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广播改革 抢占发展先机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tianxuey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威斯汀豪斯集团进行受众调查,结果显示,听众希望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包括时政、体育新闻,以及气象信息等各方面的新闻。据此,威斯汀豪斯创立了全新闻电台的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前办什么电台、播什么内容都由电台自主决定的做法。全新闻电台方便了受众收听,受众的忠诚度非常高,也比较稳固。这一模式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类型化广播的雏形。
  广播节目的“类型化”过程说到底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对于电台而言,走类型化道路的目的在于吸引其特定的受众群体。我国的社会正处于发展中的转型时期,由社会分工所形成的职业群体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受众的消费能力和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广播的类型化之路不能一概而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自2002年采用“类型化”广播模式,建立了我国大陆第一个类型化广播频率,开启了内地类型化广播的先河。近十年来,类型化新闻、音乐、故事等各种广播频率风起云涌,渐成气候。但总体来看,类型化广播在国内仍处于探索学习阶段,类型化广播目前在我国也存在着定位重叠、人员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不足以及对象群体不确定等问题。如果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特色的类型化广播之路还可以走得更精彩。类型化电台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节目编排的精简、操作运行的程式化,其运营所需的人员数量较少,成本较低;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类型化是一种低成本下获取高收益的市场行为,是非常适合广播发展的一套模式,值得广播人在这方面继续探索实践。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满足人民群眾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大的机遇,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会比以往更快更大。整个文化产业包括传媒产业的形势非常看好。广播作为主流媒体,担负着引领社会舆论、丰富人民生活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对广播进行再认识,加快广播的细分和整合速度,加快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尽最大可能地延伸广播服务功能。未来是一个全媒体时代,哪一个媒体未来要发展得更好,关键就是现在要抢得先机。我们要借此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认真研究、探索、实施,把各项工作进一步理顺,使我们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深化广播改革,不断开创广播发展的新局面,需要加强沟通与交流,不断提升业务研讨的层次。相信随着文化体制的深化改革,广播人新的思考和新的实践也会不断涌现。
  (作者系中央电台分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人们也在关注由自身消费模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可持续消费便应运而生。本文以可持续
《中国广播》杂志创刊于1993年7月,至今已经整整走过20年的历程。中央电台1953年12月1日创办的铅印内部刊物《编播业务》,后于1988年更名为《广播业务》,是《中国广播》杂志的前
<正> 《小尔雅》,一名《小雅》,训诂书.《汉书·艺文志》载有《小雅》一篇,今已亡佚.《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并载有李轨注《小雅》一篇,亦久佚.今本《小尔雅》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虚拟的网络空间。目前,世界上互联网络人口已达21亿,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共同开启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第三次浪潮”,或者说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互联网为人类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一次重大革命,互联网对传播、繁荣一个国家的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从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今年四月的芦山地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不断积累突发应急事件的报道经验,并做出了许多尝试,尤其是芦山应急电台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在突发灾难事件中,采用特定频率,对灾区民众定点、定向播出。在一个多月的播出运行中,基本实现了为灾区群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为当地政府提供信息发布支持的目标,完成了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  芦山应急电台是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新兴传播平台不断出现,以新媒体形态对传统媒体和传播格局频频提出挑战。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不可避免地面对这样一个选择:是坚守阵地直至被取代消亡还是主动出击,通过融入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实现浴火重生。在这方面,北美广播业界和同行在新媒体技术方面的尝试,给我们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我认为:在这个创新的年代,除了技术,还须在管理
广播媒体自上世纪2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程。这期间,尽管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带来诸多挑战,广播仍以其特有品质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着独特魅力。我们要感谢广播人的那份坚守,更要对他们的创新精神表示钦佩!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各种资讯让人应接不暇。公园里,评书爱好者沉浸于广播里的精彩故事;地铁上,“读图一族”摆弄着手中的平板电视,他们都是
【正】 陈璧,明末常熟人,是一位明遗民,他于明亡之后,只身往返西南,为永历朝宰辅瞿式耜担任与郑成功及东南反清势力作联络工作.这本诗文残稿是苏州大学图书馆在1958年从苏州
【正】 由东北师范大学等十一所高等院校共同编写(主编高振铎,副主编张家璠)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从目前来看,是这一门课程最好的教材.笔者从使用这份教材进行教学
【正】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绍曾先生编著的《近代出版家张元济》一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张元济(1867—195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校勘学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