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与变化:从七普公报初探少数民族人口发展

来源 :人口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结合以往历次人口普查数据,从人口规模增长变动、增速变化、地区分布等方面考察和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和占比持续增长,但增长趋势地区差异明显;少数民族人口增速减缓,各地区增速分化差异大;少数民族人口离散趋势不断增强,“大杂居”基本格局未变,西东中的梯度分布格局进一步强化;城镇化和人口流动是引起少数民族人口地区增长变动和分布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城镇化水平和流动人口能见度更高的东部地区成为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的重地.东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动态变化过程,既是少数民族人口参与城市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力体现,也是各地区民族人口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发展的重要表征.未来应深度开发普查数据,加强少数民族人口研究,持续关注少数民族人口高质量发展,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他文献
在译作中如何体现原作的文学性是文学典籍翻译的核心问题,而“前景化”是实现文学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劳山道士》的5个英译本,对比原作和不同译作的前景化特征并统计数据.研究发现译入语为母语的译者前景化手段运用较好,而译入语为外语的译者前景化手段使用相对欠缺;可以从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探究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和译者动机;最终提出了忠实原文前景化特征,增加译文可读性,以及中外合作翻译等翻译策略与建议.
《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回目与《金瓶梅》第二十七回回目中的“葡萄架”一词,含义并不相同,《金瓶梅》为实景描写,而《醒世姻缘传》一书则是用典,典故出处为明代笑话集《解愠编》,其含义为“惧内”与“面有伤痕”,这样《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才与正文相应.
针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影响未来30年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结构、2050年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多少等问题进行分析,在运用人口普查以及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对中国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历史演进做出回顾的基础上着重预测未来趋势.结果显示:老年人口在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从八成不识字到八成受教育的历史性转变,且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距趋于缩小;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可达10年,基本具备高中教育水平,且男女两性老年人口教育不平等的状况将会显著改变,受过高等教育比例快速
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到世界各国的宪法与专门法,残疾人发展权在法律层面被确定为残疾人群体享有的基本权利.法律规范和平等的政治参与为残疾人发展权的保障提供了规范依据,明确了残疾人发展权的价值内涵.在保障的具体途径上,社会保障为残疾人发展权保障提供康复与经济帮扶,无障碍支撑的保障为残疾人发展权保障创造完备的信息和设施环境,文化层面的氛围塑造和教育层面的融合理念为残疾人发展权的权利实现提供了路径,司法为残疾人发展权保障提供了程序与实体的支持.理论和实践表明,完善的发展权保障体系有助于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
艺术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是遵循科学原则和审美原理,通过艺术解构呈现思政课教学内容,将音乐、绘画、表演、微电影、情景剧创作等艺术元素融入到思政课堂教学环节中,改变原有的单一教学和考核方式.艺术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方式具有创造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立意精准、形式精准和评价精准三个原则.艺术元素的融入不仅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艺术元素融入课堂应从情感表达贯穿课堂、艺术展示融入课堂、趣味教学活跃课堂、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等四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