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产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pingdu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常常出现“语用失误”的现象,从而影响人们有效地交际。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而让人们了解语用问题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文化差异 语用迁移
  
  1.引言
  
  一位美國朋友A赞扬中国学生B的鞋子漂亮,该学生因不知这仅是为表示友好或引起谈话而导致了尴尬的境地。
  A:Hi,B.You have a pair of beautiful shoes.
  B:Thank you.My friend bought them for me in Guangzhou. Do you like them?
  A:Oh,Yes.They look very comfortable.
  B:Well.If you like them,I will ask him to buy a pair for you too.
  A:…
  在这个对话里,这位美国朋友对中国学生的赞扬只是起表示友好或引起谈话的功能,而中国学生在交际中出于汉语使用习惯,误认为字面意义相同的汉英言语,其功能也完全相同,于是看到美国朋友喜欢这双鞋子便殷勤地表示“我让我朋友也给你买一双”,结果使这位美国朋友愕然,不知怎么回答,从而导致交际中断。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中出现的故障,语言学者把他们称作“语用失误”。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但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的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和文化冲突。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往往背后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使人误认为他们同时也具有这种语言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更糟的是,他的语用失误有时令人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言语行为,因此导致文化冲突发生的潜在危险性也最大。我们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用失误的现象我们是一定要重视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交流中的语用失误呢?
  
  2.语用失误现象的分类
  
  英语语言学家托马斯(Jenny Thomas,1983)的观点,将语用失误分成两类: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合操语言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英语的表达方式;其二是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式,按母语的语义和结构套用英语。
  例如,一位中外合资公司的女秘书一天工作干得很出色,她的经理感到十分满意,对她说:“Thanks a lot.That’s a great help.”秘书回答说:“Never mind.”她想表达的是“没关系”、“不用谢”之类的话,但用了英语的“Never mind.”其实“Never mind”常用于对方表示道歉,而自己不于介意的场合,是安慰对方的套语。这里,秘书显然用错了表达式,导致语言——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有关。
  例如,汉语“谢谢”的英语对等词是“Thank you.”,这是任何学过一点英语的人都知道的,但如何在社交场合正确使用它却是很有学问的。在受到别人祝贺时,“Thank you”是英语中最常用的回答,但汉语则会说“哪里,哪里,过奖了”一类的客套话。要是我们按汉语直译过去,来一句:“Where,where.You flatter me.”那就很不得体,甚至让人莫名其妙。
  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把汉语的言语行为方式不适当地用于英语,而社交语用失误则主要由英汉文化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产生常常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
  
  3.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常常失误或达不到预期目的,往往是因为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往时,对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社会规范方面存在的差异缺乏认识,而这些差异却十分顽固地表现在言语行为和言语使用规则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就是被学者们称为语用迁移的现象,这种迁移必然造成交际失败并产生较大的心理或社会距离。
  由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又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语用失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首先来分析文化差异中的深层文化对语用失误产生的影响。
  3.1深层文化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在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都是受双方深层文化的影响。如果双方都不了解这种差异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在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造成交际失败。在这里我们以中西国家文化背景为例。
  首先是中西价值观取向不同。人的交往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和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着人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例如:几个中国人到一位美国人家里去做客。主人带他们参观自己的住所,中国客人说:“你们的房子多好啊!非常漂亮!”主妇听了十分高兴,按美国习惯笑着回答:“谢谢。”这些中国客人对她的回答感到意外。后来,在餐桌上谈话时,主人对大学毕业不久的中国翻译说:“你的英语很好。”女翻译谦虚地说:“不!不!我的英语说的不好。”主人感到迷惑不解。
  在这个例子里,中国人认为女主人“不够谦虚”,而女主人认为翻译“不够诚恳”。从而引起了交际上的失误。上述两种回答引起不同的反应是由于双方语言习惯不同。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文化风俗去理解别人说话。因为在中国文化里,人们注重谦虚,讲求“卑己尊人”,听到赞扬时往往会自贬,表谦虚。而西方国家却没有这种文化习惯,对别人的赞赏表示欣然接受。这种文化习惯是由于两种文化背后的价值观的不同而形成的。
  另外,思维模式的差异也常常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障碍。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自觉整体性。比如在与西方人交谈中,西方人对待一件事情的看法上总是提问“Why...?”(为什么……?),而中国人看问题往往重视经验和感觉I think...(我认为……/我想……)这时西方人就会追问“Why you think so?(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常常弄得中国人不知所措。
  所以,我们在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语用失误问题时,了解对方的深层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3.2语用规则迁移的影响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际时直接把自己的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循的交际规则,其结果是一种言语行为的施为之力在不同文化中失去作用。因语用迁移所造成交际失败的例子很多。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用“你吃饭了吗?”(Have you eaten?)“你上哪儿去?”(Where are you going?)等言语来作问候语,这些问候语对说英语的人来讲,不但没有起到问候的作用,而且反而会起反作用。因为他认为“Where are you going?”这样的问题对他的隐私构成威胁,他会觉得自己似乎去了一个他不应该去的地方。而“Have you eaten?”在某一特定的场合可能会使美国人觉得说话人在邀请他去吃饭,或者会使别人感到莫名其妙。这些失误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说话时遵循不同的规则。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由于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经济损失。有一种“白象牌”电池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销量很好,商标被译成英文“White Elephant”,在西方却几乎无人问津,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词义中还有表示“大而无用的东西”。既然这个电池又大又没什么用途,那还买它做什么呢?
  
  4.语用失误的分析带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产生对我们正确使用不同文化的语言的了解是有一定意义的,那么对我们外语学习者和教师又有什么启示呢?以下是我的两点看法。
  4.1重视深层文化的学习
  大部分的语用失误都是由于我们在学习外语时对不同文化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对深层文化知识的缺乏而造成的。人类学家将文化分成三个层次:高级文化、大众文化、深层文化。其中深层文化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人们的思维与行动往往无形中被深层文化控制,即大多数本族人是在无意识中受到深层文化的强烈影响。所以我们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去学习深层文化,经常对英汉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以便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和方式,尽量避免在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等的大众文化层次上的误解。
  4.2 重视语用教学
  语用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视度还不够,从而导致我们的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差,语用失误常常发生。我们渐渐意识到语用内容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决不亚于与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实行话语教学。所谓的话语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成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否能够恰当地运用英语,这无疑涉及到语用知识。Cripper&Widdowson(1975)曾说过:“外语教学中有把语言形式与交际功能等同的倾向,学生常被引入歧途以致认为命令只能用祈使句,提问只能用疑问句。”这样做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绝对化的错觉。因此进行话语教学时,教师既要告诉学生英语句子结构使用的一般规律,又要教会他们活的语言规律和习惯。比如英语中的问句就不一定只表示提问。
  A:It’s too hot today.
  B:Why not go to swim?
  A:That’s a good idea!
  在这个对话里,显然问句“Why not go to swim?”并非表提问功能,而只是一种建议。当然,语用分析带给我们的启示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们也会在以后的外語学习中不断地总结和分析种种语用现象,把语用教学真正地深入到外语教学中。
  
  4.结语
  
  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和产生原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如何恰当、得体的使用语言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知识是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的说话方式或说话习惯也有差异。文化理解和文化比较应看作为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总之,重视语用知识,对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46.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7:277-279.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三期(三)、(四).
其他文献
摘要: 情商即情绪智商,反映的是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智商和情商,认为高智商并不一定带来成功,而情商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当今处于科技飞速发展时期,社会不仅需要高智商人才,而且更需要高情商人才。但是目前学校普遍存在偏重学生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却往往忽视了情感智力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当代青少年的情商教育,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情商 语文课堂
7月1日,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开设播出《江城档案漫谈》专题节目。 武汉市档案局为迎接’96国际档案大会在我国首都北京的召开,大力宣传全市的档案工作,增强社会的 July 1, Wuh
会议
引黄济青跨流域调水的水源最大特点是含沙量高。针对这一特点,工程规划考虑了以下三条原则:一,妥善处理泥沙。引黄必引沙,处理好引进的泥沙包括三个方面:1.不要淤积输水系统;2.不能
摘要: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要求,结合多元文化的背景,文章提出应在英语教学中实行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并举的双文化教学,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取向、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教材编写、教学实践和测试环节中应适当注重中西文化的导入和对比。  关键词: 多元文化 英语教学 中西方文化对比    一、引言    2000年
摘要: 文章分析了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的成因,提出将专业英语纳入公共英语教学,可以增强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关键词: 公共英语 专业英语 实用性    一、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的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入了大量有着一定英语水平的职业人才。然而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反映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一般,无法适应职业需要,而在独资、三资
该文就2.4m风洞多变量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内容有2.4m风洞中多变量系统构成。并对这一多变量系统根据风洞流动建立物理过程进行了简化,对简化模型采用了智能解耦多变量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