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应首先关注“问题少年”

来源 :中国青年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牧指出,问题少年,一是指按照国家现行法律的规定,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包括已经和将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另一个是有违法行为、不良行为、不良习惯和心理等,以及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人。这些人的问题,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更多的是会影响他们自己的健康成长,从长远上看,会给他们自己和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其他文献
共产党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积极推行"减租减息"政策,通过召开减租大会使贫农表达自身诉求,鼓励他们追求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共产党通过塑造"劳动英雄"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使得贫农
<正>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深圳大学举行。这是一次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国内外比较文学著名学者和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出席了大会,包括国际比较文学
<正> 国际私法正在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重视,法学界关于国际私法的学术讨论,也在日益深入地开展。现拟就国际私法的名称和形式,提出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 国际私法宜改称“涉外民法” 国际私法这个名称名不符实,不能反映这一法律部门的内容和特征,确有正名的必要。首先,从国际私法的词义来看,“国际”这个词使用得很不确切,因为这里所谓“国际”并不是指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而是指应调整的法律关系超出一国范
安徽畲族聚居于皖南,从游耕到山地农耕,皖南畲族服饰变迁与其在不同时期所处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以时间为主轴,将凤凰山繁衍至迁徙皖南的服饰变迁全过程划分
近年来,有论者提出,《项链》的主题不是讽刺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而是感叹人的命运变化莫测。命运说忽略了作者运用自由间接引语描绘人物心理的手法,也没有注意到某些《项链》中
<正> 在经济改革中如何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我认为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关心个人物质利益不是鼓励个人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个人的物质利益,党的一切方针、政策也是遵循物质利益原则,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包括关心职工个人物质利益的。但是,承认个人物质利益并非鼓励个人主义。我们提倡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个人主义则是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寻求个人致富的道路。“一切向钱看”,什么国家
摘要:1901至1925年是基督新教在中国的大发展时期,冀宁道所辖区域也在此时得到迅速发展。美国公理会、内地会、挪威会和英国浸礼会的传教士相继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开办学校
<正> 《五十四号墙门》是张廷竹同志发表在《芙蓉》上的中篇小说(1983年第二期)。它通过一位从法国回来的外交官看望他婶婶的故事,描写张家几十年的风云变幻和发展,反映了我们中华儿女顽强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品德。故事虽然平凡,但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与此相同命运者并非个别,因此,它是那么真实,那么可信,那么亲切,使人同小说
该研究以山西省晋城职业技术学院291名专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从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认知、培养态度及其重要性和培养前景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
<正> 多年来,对于方志敏的入党时间、地点,一直存在着疑问或争论。《辞海》中认为他1923年入党,有的认为他1924年入党;有的认为他在上海入党,有的则认为于南昌入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解放初有方志敏1923年入党之说,此说除了根据少数人的回忆,大多是源于解放届公开发表的《方志敏目述》。这篇方志敏被俘时写的遗著,只要稍微细心察看,便可看出该件第三行“于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的“三”,并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