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土地与人民铭刻时代与历史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xing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合影。 付锐 摄

  2021年4月9日,“希望的田野”的生动画面和鲜活影像,在中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舒展铺陈,气象万千。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通过集中呈现一批生动刻画脱贫历程、小康夙愿的优秀摄影作品,以真挚的情感、真实的写照、真诚的表达,热烈地向建党百年致敬。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胡孝汉,党组成员徐永军,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陆红实,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副主席柳军,顾问于健、罗更前,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分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秘书长居杨,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夫波,以及中国文联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国摄协在京团体会员单位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主持。
  开幕式还邀请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国田、陈路,以及著名作家梁晓声等出席。他们有的是影展中表现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有的是发挥摄影特长助力乡村扶贫工作的摄影人,有的是为影展中的作品撰写感言的作家代表。
  铁凝宣布展览开幕,并为展览撰写前言。
  李前光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历经8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世界文明演进史上矗立了又一座光耀古今的里程碑。摄影,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生动证明。这些珍贵的影像将在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行进中弥足珍贵,随着时光流逝越发温暖和光彩。虽然它们无声,却可以真实地讲述昨天,也可以自豪地告诉未来。我们非常幸运,成为这个时代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亲历者,更是时代的见证者。
铁凝宣布展览开幕。
李前光在开幕式上讲话。
单威致辞。摄影:陈黎明、张双双、付锐

  李前光强调,希望的田野,我们努力了很多;希望的田野,我们期待了很久。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不断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艺家。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用心用情用功抒写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谱写新时代“强起来”的新篇章!
  李舸在致辞中说,影像是“时间的琥珀”,情感与情节凝结在画面之中,载入国家民族的光辉史册;影像又是“时间的种子”,经由心灵累积传递,凝聚起直面现实的坚定信念。此次展览旨在以影像彰显精神力量,深情讴歌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广大摄影工作者必将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热爱,自觉肩负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历史使命,在希望的田野上倾情深耕,主动作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为时代存照、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单威在致辞中表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为了真实记录这一伟大历程的奋斗過程,广大摄影工作者深入一线,全心投入,倾情抒写,用影像带给我们震撼,带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希望。“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用不同时期摄影家镜头中的作品,向广大观众展现这一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铁凝和白晶莹在展览作品前合影。 陈黎明 摄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生动记录脱贫攻坚战这一伟大历史实践,在中国文联党组正确领导下,中国摄协团结带领全国摄影工作者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把镜头对准脱贫攻坚主战场主力军,记录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创举,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史诗成就。摄影人不畏严寒酷暑,不惧山高路远,用色彩还原脱贫地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用镜头聚焦基层干部攻坚克难、倾力奉献的生动画面;用光影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梦圆梦、憧憬未来的幸福瞬间,为民族奋进留下了炽热而厚重的记忆,在这一史诗成就中展现出了光荣的责任与担当。
领导和嘉宾在作品前合影。 张双双 摄

  本次展览恰逢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交的重要时刻,共展出不同时期近150名摄影家的近180幅作品。参展作品均是多年来全国广大摄影人和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及亲身参与扶贫助困具体工作中所拍摄的。展览共分为“攻坚”与“圆梦”两个部分,包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内容,兼顾不同民族、地域、群体的广泛性。通过新旧照片对比的方式,着重突出黄文秀、白晶莹等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以及十八洞村、闽宁镇、悬崖村等被广泛关注的脱贫攻坚区域,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观众在脱贫攻坚主题图书展台前翻阅图书。 张双双 摄

  展览设计力图实现多元化、多维度的视觉呈现,更好地促进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展厅设计了金黄的麦田实景,脱贫攻坚口号镜面廊道、透空栏栅式摄影展墙和832个脱贫县的竹简造型墙等,既丰富了空间层次,又增强了展览的表现力。展览同时加入了动静结合的互动元素,将观众现场沉浸式体验互动与线上全媒体传播相结合,通过纪录片《出山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美兴镇甘家沟村扶贫书记张飞的视频等,生动反映地区扶贫工作内容。展览还增加了脱贫攻坚数据统计多媒体互动项目,便于观众直观了解脱贫攻坚战在收入、就业、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的巨大成果。
  展览自启动以来,主办方通过多个平台、多种渠道进行征稿,得到了广大摄影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一是依托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主办“影像扶贫”工程、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等,从中挑选展览照片。二是向摄协各团体会员、各大报刊社、各大型网络新媒体平台、知名摄影家等定向征集脱贫攻坚主题作品,并且选派、邀请当地优秀摄影师专门赴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贫困地区进行影像回访记录。三是从2020年1月1日至5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脱贫攻坚优秀作品,共征集到作品3万余幅/组,组织专家评选出优秀作品向大展組委会推荐。四是联合字节跳动公益、今日头条等平台发起“脸庞见证脱贫”图片征集活动,得到热烈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又汇集其他征集活动中获得的图片,从中精选出部分作品,组成温暖的面孔墙在展览中进行别样呈现。
展览现场 徐晓刚 摄

  本次展览展场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观众可在现场直观感受图像酝酿的芬芳,也可通过由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策划制作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360°全景展厅体味新时代的温暖和美好。(文 方妍)
其他文献
当我们面对一个宏大的拍摄对象时,是执拗地用尽一切技能来表现其“大”,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更深入的切入点?本文作者的拍摄心得,也许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编者  这是  一座位于苏州市金鸡湖畔、占地1.7万平方米、总高度450米的在建高楼——苏州国际金融中心。这是苏州市第一座400米超高层建筑,更是中国版图上地级市中第一座世界级的超高层建筑,其优雅的造型即将让世界震惊……正是这无数个“第一”,成为我
更小巧、更硬朗  作为X-E系列的第四款机型,富士对X-E4进行了大幅度的瘦身与减薄,让它比前代产品更加小巧便携。特别是在配合同期推出的XF27mmF2.8 R WR饼干镜头时,这种减薄得到了最好诠释——它甚至可以装入大衣的口袋里。  在机身的设计语言上,X-E4也做出了巨大改变。它去掉了正面的手柄凸起和装饰棱线,让顶盖与底壳的银色呼应更为明显(也有全黑版)。在机身的整体造型上,X-E4使用了更多
个人网站:https://www.zacpatsalides.com/  摄影师扎克·帕萨里蒂斯(Zac Patsalides)来自英国萨福克郡,在第一次越南旅行之前,他从没骑过摩托车,他选择了一部排量不大的本田摩托车,带着他的相机开始了他的旅行,他照片中的越南风景,可能你从未见过。  ——编者  2014年,我在英格兰家中看电视,看到一集《Top Gear》是关于骑着摩托横跨越南的。异国风情中的
偏是今年梨花疼 王乃功摄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全球新冠病毒肆虐,世人皆惶恐,而白衣卫士以“美丽的坚决”,向死而战,她们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逆行者!所有的英雄无不来源于平凡,正是这些平凡的奉献与牺牲才令我们动容,我愿用世上最美好的诗意影像来呈现我的崇敬与感动,让世人去铭记所有的平凡与伟大。摄影语言的诗意化  在这次创作中,对于梨花这个屡见不鲜的题材,我们赋予了恰逢其时的时代主题,以花喻人
[摘要] 蕴含在《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中的虚静说、养气说、逍遥说具有深刻内涵,虚静能让作家深入灵感爆发状态,养气可以让作家保持旺盛的创作力,而逍遥不仅有助于作家消除疲劳,也有利于作家悠游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在刘勰看来,文学创作是作家生命力的体现,作家应将文学创作与身心健康规律相协调,遵循符合自然之道的文学创作方式。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虚静 养气 逍遥    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刘勰把
机身与外形  相比E-M5,E-PL5体积小了很多,与上一代的E-PL3基本相当,而造型元素上,则有了较多的改变。E-PL3造型更加简洁,现代感也更强,E-PL5则看上去更像经典的Pen造型。E-PL3没有手柄,而E-PL5配置了一个可拆卸的手柄,这种设计来自上一代的E-P3。增设手柄后,握持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明显改善,但久握还是容易疲劳,尤其配上较重的镜头时。E-PL5并不是高档机身,它的机身做工
摘要 不久前,我读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初看到小说的标题,就突然想起自己曾经观看过一部同名的电影。一打听,原来这部由中国美女导演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电影确实是改编自茨威格的那篇小说。于是赶忙找来电影,又重温了一遍,不禁又一次为影片中的那位孤苦女人的悲惨遭遇所深深打动,特别是影片所表现的富极现代性的爱情观——“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虽然晦涩难懂,但却让人产生一种凄凉、忧伤的感觉
报春 张兴权 摄 / 尼康D5 ,150mm焦距,光圈F5.6,曝光1/200秒。  春天,经历残酷的风雨冰雪悄悄走来;春天,带着大自然无限生机慢慢展开。春天是浪漫多彩的,春天是充满希望的,春天是摇曳多姿的,春天是鸟语花香的。在张兴权的镜头中,春天更是充满诗意的,他利用手中的镜头,通过视角的变化、曝光的叠加、镜头的晃动等多种摄影语言和造型手段将春天描绘得如诗如画。晨月 张兴权 摄尼康D850,20
最近,一款以“蚂蚁呀嘿”为背景音乐的换脸摇头特效视频,在抖音、微博等平台被火热刷屏。名为Avatarify的、制作这款特效的App,在几天之内就冲上了国内苹果应用商店的榜首,但在不到一周后的3月2日凌晨,这款应用被悄然下架了。  面对这如暴风雨般来去的热潮,我们心中大概已不再泛起太大的波澜,因为,早在三年前,我们就见识过一款名为“ZAO”的换脸视频应用在一周内的现象级快速兴起与下架。如今很难想象当
马克斯·布鲁赫:G小调第1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6 大卫·桑蒂、脱晓彤 摄  《夜曲》是我们于2018年正式开始构思拍摄的一组照片。  从2017年始,我们陆续参观了几个在意大利的古老剧院。它们有的被完全荒废,有的还延续着百年前的职责。例如维琴察(Vicenza)的奥林匹克剧院(Teatro Olimpico),它是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安德烈亚·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生前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