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职教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提高职教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学校的职教学生,多来自农村,基础差,视野狭窄,阅读内容偏少。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讲读课,在讲读课教学中寻找作文的突破口,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
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很多教师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分开进行教学,忽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即使进行一些尝试,收获也不大。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进行作文教学,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则放到作文课上去讲授。这样的讲解将两者割裂开来,给学生一个错觉,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联系不密切,读课外书多了,自然也能提高作文水平,导致很多学生在讲读课上不愿意听老师写作技巧的分析,教材的借鉴意义不能充分利用。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通过学习课文积累资料
现在使用的新课程教材,文质兼美,其入选的范文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名篇,可堪为典范、精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为我们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了写作素材,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以写作议论文为例,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积累太少有关,原因是学生不能走向生活,缺乏作文的“源头”,不能静下心来阅读,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读课中,我引导学生将范文中的内容作为写作材料,以此作为作文的“流”。例如,学习了杜甫的《登高》《蜀相》《兵车行》后,我及时总结杜甫的创作历程和他怜天下苍生的情怀,让学生真切地感到了诗人拖多病之躯,历经人世沧桑,以凄凉的心境,悲叹万里清秋,伤时感怀。又如,《我与地坛(节选)》是史铁生对自我在过去十年写作在内容、思想、形式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解剖。“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便每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我马上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重新感知作者人生的追求、求知的渴望、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人类的那种真挚友爱的美好感情。在让学生比较两人对人生的思考的异同后,我让学生写一段评析的文字,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实践证明,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提供作文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借鉴名篇提高写作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作品的写作特点是教师必讲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教师多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写作的技巧。但是,收获甚微,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高不可攀,与自己的写作联系不大。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并不大感兴趣,觉得没有实用价值。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做到两个结合,也就是讲解范文与引导写作相结合,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与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相结合。讲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让学生从中吸取宝贵的写作经验,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中人物的描写可谓惟妙惟肖,尤其是对话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确实值得借鉴。我在讲解作品的这些写作的成功范例时,密切联系了学生描写人物时出现的过于笼统,不能做到具体,人物形象并不能通过具体的描写去表现等问题。为此,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细节描写的内容时,我强调了细节描写的作用以及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例如,水生与女人的对话一节,女人的动作和语言把人物刻画得非常成功。另外,要用好动词,抓好修饰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我就指导学生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单项训练,如写《院落,静悄悄》《课间十分钟》等作文。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有一段人物对话和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场景。这样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手法的深度理解,而且还使学生在模仿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细节的技巧。这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都是大有好处的。
三、利用范文进行讲评
通常的作文讲评,往往是在学生作文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进行范例讲评。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评析,教师蜻蜓点水,学生则是泛泛去听,有过眼烟云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往往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让学生的作文与课文中的名篇进行比较。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范文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通过对比,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能够以此为例加以借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在职教学校,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其中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很多教师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分开进行教学,忽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即使进行一些尝试,收获也不大。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进行作文教学,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则放到作文课上去讲授。这样的讲解将两者割裂开来,给学生一个错觉,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联系不密切,读课外书多了,自然也能提高作文水平,导致很多学生在讲读课上不愿意听老师写作技巧的分析,教材的借鉴意义不能充分利用。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通过学习课文积累资料
现在使用的新课程教材,文质兼美,其入选的范文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名篇,可堪为典范、精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为我们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了写作素材,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以写作议论文为例,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积累太少有关,原因是学生不能走向生活,缺乏作文的“源头”,不能静下心来阅读,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读课中,我引导学生将范文中的内容作为写作材料,以此作为作文的“流”。例如,学习了杜甫的《登高》《蜀相》《兵车行》后,我及时总结杜甫的创作历程和他怜天下苍生的情怀,让学生真切地感到了诗人拖多病之躯,历经人世沧桑,以凄凉的心境,悲叹万里清秋,伤时感怀。又如,《我与地坛(节选)》是史铁生对自我在过去十年写作在内容、思想、形式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解剖。“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便每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我马上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重新感知作者人生的追求、求知的渴望、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人类的那种真挚友爱的美好感情。在让学生比较两人对人生的思考的异同后,我让学生写一段评析的文字,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实践证明,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提供作文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借鉴名篇提高写作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作品的写作特点是教师必讲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教师多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写作的技巧。但是,收获甚微,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高不可攀,与自己的写作联系不大。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并不大感兴趣,觉得没有实用价值。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做到两个结合,也就是讲解范文与引导写作相结合,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与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相结合。讲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让学生从中吸取宝贵的写作经验,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中人物的描写可谓惟妙惟肖,尤其是对话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确实值得借鉴。我在讲解作品的这些写作的成功范例时,密切联系了学生描写人物时出现的过于笼统,不能做到具体,人物形象并不能通过具体的描写去表现等问题。为此,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细节描写的内容时,我强调了细节描写的作用以及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例如,水生与女人的对话一节,女人的动作和语言把人物刻画得非常成功。另外,要用好动词,抓好修饰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我就指导学生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单项训练,如写《院落,静悄悄》《课间十分钟》等作文。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有一段人物对话和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场景。这样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手法的深度理解,而且还使学生在模仿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细节的技巧。这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都是大有好处的。
三、利用范文进行讲评
通常的作文讲评,往往是在学生作文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进行范例讲评。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评析,教师蜻蜓点水,学生则是泛泛去听,有过眼烟云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往往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让学生的作文与课文中的名篇进行比较。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范文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通过对比,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能够以此为例加以借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在职教学校,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其中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