簧芯片)。坐在树荫底下  长木椅上,我抬头能望见树叶  一小块蓝天。经过的他们  我不认识,当然他们也  不屑理睬我。如同我在往日里  忽略飘落
“她也许是神护佑过的一朵野花”  海男:《幻生书》,《花城》2018年第3期  2018年第3期的《花城》杂志,一次性发表了海男的由六十首十四行诗组成的组诗《幻生书》,实际上是一部微型的诗集。“她也许是神护佑过的一朵野花”,是其中的第十四首《她,灵魂中的片断》里的诗句,以此来形容海男,非常贴切。许多年来,海男生活于云南边地,在那片地理、自然与文化均很独特的区域中似乎是难以自拔地沉溺于文字,发表了大
《夏日站台》电影剧本项目前期设计纵览寻找动画作品的情感谱系  “一个生来就没有母亲的孩子,真的会向往母爱吗?”  这是2020年3月宅家防疫期间,我和朋友通过手机微信交流的一个问题。作为动画编剧专业方向的学生,我们一直想从现实题材中,寻找动画作品的情感谱系。  “前两天那个生了宝宝的孕妇,好像今天去世了。”  “如果不生孩子的话,她会死吗?”  “如果你是孕妇,你该保大还是保小?”  “听过毒婴吗
作为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以下简称红旅)赛道的项目都需要参加红旅活动。这促成了2018年度一堂思政大课的诞生。自2018年3月启动,到10月全国总决赛举办,全国有70余万人、14万支团队走进革命老区和农村地区。  教育部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福建古田、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山东沂蒙山、河北西柏坡、安徽小岗村等地开展对接活动,来自全国高校的30
参与了农业文化遗产调研后,“乡村”在我心中有了灵魂。乡村熔铸了村民世世代代的情感,汇聚了超乎想象的精神内涵。  在中国农业大学读书时,从2013年暑假开始,在导师孙庆忠教授和师兄师姐的带领下,我先后去了河北宣化、内蒙古敖汉旗、陕西泥河沟、河北涉县和浙江青田等五个农业文化遗产地。我们在泥河沟调研的时间最长。泥河沟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留守,村子里一片沉寂。可是,这个小小的村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
蝉蜕  照完镜子  我留在镜子里面,看着  镜子外的人一脸光鲜走开  路灯下的我,蜷成一团 躺在露天  动也不动。脚步却继续往前,由近及远  直至不能听见  我还没从梦里醒来  躯体早就换上干净衣服  洗漱完毕,慢慢吃完早餐,去单位加班  我总是被我挣扎着甩脱  我不是我。我只是我已经摆脱的曾经  我是我。我是我毫不留恋的现在  酹月  舞榭歌台,脂粉簌簌掉落  伴萤火闪烁于寻常巷陌、无望山河  
在一篇关于王学芯的文字中,我曾指出他  的写作已经初步建构了一种独特的诗学——“光  的诗学”。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或者是点  点闪烁、或者是灿烂明亮的丰沛的“光”,它们  纷至沓来、源源不断地洞穿着我们黑暗与庸常的  生存,照耀、澄明和提升着我们的精神与生命,  我以为这就是王学芯的诗学,他的源于生命、区  别于他人的相当独特的个体诗学。个体诗学的建  构和它的基本内涵是衡量一位诗人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