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朝文论中的“文匠”说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朝文论中有大量将作家比喻为精通技艺的"工匠"的现象。而参照此时十分发达的艺术技巧理论,会发现"文匠"说包含由浅至深的四重意义:严守文体规范的"镕范之匠"、重视语言技巧的"斫刻之匠"、辞采运用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性灵镕匠"、严守规矩与自由变通相呼应的"随变适会之匠"。六朝"文匠"说凸显对写作技艺的重视,并揭示了写作技巧与抒情审美功能的互动关系。它不仅沟通了文学与艺术创作的界限,还体现出六朝知识分子人文精神与劳动阶层工匠"技艺"精神的融会贯通,是古代文论中运用广泛、影响深远且意蕴深厚的褒义概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HF合并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68例被随机均分为美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制药、食品等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分别以有机化学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机化物的性质及有机反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先进的现代技术带进课堂,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鲜活起来。本文初步总结了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一些特点及优越性,旨在能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英语
基于近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而生成的报告文学,由其称名,可知这是一种特殊的"报告的"文学。在很长时期内,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是它基本的文体特征。文随世移,报告文学在与
目的:通过对厚朴生长与其环境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考察,研究厚朴的生长适宜性,为确定厚朴的适宜种植区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3个样点的厚朴资源进行调查,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计
<正> 80年代,冶金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钢产量大幅度增长,铁矿石产量明显提高,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显著进步,工伤事故稳步下降,粉尘合格率逐年上升,矽肺病发病工龄及死亡年龄均有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主要阵地。新课标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同时教师也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下面谈谈我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不同党派、个人围绕"农民文学"的讨论,实则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中小资产阶级问题的延续。因为在国共分裂后,唯有将小资产阶级与农民分割,无产阶级政党才能重申自身的政治主体性,而非党派的知识分子也需要强化农民有别于小资产阶级(某种程度上更多指向智识阶层)的、基于民间的独特启蒙意义。然而假道苏俄、日本的理论资源难免因国际共运及其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内部矛盾而形成错位的、差异性的接受,因此对"农民文学"的理论阐释也成了赓续矛盾与解决矛盾的政治实践。比较这些带有左翼色彩的、并不成熟的"农民文
萨拉扎克戏剧思想的核心是一个富含差异又不乏统一的概念_"行吟诗"。萨拉扎克用这个以"缝合"为本意的词来命名纷繁芜杂、奇观异象迭出的现当代戏剧,旨在突出其综合、自由和异质同一的特质。他把现当代戏剧看作对19世纪末"戏剧危机"的延续和出路探寻,认为在这场由内容变化引发的形式变革中,"戏剧性"与原本在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中被排斥的"叙事性"和"抒情性"发生了多重交织与碰撞,传统戏剧在向"外"和"内"两个方向的延展中成为了一个不断自我"开放"的事物。"行吟诗"概念因其对现当代戏剧特征的凝练概括,及对"叙事性"和"抒
相较西方文艺传统对"戏仿"理论的丰富论述与建构,中国传统文论对游戏性写作相对较为轻视。本文以宋人戏仿杜诗为例,尝试探讨古典诗歌写作中的戏仿现象及其在经典接受过程中的意义。伴随杜甫在宋代的经典化,宋代诗人戏仿杜诗的现象亦随之增多。杜诗作为经典文本所具有的知名性及公共性特征、作品的风格化及个性化,成为宋人戏仿杜诗的基础,并在戏仿行为中得到印证。苏轼《续丽人行》是杜诗接受史上值得关注的个案。苏轼故意违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古典阐释学原则,对杜甫《丽人行》一诗进行"误读",并在续诗中对杜甫形象予以"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