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家王家新:夜晚才是我的世界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家新6岁练书法,19岁举办个展,43岁当选中国书协最年轻的副主席。如今,他竟又拿起描红本,从唐楷写起。儿子问他:“这不是小孩子做的事吗?你是大人了,是书法家了,为什么还这么写?”他回答:“是你爷爷让我这么写的。”
  倘若书写是一场修行,王家新显然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他每天晚上10点开始临摹,从王羲之到苏东坡,常到深夜2点也未有倦意。“就像太极拳一样,一点也不累。人在长时间安静后容易进入感觉,突然心有所会,意识到原来这一笔该是这样的啊!”
  在人人标新立异的时代,王家新对临摹的坚持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他把临摹称为“回炉”,因为这种写字的形式是书法中最基础的一节。他临摹的字体也是最基础的楷书,一笔一画,法度森严。在他人看来,这多少有些不合常理。
  父亲是王家新书法上的启蒙老师,也是最爱给他泼冷水的人。王家新刚当选书协理事那几年,想方设法找自己的风格,鲜少坐下来临摹。即便是临摹,也是写些行草书。父亲对此不太满意,说:“不会写楷书算什么书法家?”一次,王家新拿着用小楷抄写的自创诗作给父亲看,老爷子不以为意,批评王家新写得“不在体儿”,并说:“写楷书要让人看出你学的是谁,王羲之还是颜真卿、柳公权,要抓特点。你得临摹字帖,把每个字都整明白了,不能提笔时现琢磨。”父亲一言如醍醐灌顶,王家新知道自己的字该“回炉”了。
  临摹是技法的再造,亦是记忆的回归。9年间,每次描红,王家新都感觉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代,在父亲的“逼迫”下练习书法。“父亲每天在报紙左边写‘为人民服务’等简单的词,写柳体,我要在空白处补满,晚上交卷,很不情愿。”“但是,临摹就是这样,要与字帖经历漫长的‘耳鬓厮磨’,要与纸砚慢慢地纠缠,才能在夜深人静时灵光一现,得以开窍,临摹没有所谓的一见钟情。如今,我经常会写到某个字时,突然领悟父亲当年所讲的道理,真实不虚。”


  众里寻他千百度,经典在那些静谧的夜晚,历久弥新。王家新有时从晚上10点写到第二天下午2点,连续书写十几个小时,好让肌肉记住用笔力度。此外,他还读大量的文史哲古书,从四书五经乃至十三经体系,都细细研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书法毕竟不是技术活,如果你不读书,你的字只能叫字,将来只能当字匠。字能不能更有高度、更有境界,就要看有没有在字外下功夫,做到内外兼修。”
  最近,王家新的一句话在书界“出名”——“书法是我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书法本身,还有书法衍生的平和心态。
  午夜时分,王家新的书房内沉香、墨香、宣纸香,给人一种穿越之感。
  【人物速写·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家新年纪轻轻就获得很高的荣誉,这并不是运气或偶然。“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书法也是如此,几十年如一日有规律地深夜苦修,才练得深厚功力,才能令自己的作品每一字、每一笔都精彩到位。
  【人物速写·浴火重生再回炉】
  艺无止境,王家新的书法水平虽然已炉火纯青,但是他能放低姿态重新从临摹开始再次“回炉”,这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也表现出他谦逊好学的品质。不但如此,他还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做到融会贯通,内外兼修,从匠人升级为书法家。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责任心 创新 教育方式 担当  新闻回放 >>  “卑楼栋之大厅莫不适其三字,敬静净。”2015年11月24日,华中农业大学荟园十四栋女生寝室的一楼小黑板上,一段笔迹清秀“文言体”告示引得不少学生注目。文字的作者,是该楼栋62岁管理员杜晓峰大爷,他写作此文,是为劝解学生规范行为、用心读书。“有恒,何必三更睡而五更起,最无益。”“敬告异性造访者,自持素养君子乎。”杜大爷粉笔手写的这段文字
期刊
【适用话题】尊重他人 个人与整体 沟通交流 网络暴力  时事引读 >>  2015年11月26日凌晨开始,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以“说脏话”为由,陆续在微博上挂出数十条微博认证学校为中国农业大学的网友微博主页截图,并声称这些被挂出截图的网友为“垃圾”,让“农大回收”,引发了社会关注和热议。不少崔永元曾经的忠粉表示其上述行为展现出来的素质、教养和心胸让人失望,对其“粉转路人”。而崔永元从学生针对校方
期刊
【适用话题】战争与和平 奉献自我 使命感 担当  人物时事速递>>  2015年11月初,继1992年、1997年边境大扫雷之后,军方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排雷行动正式开始。此次排雷的主要作业区域之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八里河村,1990年以来2人被炸身亡,33人因触雷伤残,其中9人不得不依靠假肢生活。就在这个被地雷包围的村子里,村民王开学自学排雷技术,花费11年时间排雷4000多枚,在雷场
期刊
大家都知道,最近编辑部新来了两位美女编辑邱闪和婉素,中午一起去吃饭的时候,蓉编我的内心饱含着喜悦,想想看,初春的阳光是明媚的,暖風是和煦的,新人是可以“欺负”的(茜茜惊诧脸)……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到达目的地,我、茜茜、邱闪凑在一起看菜单,婉素小盆友开始跟服务员对话:  “你们这里有什么蔬菜啊?”(婉素天真无邪脸)  “您想吃什么蔬菜?”  “绿色的,有叶子的!”(好健康!)  服务员明显一愣
期刊
关注我一段时间的朋友都知道,我从大学开始就是一个专业的肚皮舞教练了。我曾经在进行专业学习训练时,在北京跟过一个叫Sana的外国老师,她来自哈萨克斯坦,本身就是一个高才生,也曾是国家舞团的舞蹈演员,因为机缘巧合爱上东方舞,跟很多大师学习磨炼之后,一个人在北京开了舞蹈工作室。  她这个人很厉害,外国人的原则性加上她是挑剔和追求完美的处女座,不能偷懒,不能怕累,不能说我不行,不能请假太多次,不能怕课程难
期刊
【适用话题】脚踏实地 信念 家风  时事引读>>  2015年12月1日,一条“最牛学历家庭,一家出十一个博士”的消息走红网络。这个最牛学历家庭的“大家长”是干毅,他毕业于英国皇家军官学校和英国剑桥大学,被周恩来称之为“文武全才”的科学家,曾经是科学界的泰斗人物。他在“文革”中经受非人的遭遇,却始终保持豁达的人生态度,在教育上更是将自己深厚的学养和乐观的精神传递给子女。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们家走出
期刊
旅行,背上简单的行囊,带上眼睛,带上心灵。用眼睛欣赏自然风光,用心灵感受人文景观,带上心的旅行才是有灵魂的旅行。  我们怀着对玉龙雪山的向往和敬仰,在寒冷的月光下抵达了玉龙雪山山脚下,期待着阳光洒向山头的那一刻。  太阳终于蹦上来了,此时,月亮还没来得及回家,日月同辉下的玉龙雪山便给了我们格外的欣喜和快速冲顶的激情。  一路森林覆盖所带来的冷风也阻挡不了我们的热情,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很快,我们奔
期刊
【适用话题】读书的意义 热爱 坚持 情结  时事引读>>  《华西都市报》2015年12月4日报道,四川大学中文系学霸未堂同学的“宿舍图书馆”火了。他的宿舍四周被书架包围,书架分内外两层,装得满满当当。甚至连宿舍配备的衣柜和睡觉的床上都摆满了书。未堂因为喜欢中国古典文化,所以选择了学习古典文献学。书架上甚至有《秋籁居琴谱》《琴道》《贝多芬传》《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等书目。据悉,这3000余本书
期刊
出道至今,短短五年的时间,她已经主持过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中国星跳跃》《我看你有戏》《燃烧吧少年!》等多个火热节目;同时她还在中国最热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多次出镜,率真爽朗的真性情一度使得很多人对她由路转粉;2014年的央视马年春晚,她更是以浙江卫视主持人身份登台,创下了央视春晚最年轻主持人的纪录,没错,她就是浙江卫视挑大梁的主持一姐——伊一。  2006年,还是学生的伊一在一次偶然中遇
期刊
【适用话题】文明与秩序 无知 人性 法律保障 哺乳权  新闻回放>>  2015年11月28日,网友“韩家小乖雪”在网上发布了一张一位哺乳期妈妈在地铁上哺乳的照片,随后,“北京往事”网站转发了该照片,并配文称“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你在地铁上这个样子真的好吗?这里是北京的地铁之上,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你这么做真的好吗?”网帖转发后立即引来网友热议。绝大多数网友力挺妈妈哺乳行为。医生妈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