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忆策略在小学高年级英语短文类课文背诵中的应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运用语言,而背诵是为了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背诵的过程是语言输入的过程,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则是语言输出的基础。课文背诵是小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记忆所学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语感、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一、背诵现状分析
  1. “消极学习——成绩低下”的恶性循环
  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对待学习敷衍了事,成绩停滞不前。对他们而言,面对的或许是无法跟上课堂节奏而产生的自卑感、练习时一筹莫展的沮丧感、在考试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感。在英语学习中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正因如此,学习英语的态度变得愈加消极,形成“消极学习——成绩低下”的恶性循环。
  2. 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背书的指导是有限的
  理解句子结构、语篇是学生能够流利背诵课文的前提。因此,每学习一篇课文,教师都会采用各种练习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回答问题、挖空或遮挡课文关键词让学生填空、用其他词语替换课文内容让学生找出与原文不符的地方等,还会借助关键词让学生复述课文,为背诵课文做准备。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熟练度,教师在英语课前还会安排课前朗读。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生从上一门学科进入到英语学习的状态中。然而,在每节课必须要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及课时限制的两重约束下,教师在堂上为学生提供辅助背书的练习和指导始终是有限的。此外,同样的练习,对于能动性较差的学生而言,帮助甚微。原因有两个:其一,这些练习只是形式不同的文字练习,毫无乐趣;其二,受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如单词量较少、单词记忆不牢固等,他们很难理解课文,更难以完成各种练习。因而,同样的练习对他们没有多大的帮助。
  3. 评价手段单一,激励作用不大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是否能记忆课文内容作为背诵的检查手段。根据学生再现课文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熟练程度。由于学生本身不明白背诵的意义和作用,他们认为背书只是机械识记的任务、未能学而致用。因此,这样的检查方式对于那些难以完成背诵任务、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来说,只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诱发他们的逃避心理。
  二、图像记忆策略运用的理论基础
  1. 图像记忆策略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形象性,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形象性的约束。因此,采用直观的手段,将图像运用于短文类课文的背诵中,将需要记忆的文字内容转换为印象深刻的图像,加深学生对句子、语篇的理解,让学生感知语言情境,从而帮助他们背诵课文。图像必须精简,夸张,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对神经产生强烈的刺激。
  2. 信息加工理论
  根据Craik和Lockhart在1972提出的记忆“加工水平”(The depth of processing hypothesis)模式,信息的保持依赖于信息加工的水平。浅层处理是指对信息的表面水平的加工处理,如处理单词语音和拼写;深层处理是指对认知、语义等方面更深入、更细致的处理。根据这一理论,记忆轨迹的持久性并不取决于接触该信息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处理这里信息的认知水平。也就是说,在处理和思考某一单词、某一句子时投入的脑力活动越多,那么越有可能记住和重新回忆那一个词、那一个句子。研究表明,图像记忆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更多的认知活动,学生思考得越细致,信息处理过程更深入,也使记忆更稳定牢固。借助这一方法,学生能体会到以往通过“死记硬背”来背诵课文所体会不到的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 情感因素
  戚亚军认为,学生在背诵课文时普遍存在“情感屏障”。研究表明,当学习者处于消极情感状态,没有动机、缺乏自信心时,其情感屏障就会加强,即便学习者有可能明白输入的语言,但输入的语言达不到语言习得机制。也就是说,当学生处于缺乏兴趣、缺少自信时,其学习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影响认知的效果,学生除了不能完成背诵,还增加了他们对背诵的排斥心理。
  当学习者有“一定要记住”的自信时,大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就会增加,从而产生兴奋和激发的状态,记忆效果会更好。反之,若学习者没有记忆的信心,其脑细胞活动受到抑制,记忆能力就会随之减退,记忆效果就会变差。图像记忆策略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在文—图转换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快乐,产生兴趣,抵消预设的情感屏障,增加他们背诵课文的自信心。
  4. 词块理论
  (1)词块的特征
  词块理论在语言教学中早已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词块作为语言输入、记忆、储存、输出的最小单位,也是兼具词汇性和语法性的语言使用的重要单位。词块是语言的半成品,融语法、语用及语篇功能于一身,它能够被整体学习并储存在记忆中,学生在使用时能够直接提取。这样也消除了部分学生因语法薄弱带来的理解障碍。由于无需花费时间考虑语法规则,词块能被快速整存提取,这也大大提高了语言输出和表达的流利性、地道性、准确性。
  (2)词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要使学生真正将图像记忆策略运用到课文背诵中,最关键的在于學生要有提取词块、关键词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词块识别能力,让他们明白何为词块,学会找关键词。在初期阶段,教师应以词块为单位,以图像表达词块帮助学生形成视觉映像,借助图像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词块和课文意思,起到示范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要重视词块的巩固,帮助学生将词块保存在长时记忆中。教师可以提供词块的中译英练习;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块复述课文;通过阅读再现词块,让学生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形成语感。
  根据Michael Lewis提出的词块分类,按词块的结构和功能,可分为1)聚合词,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如instead of, by the way;2)搭配词,指的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固定搭配,如clean the house, a broken watch;3)惯用语,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习语表达,如It’s clear that..., beg your pardon;4)语篇词块,即在语篇中起衔接作用、组织篇章结构的词汇,如because of, as a result。按语法功能,词块可分为1)名词性词块,如water and tea, life and death;2)动词性词块,如look forward to, look up;3)形容词性词块,如a couple of, a piece of;4)副词词块,如no longer, in one word;5)介词词块,如in the morning, according to;6)连词词块,如as far as, as soon as。这种分类法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操作。
  三、具体操作过程
  每个人会根据课文的内容,以自己的经验积累为基础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图画。也就是说,每个人所画的图像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的示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范例:选自广州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A country life is a healthy life
  Every day I wake up at 5 a.m. and help my father milk the cows. We have more than 50 cows, so I always have plenty of fresh milk for breakfast. ...
  根据词块分类,教师提取了以下词块every day, wake up, at 5 a.m., help my father milk the cows, have more than 50 cows, have plenty of fresh milk, for breakfast。
  1. 课堂教师示范。在课堂示范时,教师根据提取的词块,用图片逐步呈现词块的意思。
  以下分别是两幅图的画图步骤:
  2. 学生课后作业。学生参考了教师的示范后,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创作图像。
  将图像记忆策略应用于小学英语课文背诵中,以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的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词块意识、增加他们的词块库,也锻炼了他们变抽象文字为直观图像的能力,使背诵效果更牢固、更持久。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国内越野摩托车赛事的增加,越野摩托车越来越受到摩托车迷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参与到越野摩托车运动中.现向"越野迷"们介绍两种在各类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
油封在摩托车发动机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的品质优劣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机性能.长期以来摩托车发动机专业生产厂在油封的设计与使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下面就油
一、问题提出:小学生数感的缺失及原因  (一)现象扫描。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同样,数学有“数感”。我们在课堂教学或批改作业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出现一些如:我的身高126米,体重30克,爸爸今年15岁,需要准备6.25个瓶子,50比10大一些,50比38大得多……诸如此类明显的错误,就是没学过数学一天的人也不至于犯。那是学生缺乏与此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吗?显然不是!那为
核心素养要以我国传统教育的“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基础,核心素养有助于重新审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是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果和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作为《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教学更要消除满堂灌的单纯理论说教,落实育人的本质,实现教学的最大化。  一、开展促进素养生成的课程设计  1. 整合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我们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
社区资源,是指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一切物质资源和社会文化制度,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知识与资料、历史传统、生活习俗、地理、人文社会环境等,这些资源是跟居民生活最贴近的社会资源,它们都可以合理地为教育所用。  一、理论  (一)课程整合  早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课程整合可以打破以往僵化的德育模式,促进德
为了缓和与衰减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行车的平稳与舒适,有利于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操纵稳定性,摩托车上均设置有减震装置.本文拟对减震
“高质量大学教育推进计划”是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优秀教育改革方案”进行重点财政援助的制度,其目的在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课堂上,所有的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而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教师们都会想方设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呢?我认为,非“实在课堂”莫属。  一、用通俗的比喻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就常常引用一些比喻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快速理解且印象深刻。例如教学“乘法分配率”时,用字母表示公式是
求助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疗法,它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其潜力,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充满仇视心理的学生,老师应该用心呵护和关爱,选择恰当的心理咨询技术,可以较好地化解学生心中的仇视。  一、学生基本情况  初二男生小
新课程倡导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發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的内核,是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去实现的。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和形成的有效路径。那么,怎样去落实多维目标,让每一节课尽可能地有效实施教学?  一、知识学习有效  课堂上师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用适合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