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建房:梦想照进现实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不懈的努力,年近不惑的钱生辉终于在故乡上海圆了自己的合作建房梦。1月17日,他在2012年成立的上海合筑房地产有限公司以5750万元竞得浦东临港新城主城区WNW-A1-3-1商住地块。
  曾以“集智建房”模式在太仓成功打造国内首个合作建房项目的钱生辉对《新民周刊》兴奋地表示,上海首个合作建房项目将于今年开工,“简单地说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让投资人获得合理的收益,让购房者能购买到价格低廉的房子。”
  拿地算是“捡漏”
  据悉,钱生辉此次拿下的临港新城主城区WNW-A1-3-1地块,东至云鹃路,南至LG-2路,西至环湖西二路,北至LG-4路,出讓面积8088.2平方米,容积率为2,起始总价4920万元,起始楼板价3041元/平方米,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本地块内中小套型(90平方米以下)住宅建筑面积不得低于该地块住宅总建筑面积20.0%,计2264.7平方米。
  1月17日上午,和钱生辉一起竞拍的还有另一家房地产公司,当时双方你来我往加价了十几轮。当钱生辉喊出5750万的总价时,超出了对方3500元/平方米的心理预期。“对方想要现场打电话征询一下总部领导的意见,根据规定,我有权反对场外求助,后来他就放弃加价了。”钱生辉回忆说,虽然溢价率16.87%,但还是属于“捡漏”,“我当时的最高心理价位是4500元/平方米,最终以3555元/平方米的楼板价拿下,还是划算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钱生辉早已对临港新城主城区这块地做了充足的前期调研。“今年地铁13号线即将通车,我们的地块离临港新城站不足300米,坐地铁到龙阳路站也就半个小时。滴水湖算是上海PM2.5最低的地方,那里还有上海中学东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而现在距离临港新城站2.5公里的楼盘都已经每平米上万了。”
  钱生辉透露,自己这次似乎得到上天庇佑。在拍卖前的最后关头,他才从股东那儿凑齐了地块起拍价的20%保证金,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我这一生很多关键时刻都是这样。”
  试水一波三折
  《新民周刊》上一次采访钱生辉是在2010年5月,当时他在江苏太仓璜泾镇开发的“丽晶新城”顺利交房——18名普通购房者共同买地开发房地产,并以预定价格(3000元/平方米)购入130平方米的一套复式公寓房。
  太仓试水让钱生辉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我是19岁就入这一行了,2009年我们成立公司的时候,我是3个合伙人中最年轻的,所以就没有当法人代表。”钱生辉说,自己这么一“谦虚”,就埋下了隐患。从签订购房合约到工地开工乃至签订预售合同的这段时间,恰逢全国房地产价格接连疯涨,另外两个合伙人曾不顾钱生辉的反对,打算把每平方米房价由最初约定的3000元上涨到3100元,这一分歧最终导致了他与合伙人分道扬镳。
  接到涨价电话通知后,购房者们非常着急,钱生辉为众人出谋划策:开盘当天,大家一起去和房产商交涉,指出涨价行为违背了当初所签的“集智建房”合约,若房产商一意孤行,他们将诉诸法律。“其实所有开发商在涨价的时候都是心虚的,但是大部分购房者不会还价,房价一直往上跑,大家担心自己不要的话下家就接手了。”钱生辉表示,当购房者由个体发展为集体后,他们在与房产商角力时就占了主动。
  最终,预售合同如约签订,房价维持不变,楼盘内没有被“集智建房”团购的其余房屋则在一个多月内以每平方米3500多元的均价销售一空。
  丽晶新城成为全国首个成功的合作建房项目,让钱生辉熟悉了从拿地到建房、卖房的流程,也让他有经验和信心把合作建房项目最终落户上海。
  钱生辉的合作建房梦想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位19岁就入行做房产营销的高大青年,已经在地产界摸爬滚打了近20年。他自称是上海第一个推行按揭卖房的人,也是第一个以“涨价”为噱头在新民晚报通栏登宝山某楼盘广告的人。2001年,钱生辉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投资咨询公司。
  “我一直希望在上海合作建房,但始终没有拿到合适的地。”钱生辉遇到的困难,很具代表性。2005年,上海出现了首个自建房组织——“家圆”,该组织的注册公司上海圆家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朱剑曾想在上海拿地,但努力多年后,最终销声匿迹。几乎在同一时期,北京、温州、南京等多地先后出现合作建房组织,大多不了了之。
  第一个合作建房拿地成功的是赵智强在温州的“理想家苑”。2006年拿地后,由于无法判断其究竟是属于保障房还是商品房用地,项目迟迟未能拿到开工证,其间赵智强更是面临“非法集资”的指责。之后,住建部到当地进行三次调研,确认该项目就是普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与现行政策并没有冲突。2009年项目终于拿到建设许可证。在经历种种波折后,“理想家苑”由理想变为现实,7栋小高层、多层建筑共256套。目前,该项目最终建设成本在7000元/平方米,房价比周边商品房低40%。赵智强感叹,2006年拿地时,周边房价普遍涨到15000元/平方米。因为价格上的优势,当初有500多人要求合作建房,最后确定256户。2012年正式完成分房。
  和朱剑、赵智强等人不同的是,钱生辉强调自己的合作建房是“集智建房”,而不是“集资建房”。“我是反对集资建房的,这不是大家凑份子就行了。我们是有社会分工的,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钱生辉开玩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他叫“钱生辉”,而不是“钱生钱”了。
  当然,钱生辉在尝试合作建房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挫折。最初,他设想由购房者发起建立自住房建设机构,却发现按照《公司法》章程,自然人股东不能超过200人。而要成立一家有能力购买土地的企业,所有股东的资金实力必须超过50万元,但当时希望参加合作建房的自然人的资金实力都比较弱,根本不可能筹资共同买地。此后,钱生辉曾试图引入机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为合作购房者开发房地产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功。他还曾想通过盘活存量土地的方式来完成上述梦想,最终也没有如愿。
其他文献
申花历史上经历过三次改制,前两次都是在国企范畴体系内,第三次朱骏接手则将一个老牌国有足球俱乐部引向了民营之路  在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老板中网游打得最好,在中国网游公司老板中踢球最好。这是外界给42岁的上海中年男人朱骏贴的标签。他的官方身份是上海第九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入围者。  如果这个身份不能给你什么感觉的话,让我们换一种表达好了——在中国,能看到上海申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