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p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电视画面配合使用,具有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创新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增强互动性等作用,能有效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从笔者多年的电视新闻报道实践来看,同期声的采制只有简洁明了、逻辑性强、引导得当、接地气,才能为后期编辑制作赢得主动,为电视新闻节目增色。
  关键词 电视新闻;同期声;采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0140-02
  近年来,广播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网络通讯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已经不是那么明显,如何使广播电视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落下风,一直是“电视人”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的重要组部分,采制、运用和编辑好同期声,可以使电视新闻作品的整体结构更加自然流畅,也是其他媒体不具备的优势所在。
  那么何谓“同期声”?一般来说,同期声是记者在拍摄中记录的声音,主要包括新闻人物的语言和现场效果声等。没有同期声的新闻,缺乏现场感,使电视新闻“失真”,反之,则会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电视新闻的真实度大大增强。可以说,同期声已成为电视新闻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电视新闻的点睛之笔。
  1 同期声对做好电视新闻报道的作用
  现如今一些记者在采访中,同期声的采制和运用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假”,就是“摆拍”,记者指挥被采访者在镜头前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表演式地讲话;二是“大”,同期声的内容不接地气,起点太高、“帽子”太大;三是“空”,同期声所表达内容信息量少,没说到点子上;四是“长”,同期声过长、缺乏重点,破坏了新闻的整体结构。因此可以说,合理运用同期声对做好电视新闻报道至关重要。
  1.1 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电视媒体的优势在于纪实性,如果在一个新闻报道中,只有画面而沒有声音,就会给人一种“假”的感觉。要使电视新闻报道生动起来,就需要恰当地运用同期声,这样的电视新闻不仅让观众在看新闻现场的原貌,还能听到新闻现场清晰的背景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去年,笔者在采访丹东鸭绿江啤酒节的过程中,注重了同期声的运用,在啤酒大棚现场,对群众进行了同期声采访,并注意保留了现场效果声,采访对象激情澎湃的语言,加上和现场效果声的配合使用,很好地烘托出了啤酒节的浓厚氛围,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使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2 同期声能创新电视新闻报道表现手法
  电视新闻报道,如果只用画面和解说词来堆积,这样就和平面媒体没有区别,也就丢掉了电视媒体的优势,使之缺乏竞争力。同期声的运用犹如久旱逢甘霖,为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注入了活力。近年来,丹东广播电视台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同期声的使用,除在一些现场报道中使用同期声以外,还把电视同期声精准、恰当地使用在重大会议报道之中。记者在会场对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大会讲话加以录制,并在新闻节目中使用,使会议报道更加鲜活、生动,逐步去除了会议报道“会议味”浓的劣势,也创新了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表现手法,增强了电视时政新闻的可视性。
  1.3 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新闻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观众在看电视新闻过程中,只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缺少观众的参与的电视节目,长期以往,就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而同期声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这一劣势。比如,在每年召开的“两会”中,如果观众只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画面,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就会让观众觉得乏味和枯燥。笔者在“两会”报道中,以观众的视角,对许多代表委员进行了专访,提出了一些观众最关注、最关心的问题,让代表委员直接对着镜头抒发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起观众的极大满足,从而间接实现了观众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这样“两会”报道才会显得丰满,有生命力。
  1.4 同期声可弥补电视画面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
  电视报道过程中有很多新闻事实是无法用镜头来表现的,这时候,采用当事人、目击者或知情者的同期声就可以弥补画面的不足,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2013年,丹东市公安局两名民警和全省的15名民警一起赴利比里亚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两名民警克服当地政治局势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的情况,圆满完成了维和任务,展示了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和国际主义精神。笔者在采访制作这条新闻的时候,虽然两名民警用手中的摄像机和相机记录下了他们当时的工作生活,但并不全面,很多情况,只能通过他们的讲述,来帮我们还原那段时光,本篇报道同期声与电视画面的配合相得益彰,作品以《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为题,荣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2 采制电视同期声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各级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该怎样用好同期声呢?笔者认为,记者进行采访时,要提前对稿件有一个大致地策划,要考虑同期声在稿件中的作用和布局,在同期声采制过程中,要注意简洁明了、逻辑性强和引导得当、接地气,这样才能增强稿件的真实性和说服力,这样做出来的新闻节目才有看头。
  2.1 同期声的采访要注意简洁明了
  如果新闻中同期声过长、缺乏重点,观众就会感到厌烦。因此,采制和运用同期声要注重围绕主题、简单明了,做到说明白问题即可。笔者在《丹东新闻》栏目中,曾播发过《全市旱厕改造工作系列报道》,其中的一篇是《百姓得实惠 乡村现新貌》报道中,笔者对几名百姓进行了专访,一人“三言两语”的同期声,言简意赅,直奔主题,充分彰显了丹东市委市政府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为民办事的情怀,充分体现出了“一语胜千言”的作用。笔者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电视新闻的同期声最好不要超过15秒。
  2.2 同期声的采访要注意逻辑性
  在一些电视新闻中,往往需要几段同期声来表现同一主题。这就要求同期声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不能简单地罗列,要从不同角度来证明同一主题。在实际采访过程中,要注意主次分明,谁应该讲什么内,要做到心中有数,使几个不同的同期声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融为一体,不要造成“采访一大堆、一个用不了”的局面。   2.3 同期声的采访要注意引导
  记者在采访同期声的过程中,要让被采访对象认为他们不是对摄像头或者电视观众说话,而是和一个朋友在讲话,使采访对象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如过分纠正,不断打断,这样录制的同期声,不但呆板教条,还不会达到很好地宣传效果。相信每个记者在采访中都曾遇到这样的采访对象,他们会说:哎呀,我什么也不会说啊,我一面对着镜头腿就颤,说不出话了。此时记者不应该去告诉他们你要怎么说,应该怎么说,而是要跟他说,放轻松,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说实话,说心里话,尽量避免人为的导演和摆布。
  2.4 同期声的采访要注意接地气
  新闻节目做得好不好,观众的评价是关键。观众大都喜欢看,朴实无華、接地气的新闻,高谈阔论,文绉绉的新闻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电视新闻同期声的采访也同样如此,不要“高谈阔论”,只有接地气,才能做出观众喜欢看的新闻。去年,笔者随市人大常委会采访攻坚扶贫工作,在市人大常会的扶持下,村里办起了养鸭产业,被采访的老人用方言说:“在农闲时节,俺每个月都能挣两千多块钱,觉得老美啦,日子过的也好起来了”,这样朴实无华、接地气的同期声,把困难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表达得简洁又传神,老百姓几句土得掉渣的同期声,就能为电视新闻节目增色不少。可以说,同期声越接地气、越实在,越好。
  2.5 要注意保留现场效果声
  现场效果声,同样也是电视同期声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合理地使用现场效果声更能体现出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不要让电视新闻成为“哑巴片”。前几年,丹东鸭绿江流域发洪水,笔者在电视新闻的采访中运用了大量的现场效果声。危房面临倒塌声音、洪水的声音、解放军战士开动直升飞机解救受灾的群众的声音等等,笔者把现场效果声真真切切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电视新的现场感,作品以《感动丹东》为题,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总之,同期声是电视新闻的点睛之笔,运用同期声的电视新闻更传神、更接地气,更能吸引观众眼球。电视同期声有利于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是电视新闻的优势所在,能够使电视新闻媒体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邱建.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11(32):47.
  [2]李剑.浅谈电视同期声的运用[J].今传媒:学术版,2012(7):11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播媒介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的使用,使传统媒介和新技术的结合成为了现实,同时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繁杂的数据信息和不断革新的媒介技术,使传统媒介的新闻报道模式正在遭受着严重冲击。文章以中央厨房为例,探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模式创新与思考。  关键词 媒介融合;大数据;报道模式;中央厨房;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期刊
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 《凡人善举》是《陕西新闻联播》开设的常态板块,这个板块主要讲的是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和他们的感人故事,体现出了文明、诚信、和谐的社会风尚,达到和引导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目的。《陕西新闻联播》力求把《凡人善举》报道做得出彩,释放社会正能量,响应“美丽陕西”建设,起到了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试论怎样改进创新《凡人善举》的报道。  关键词 凡人善举;
期刊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新闻性客户端App已成为传统新闻媒体的主流传播手段。2016年是中国网络视频直播的爆发元年,新闻客户端抢占视频直播风口之态已势不可挡。文章以其种类和特点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视频直播类新闻性App为例,进行整合与创新研究。  关键词 新闻性客户端App;视频直播类新闻客户端;种类;特点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以它独特的传播方式、多样化的传播功能、纷繁庞杂的传播内容,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BBS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人际传播场所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存在,它以及贴吧、微博、朋友圈等新社交媒体/场所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题,有待于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探究。  关键词 新媒体;虚拟社区;人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0
期刊
摘 要 以我国国内网站龙腾网为案例,研究以用户自生产内容形式参与国际新闻传播活动的社区化草根网络平台特点,从跨文化传播、网络社群传播、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对其创新形式的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国际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社区;草根群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0091-02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刘笑盈教授的定义,所谓国际新闻是超
期刊
摘 要 以西部网对“陕西山阳8·12突发山体滑坡事件”的报道与传播为例,分析新闻网站在报道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优势和不足,探究主流新闻网站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报道准则。只有把握特点,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发挥新闻网站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新闻网站;传播优势;报道准则;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0005-0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将其用于知识科普宣传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基于此,文章先是介绍了电网环保知识科普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新媒体进行电网环保知识科普的优势,最后给出了新媒体进行电网环保知识宣传的应用及策略,意在帮助电力企业和有关部门顺利开展电网环保知识科普工作,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新媒体;电网环保知识;变电站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
期刊
摘 要 不同于纸媒的图片文字、电视的视频图像所带来的即视感,广播报道中,不论是抽象音响语言,还是具象音响语言,都只能依托声音为介质。看似单一的传播手段,却恰恰是广播的优势,文章旨在通过对《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的浅析,试论广播报道中,如何发挥音响的作用,打造属于声音的“有声画面”。  关键词 广播报道;音响;有声画面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
期刊
摘 要 首先阐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的传播特点及其对播音主持在时空限制、资源开放度、话语权、互动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对播音主持人风格形成的渊源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播音主持人风格创新应当分别从扎实基本功、提升应用技巧、做好栏目定位、坚持生活基础等方面入手来进行风格创新。  关键词 新媒体;播音主持;风格创新;影响;渊源;途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
期刊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 认知盈余与消费升级让知识付费模式成为可能,目前,知识付费领域已经形成以知乎、得到、喜马拉雅、分答为主的“四国大战”格局。知识付费,本质上是知识共享的迭代产品,从传播学视角来看,个体的节点式传播、开放平台的参与式传播、多元整合的内容传播是其主要特征。  关键词 知识付费;知识共享;认知盈余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