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opty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是主要的学科,而作文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作文是语文这门学科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众多一线的初中的语文老师一直以来在探讨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笔者在本文中,就“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创新初中作文的素质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一问题作出探讨,希望对今后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作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4
  为了提高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水平,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正积极推进素质化教育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能有效弥补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对学生的个性展现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作文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教学规律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作文教学方式,通过科学运用初中作文的教学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初中作文的水平不够理想,存在初中作文教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之所以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年龄较小以及生活半径的限制,他们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普遍不足。体现就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上,就难免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和难以打动人心的描写了。二是学生普遍没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量的不足使得学生的素材积累少,以至于在写作时缺乏好的素材和多元的表达方式。三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学生难以展现其创造力和个性。学生在写作文时生怕过于独特、大胆、天马行空的表达难以获得评分老师的青睐,导致作文的分数起伏较大。那么为了考试取得高分,他们就会倾向于参考高分的优秀作文,作文中充满着套话和空话,最后使得作文虽然结构清晰,却失去了创造性、独特性以及打动人心的情感流露。
  因此,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十分有必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作文的教学进行创新,提高我国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實施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实现素质化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是尊重学生性格差异,注重学生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理念。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青少年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若能在这一阶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对中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及其个性化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每一个中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他们的个性是不同的。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上,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要鼓励学生将这种独特的个性积极地体现在他们的作文上,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能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
  (二)借助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联网的一大功能就是能资源共享,互联网就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和资料库。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交际和学习是现代青少年的普遍采用的人际沟通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可以适当借助互联网这一个强大的工具。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地利用网络来积累作文素材、搜集资料等,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观察生活,把生活带进作文中去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库,同时生活能教会学生如何真实地表达情感,这一点是传统的作文课堂训练所难以做到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多体验生活温度和厚度,然后在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思考生活,把他们所见所闻所感受得到的生活寫进他们的作文中去。例如:学生可以把和朋友相处的友情体验以及和家人相处的亲情体验,或是针对在网络或者报纸电视上看见的社会事件的个人观点和思考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悟等,带进他们的作文中去。这样的作文是真实的,是能用其渗透进字里行间的情感打动读者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通过开展初中作文的创新教学,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初中作文教学方式存在的短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一线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作文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的习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彰显其独特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创新性的初中作文的教学方式,符合教育主管部门实施素质化教育的要求,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效果,是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也符合了现代教育对素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2] 魏庆艳.读中学作文,改中提高水平——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5(10)
  [3] 刘希翔.从立标、建模到自觉运用——谈初中作文教学方法[J]. 语文天地. 2016(05)
其他文献
【摘要】生物学科是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与完善生物知识结构,使其能在理性、科学的角度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发现自然。从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上看,教师多倾向于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或以简单实验演练等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效性尚待提高。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成效进行研究,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入手谈谈具体的改善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摘要:计算机操作技能是当前社会的必要技能,因此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就要在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开始计算机的教学培养。中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时期,在此时开展计算机的教学最为适宜。教师要在顺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创建出高效计算机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计算机应用能力。本文中将针对性的具体分析计算机高校课堂的创建方法,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
摘要: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每一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挥语文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从表达以及分析能力等角度得以提升,从而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现阶段我国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阅读能力普遍较低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提升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