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fangji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依托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实际工作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学院的"分组教学"与企业的"跟岗实训"相结合,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大融合。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形成"三册一体"教育跟踪评价体系,实现了能力+素质的全面教育。结果表明: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能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良好的综合素养得到了企业的认可,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该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方共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城镇屋顶田园生活景观营造设计研究,旨在唤起人们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及回归。从城镇空间利用,利益驱使和健康生活三个方面说明屋顶田园生活的必要性。其次,构建回归自然理念导向的城镇屋顶田园生活景观营造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并结合设计实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自然生态技术在屋顶田园的应用。本文可以为同类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在城镇屋顶空间中倡导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回归
探索传统建筑形式当代转译设计的可行性。以绩溪博物馆为例,将传统建筑空间作为转译原型,利用当代设计手法,从“形”译与“意”译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设计创新点,解读传统
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福建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梳理,从茶在丝路中的重要地位为切入点,主要探讨了茶的外销、茶
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结果为导向的目标,提出了工程教育视域下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为指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重构课程教
本文从人的行为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对案例开放式住区公共空间物理环境以及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进行调查,探究城市生活和空间质量之间的相互关联。针对既有开放式住区公共空间
摘要:为打破当下对建筑装饰纹样只研究而不应用的局面,以“福建康里村”为例,针对传统建筑装饰这一特殊纹样载体构建其纹样的现代转译模型。以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诞生过程为切入点,将每个步骤产生的信息视为康里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研究内容,以符号学为理论支撑,将纹样信息划分为外延层次和内涵层次两个层面,并提出相应层次的转译策略。通过提取康里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纹样设计因子进行现代转译实践,验证了转译模型
摘要:在弱势群体被普遍关注的社会背景下,从联觉培养的角度探索盲童玩具科学可行的研究路径,旨在优化盲童玩具的感官体验,并以玩具为载体来提高其感官联动的能力,进而更好地补偿其视觉层面上信息的缺失。根据盲童的感知觉特征、情感特征和认知特征,立足于触觉、听觉和嗅觉在感知外部世界时发挥的作用,探讨将联觉理论应用在盲童玩具设计上的可行性。本文以联觉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界定联觉理论的内涵,形成以游戏化学习形式及
近年来,国家相继提出两化融合、五化并举、新基建等战略,信息化在工业化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各大汽车企业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五化融合、数字化转型,十堰作为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
摘要:为了解决儿童群体参观博物馆的体验片段化的、不连贯性,从而导致儿童对博物馆参观的行为、心理及系统性学习等方面的关注度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博物馆儿童情境互动体验的影响因素,运用体验设计的方法将博物馆儿童的体验周期进行阶段划分,对不同体验阶段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体验的方式和内容为划分依据,总结出四类儿童体验类型和体验偏好。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归纳出博物馆儿童情境互动体验周期的四个阶段:接触、成就、反
说明设计人类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如何在人类学和设计学这两个学科转向的驱动下,逐步成型并探索其的创新路径对于未来设计研究的价值。本文将就这一现象形成的学科背景,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