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中的留白艺术与教学处理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留白,是诗人留给读者的创造性想象空间,它以人们脑海里固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作为原始意象群体,在特定的联想帮助下,展开再加工再创造的想象活动。从而让读者的思维驰骋于各自的画面世界中。在这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活动,把诗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洒脱与飘逸,狂放与豪迈,离别与相思,演绎得淋漓尽致。
   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从古至今大量的优秀诗歌篇目。通过诗歌美学的视角,掌握诗歌中的留白手法的创作原理,可以助力初中生鉴赏诗歌的深度和广度。并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深挖细节,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想象带来的无限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正是探讨这一话题价值的所在。
   一、为什么诗歌中会有留白这一现象呢?
   庄子讲:“瞻彼阙者,虚室生白”,艺术的审美标准是相通的。西方油画艺术取消了画面的空白,笔到之处皆着色。画面内无论是自然风光,亦或是宗教内容都是以“满”的样式呈现。但在中国传统水墨画家的笔下,似乎留出一片自由、空旷的天地,反而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马致远在《独钓寒江图》中,只画了一位独坐船头的蓑笠翁,其余的景色寥寥数笔带过,剩余全是空白。这空白代表的茫茫江水突出了此时此刻清冷萧瑟的氛围,反衬出蓑笠翁在寒雪钓鱼时的专注。与绘画艺术在审美方向上相通的诗歌艺术更是深谙此道。历代诗人们都重视这空白中的余韵,有意无意的“吝啬”着手中的笔墨。力求在“无”之中,让读者领悟和感受到更多的“有”,锻炼着每位欣赏诗歌者的想象力。例如“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两句,朱光潜称前句意味着“消逝”,后句意味着“永恒”,消逝即“无”,而这种遁逝用一首“曲子”的结束来演绎,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消逝,反而引发了读者无尽的探索,想在群峰之间寻找一点什么踪迹,从而形成一个‘永恒“的追寻。所以说诗歌的留白,其实这是一种朴素的空间意识的体现,中国人善于在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从无限中回归有限。
   二、留白的形式
   诗歌的留白形式较多,例如视觉、听觉、情节、情感等形式,但他们又很少单独呈现,多是交错往复,多样的组合。这样的效果便是能更加立体、综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
   这两句选自部编版九上的《商山早行》,是多种留白形式组合的代表佳作。寒冷凄清的早晨,诗人独自又踏上了漂泊的路途。“鸡声”“月”“霜”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突出了诗人出发时间“早”的特点,呼应诗题。但此句并未直接描写诗人出行的动作,那么诗人哪去了呢?未见人踪,只见人迹,在这“声”与“月”与“霜”的交织中,我们彷佛能看见诗人的背影渐行渐远,这背影有几分落寞和惆怅,更或许昨夜的诗人并未入眠,在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才有了后文“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的感慨吧。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奇丽的想象而著称于世,前文中以梨花比喻飞雪,以暖显寒,雄奇的浪漫主义情怀让他得以闪烁于整个盛唐的诗林之中。但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想象是指向性的,意象很明确,并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不属于留白。而结尾的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反而成就留白的经典。前文十六句围绕着“宴别”“送别”展开叙述,情景交融,文末两句则表现了诗人送友离去,依依不舍的场景。诗人极目远送,友人在风雪的山中越走越远,忽隐忽现,只能看见雪地上留下的马蹄踪迹。诗人在风雪中伫立了多久?友人离开时是否也是几步一回头?友人的前行是否顺利,送别是又有一番怎么样的叮嘱?这要学生阅读全诗,把握主旨后,依据诗人的留白空间,展开想象了。这个想象补充的过程,实际上就模拟了岑参送别武判官的复杂心情,对自己的无限惆怅,对友人的无限思念和祝福。這不仅是视觉的留白,也是情感的留白。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从年少不羁的少年郎,写到愁苦满腹的中年人,从“强说愁”到‘欲说还休“,整首词的上下阙都围绕着”强说出“”说不出“两点来展开,这里实际上也是”有“与”无“的变化。诗人在本该说愁的年岁却欲言又止,张口无言,这是为何?在情感脉络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白,需要学生们去脑补填洞。一个人是受到了多少的磨难和坎坷,遭到了多少的排挤和冷落,才有万般的无奈?无言之愁,才是真的愁,颇有白居易“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生胜有声“的意味。
   《诗经》中的《蒹葭》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恒的想象,歌者在最后到底是否和心上人相见了吗?在彼岸的伊人,到底长得什么模样?这篇诗歌在故事情节上,给予了后世一个无尽的留白空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或者不同的心情下,品读这首诗,答案都不尽相同。因为它的美,太无尽了。同时,《诗经》也是开诗中有画之先河,后世的陶渊明、谢灵运、王摩诘与孟浩然等,都是出类拔萃的代表。《蒹葭》一诗中,廖廖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幅秋意寻踪的图画。其他没有交代的景物,则由诗歌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
   三、重视诗歌留白功能的意义
   何景明说“诗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辞断而意属,联类而此物也”。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谈到想象时,便认为“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真正的从自然界的呈供素材里创造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重视诗歌留白功能的意义,在于在个性的塑造过程中,保留和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各种原因,不可否认的说,学生的想象力正在下降甚至枯竭,我们有时候正在把他们带入墨守成规的世界,这样的教学过程缺乏了审美的情趣,更缺少了心灵的思考。在新课改的理念中,锻炼想象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四、提高留白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
   想象,就是在心底里唤起意象。它有再现的,也有再创造的。再现的想象情况占多数,比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学生读后脑海里自然会想起“枯藤”“老树”等意象的样子,不同的学生脑海里的“枯藤”都不会相同,有歪有直,有高有矮,有绿有黄,这都和他们之前的意象储备有关系。
   但仅有再现想象是不够的,还不能体现想象的艺术魅力,这就需要想象的创造性。朱光潜把这种创造定义为:“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平常的旧材料,就是既存在学生脑海里的意象群体。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留白想象能力,不断加大意象的储备数量,是当务之急。
   我们反对闭门造车的读书,因为那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禁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走进公园、名胜古迹、博物馆、社区等地方,广泛接触并且仔细观察,深入体验和思考,从而增加生活阅历,才能丰富想象的基础,提高后期创造能力。
   那么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们如何来进行想象的再加工再创造呢?在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情境体验的方法,是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且最见成效的办法,它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情感认知特点。情境体验,是指学生有目的进入诗人创设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悟诗人的情感。
   角色代入,变换角度。这是在留白想象的情境体验中常用的方式。“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学生模拟自己成为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徐行在落日余晖中。学生不禁会思考“我”为何“断肠”,将行何处,有没有家人故旧的音讯?未来的日子会怎么样?这些不是诗歌本身的意象所具有的功能,而是学生通过了解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后,走进诗人留下的空白内心深处叩问而来,能进一步理解诗歌情感。在王维的《竹里馆》中,学生想象成为那位独坐幽篁,弹琴长啸的诗人,那诗中没有勾勒出来的深林环境和人物心境就显现了。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诗人没有交代如此流泪伤感的原因,留下一个情节的空白,但变成诗人的角度,通过联系既有的人物知识来发挥想象,一定是他远去边塞,未知归期的惆怅,思恋家乡和亲人的悲苦一起涌上心头。
   这片诗歌中的留白世界,留给了后世人们无尽的财富。学生的思维可以在这里驰骋和跳跃,想象力可以在这里无尽的发挥,诗人的情感世界亦隐匿其中,若隐若现的背影,莞尔动人的一抹微笑,孤鸿飞影的寂寞,都在这里呈现。重视和理解诗歌留白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大对诗歌内在美含蓄美的品悟,从而让学生发掘生活之美,生命之美。
其他文献
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未来,关系到我国经济今后的国际竞争力。服务行业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服务贸易存
在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提出一种基于放大转发协议的全双工中继选择算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由于全双工中继中自干扰的存在,为保证通信的质量,首先利用传统的最大化边
协同中继传输不仅能改善认知用户的传输可靠性,而且也能增强认知用户物理层安全性。针对Underlay模式下多中继协同频谱共享认知无线网络,本文设计了基于选择译码转发和分布式
1 环境因素的改进 好的环境有利于加强奶牛的生理机能,减少外部污染.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奶质。
<正> 鸡的生理特点是:属旱禽怕潮湿、无汗腺、怕炎热。鸡体内热量的散发,几呼完全靠增加呼吸次数来进行。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蛋鸡体温生高,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
1病因 奶牛后卧地综合征病因十分复杂,大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 发病情况2005年10月10日、有一养犬户带一条京巴犬前来就诊.该犬8个月.体重4千克、体温38.5℃,精神、营养良好。主诉:给犬洗澡时发现该犬头部、颈部和胸部有指甲大小的脱毛处,而
以一起水电厂球阀阀门无法开启为案例,分析阀门无法开启的原因,介绍了一种可借鉴的巧用油压代水压成功退出止水环的操作实践,并分析球阀电控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技术改进方案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深度推进,靶向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那是学生在面向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脚点是课程
码辅助同步算法将译码软信息引入到同步参数的估计过程,能够在更低的信噪比区间有效实现载波同步,但是这类算法存在同步范围小、复杂度高的问题。首先针对判决可靠性较高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