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实训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介绍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经过的认识阶段,整合阶段,自动化阶段,校企合作阶段,检测、反馈、评估环节,探讨了如何在电子实训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关键词:电子实训;提高;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127-02
  
  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各种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为目标。但很多中职学生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也不够扎实,毕业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就是指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而获得的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和环节。
  认识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要让学生了解所学操作,包括技能的理论基础,操作的全过程和可分解成的单个动作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操作技能的关键点。还应让学生了解操作要求、操作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等,了解操作过程中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例如,在讲解焊接技术时,要让学生了解电烙铁、焊料、助焊剂的分类和合理选用,以及电子器件的装配流程、焊接技术要领和焊接质量判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理解操作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为规范化地执行每一个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在练习开始时,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操作要领不熟、忙乱、紧张等特点,将操作技能程序化,要求学生分段练习。例如,焊接技术流程可分为:(1)元器件的筛选→元器件的焊前处理及整型→元器件的插装。(2)电烙铁、焊料、助焊剂的分类→电烙铁、焊料、助焊剂的合理选用→电烙铁、焊料、助焊剂的使用方法。(3)焊接技术要领和焊接质量判断。
  在此阶段,教师还应对一些技能标准通过理论教学进行解释。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一些抽象的、细微的、不易观察的标准件(如电子芯片、集成电路等)做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一些昂贵的、新颖的、庞大的机器设备有直观的认识。
  整合阶段
  在上一阶段,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练习,将操作技能培养的整个流程融会贯通。在这个阶段,学生操作日渐熟练,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流程的理解逐渐深入,不只学习局部操作技能,还逐渐懂得了如何通过局部单元学习来加快技能的培养。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操作技能的全过程进行融合,也就是使分散的操作程序化。还是以焊接技术训练为例,教师要让学生按前文所述的三个流程反复练习,特别对第三部分的焊接技术要领和焊接质量判断内容要着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纠错,以防止学生形成错误习惯,影响操作技能的养成。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学生在动作视觉和动作实际效果的不断对比中,逐渐从依靠视觉控制动作发展到依靠动觉控制动作。在各个工序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上,按照整个工艺过程,通过训练把局部的基本动作连贯起来,形成动作系统,进而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在这一阶段中,要让学生学会把各个基本动作有机衔接起来,逐步消除动作间的过渡和干扰,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使技能不断提高,操作速度不断加快,并使之成为自动化动作。
  自动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能,动作已协调,并达到高度自动化。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在整合阶段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
  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整合阶段的重复性操作训练而感到枯燥无味,导致训练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这一阶段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训练作品要具有典型性,质量要求要高。焊接技术训练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收音机的组装及调试,可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
  校企合作阶段
  把学生禁锢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从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都应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2~3周,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加以完善。应随时了解企业需求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检测、反馈、评估环节
  这个过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应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在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并认真地分析其产生原因。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有些学生在练习中能自觉地按照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进步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反。因此,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应伴随着反馈,多次的训练与及时的反馈使学生能了解练习的效果,可使每次练习都有收获。教师一般可以从局部动作训练开始进行量化评估,每一个基本动作、每一个工件都应及时认真进行评估,这会对学生技能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期中、期末考核中,把具体的操作技能要求作为考核标准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操作步骤有细微的辨别和观察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更轻松、自如地运用所学的操作技能。
  总之,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还要以社会需求为主,加强围绕市场需要编排实训课程,使职校生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俞兴明.论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4).
  [2]李加升,夏聘庭,喻国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7).
  [3]卓清筠.职业教育中模拟电路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4]杨碧.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研究,2007,(10).
  [5]全卫强,于粉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王颖(1982—),女,河北衡水人,天津大学电信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实训中心二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学实训教学以及校企合作。
其他文献
摘要:探讨了高职建工专业在三年培养期间全程“跟工程”实践的教学模式,论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对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建工专业;全程“跟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5-0029-03    高职教育要求专业知识教学与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充分体现有别于学科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特点,在专业设置、培
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支撑,提出了加快发展县域职业教育的策略。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采用了抗震藏式墙体,即在传统的藏式墙体砌筑基础上,采取添加构造柱、"一丁一顺"砌筑、用钢筋混凝土替代常规泥土压顶、增加变形缝等措施来增强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工生产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很有必要。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技校;化工生产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128-02   
针对我国展示经济空前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应分析展示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通过展示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尝试,构建展示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模块,完善教学方法,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生产、生活中需求量较大。但是在大豆栽培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严重缺水,直接导致大豆栽培产量以及品质
目的分析晚期腹水型血吸虫病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腹水型血吸虫病患者60例,统计其饮食依从率,并分析患者饮食依从性
摘要:在总结借鉴前辈教学经验的同时加上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如何上好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实习课的诸多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实习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实习课;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129-02    使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当今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中的重大研究课题。作为一名中等专业学校实习课教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