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有借必还等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kdhfjkhasdjklfh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汝昌有借必还 张达明
  周汝昌是继胡适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1947年,周汝昌还在燕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时,就喜欢研究《红楼梦》,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曹雪芹的生卒年问题,与“红学”的开山鼻祖胡适展开争论,两人一来二去通了七封信后,成了忘年交。
  胡适在知道周汝昌不过是位尚未毕业的学生后,不仅不鄙夷他,还于1948年在自己家里亲切接见了周汝昌。交谈中,周汝昌得知胡适珍藏着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时,就冒昧地提出借阅并过录。胡适没有犹豫,慨然相借。
  1948年12月中旬,解放军包围了北京城。周汝昌得知胡适不日将离开北京,冒着危险从西郊的燕京大学进了北京城,赶到胡适的家,将甲戌本《石头记》完璧归赵。几天后,胡适到东单临时机场登上飞机,离开北京。登机时,胡适只带了两部书,其中一部就是周汝昌归还的甲戌本《石头记》。
  后来曾有人对周汝昌说:“你就是书生气太重,那时你如果将甲戌本《石头记》留住不还,待北京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将其捐给国家,岂不是立了一大功吗?”周汝昌听后一时反应不过来,好久才说:“说我书生气太重我认同,虽然我不懂政治,但我懂得传统道德,懂得借人物品,一定要归还这个传统美德。更何况甲戌本《石头记》是珍贵的孤本,胡适先生能慨然借给我,我一直对他充满敬意与感激,岂有不还的道理?如果真的据为己有,岂不是亵渎了中国传统道德?以后我还怎么做人?所以说,我压根就没有想过立大功,因为甲戌本《石头记》原本就不是我的。”
  选自《少年文摘》
  素材解读
  周汝昌不把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有借必还,体现了他的诚信和高尚的人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世,不能因小失大,不要为了得到一滴水,而丢掉了大海。
  适用话题
  诚信、品格、传统美德……
  良驹多挨鞭 陈亦权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年少时期,墨子曾跟随鲁国的史明学习。史明的弟子很多,不过墨子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按理说最得意的弟子应该受到老师更多的优待才对,可史明很少给墨子好脸色,他常常责备墨子,有时只是因为一点儿很小的事情做不好就严厉批评他,可是别的弟子做错事情,哪怕这个错误犯得比墨子要严重,史明也往往不当回事,甚至一笑了之。
  有一次,墨子写错了几个字就被史明训斥了一番,可是别人同样也写错了字,史明却并没有特别严厉地批评他们,这让墨子非常不舒服,他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同样的错误,你批评我就特别厉害呢?我觉得这样很不公平!”
  史明看了他一眼,把他叫到屋外问:“假设有这样两个任务,一个是去太行山,一个是在家里拉磨,你觉得分别让良驹和毛驴做什么好?”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骑良驹去太行山,让毛驴在家里拉磨呀!”墨子回答,“因为良驹跑得快跑得远,而毛驴没有那么好的力气,就只能在家里拉磨了!”
  史明点点头又问:“那么奔赴太行山的良驹和在家拉磨的毛驴比起来,你觉得谁挨的鞭子会更多?”
  “当然是良驹。毛驴拉磨只要慢慢走就行了,而良驹因为要赶速度,就会经常挨鞭子。”墨子说。
  史明听后,满意地笑着说:“你回答得一点儿也不错!那么你应该明白我之所以常常责骂你的原因了,我这样做就是因为只有你才能担负起上太行山的重任,所以只有你才是一匹经常会挨鞭子的良驹,也只有你才值得我一再地挥鞭子严格要求!”
  墨子这才恍然大悟,从此,他再也不会因为老师的批评甚至责骂而生气了,而是好好反思自己的过错,更加努力地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开山立派创立墨家学说。
  选自《甘肃日报》
  素材解读
  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经过严格的雕琢,才能出类拔萃。史明正是因为墨子是可造之才,才对他严格要求,最终使墨子成为一代大家。
  适用话题
  严师出高徒,玉不琢、不成器,反思……
  自律与律人 张君燕
  宋琬是清初著名诗人。宋琬的父亲宋应亨是天启间进士,历任诸多官职,对后辈的教育非常重视。受父亲影响,本就聪慧的宋琬刻苦好学,应试县、府皆名列榜首。崇祯八年(1635年)以高才生充拔贡入京深造。
  这天,宋应亨在府上宴客,宋琬也在席间与客人们饮酒对诗,宾主皆欢。不过,宋应亨无意中看到宋琬对一个人爱理不理,冷脸相对。这让他很疑惑,宋琬一向为人低调谦逊,平日里待人都有礼有节,难道与此人有什么过节?
  宴席散后,宋应亨找宋琬询问原因。宋琬说,这个人是他的旧日同窗,过节倒是没有,但他不喜欢这个人的品行。因为早年他们一起读书时,宋琬曾目睹他偷拿同学钱财。这对一向洁身白好的宋琬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事,于是疏遠了他,甚至路上遇见都会躲着走。
  “我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也不会原谅别人这样做。”宋琬义正词严地说。父亲宋应亨听后点点头,转身指着一名醉酒的客人说:“我个人极其厌恶醉酒,所以要求自己喝酒绝不能喝醉,但是你看到过我不允许别人喝醉酒或者讨厌那些喝醉的人了吗?”宋琬摇摇头,对待醉酒的客人,父亲每次都派人细心照顾。
  父亲接着说:“我们可以用最严苛的标准来自律,让自己变得更好。却不能用这些标准来律人,因为它会让我们失去宽容、慈悲,变得刻薄、狭隘。你的同学做了错事,即使用律法惩治也已经结束了,你却因此而厌恶他这么多年,这是不是比私刑更残酷?”仔细琢磨了父亲的话,宋琬顿悟般地连声称是。
  选自《演讲与口才》
  素材解读
  我们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律”和“律人”不能用同一条标准,对自己严格可以修炼自身德行;而对他人宽容,则体现了一个人的善良、大度、悲悯和慈悲。
  适用话题
  自律、宽容、标准……
  爬上第四层树枝 陈亦权
  草原上,一只花豹捕获了一只小羚羊,但不敢马上吃,因为随时会有更凶猛的对手来抢夺猎物。事实上,此刻四周并无其他对手,但它觉得必须把猎物藏到大树上。
  最近的大树也在两公里之外,花豹不惧遥远,拖着猎物走向那棵依稀可见的大树。一路拖行,小羚羊身上的血一路流淌。不久,两只狮子发现了这些血迹,就循迹追去。追了一阵后,它们终于远远地看到花豹拖着一只小羚羊在大树下休息。尽管它们小心翼翼地靠近,敏感的花豹还是发现了,连忙警惕地叼起猎物察看四周。
  知道自己被发现了,两只狮子干脆追过来,可等它们来到大树下,花豹已将猎物拖到了树枝上。狮子的爬树本领没有花豹好,更何况那棵树非常光滑,它们试了很久都爬不上去,就守在树下不愿离去。这时,花豹已经安全了,但它依旧觉得这层树枝不够高,就叼着猎物爬上了第二层树枝。看着花豹爬得更高,狮子起身用爪子狂抓树干。花豹很不安,接着爬上了第三层树枝。
  第三层树枝已经非常细了,摇摇晃晃的,但花豹并没有察觉到潜藏的危险,它觉得爬得越高,离狮子就越远。见花豹爬得更高,狮子愤怒地“嗷嗷”大叫,却束手无策,只能趴在地上和花豹硬耗。它们早就饥肠辘辘了,如果一直耗下去,自己就会饿死,沦为花豹的食物。
  可花豹哪里考虑得到这些?它只想和狮子们拉开距离,在第三层树枝上仍觉得不够安全。休息片刻后,它又站起身将食物叼到第四层树枝。树枝剧烈地晃动,但花豹不管不顾,放好猎物后自己也跳了上去。还没等它站稳,那根树枝“咔嚓”一声断了,花豹和它的猎物一起掉落下去。下面的两只狮子纵身跃起,花豹还没落到地上,就已经被其中一只狮子咬断了脖子……就这样,花豹和它那已经到手的猎物,一起成了狮子的美餐。
  选自《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素材解读
  擒获猎物后不马上吃掉,而是藏起来慢慢享用;遭到狮子们的围困后,不是硬拼狠斗,而是爬到树上避开劲敌,这说明这是一只有智慧的花豹。只是它没想到,所谓的“安全”并不是绝对的远离,而是一种“尺度”的把握。如果为了避险而无限地向相反方向退避,往往会陷入另一种更大的危险。
  适用话题
  适度、距离、险境……
其他文献
童年的我,无拘无束,整个世界仿佛只有蓝天白云。  “记得,一定别忘了。”两个男孩在夕阳下约定。没错,其中一个便是当时只有六岁的我,另一位是我的朋友。  次日中午,爷爷奶奶在房间里睡午觉,我小心翼翼地拉开了门闩,偷偷溜了出去。我赶到约定的地方,朋友也早早地来了。此次我们俩的目标是树上的蝉。从朋友家的柴房里找来长竹竿,套上塑料袋,就成了我们引以为傲的捕蝉利器。蝉只要被它套住,无论如何都飞不出去。捕蝉,
10米跳台决赛,五个动作三跳满分!东京奥运会上,14岁少女全红婵一鸣惊人。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最年轻的运动员,以创纪录的成绩夺得10米跳台冠军,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上空。   全红婵是幸运的,凭着天赋与努力,绽放青春的光彩。而这成功的背后,有一个团队体系多年不辍的培养,有一家人温暖而坚定的支持,更有一个重视体育、珍惜人才的强大祖国。      冠军之路   广东省湛江市,这座
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满怀期待,总有一些事情令我们刻骨铭心。宛转流年中,我渐渐发现:原来,我也很优秀。  璀璨的霓虹灯光映在小浅的白衫青裙上,仿佛碎星般移动。面对演讲大赛评委,她镇定自若,展现出一派清纯气质。看着她手如柔荑,齿如瓠犀,自信满满,容光焕发。  躲在红帘后窥视着她的我不禁叹了口气。原本就不自信的我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只能俯首称臣。“优秀”总是别人对我的评价,现在却成了赞美她的话语。  “不要紧
我儿子的特长是模仿歌星唱歌。
雨的一家 周娱  我在家里作威作福  任性地带着乌云兄弟们  四处捣乱  发起脾气来就奋力敲打大地  可有时也温柔抚摸万物  我的爸爸——雷  他会气急败坏地训斥我  闪电妈妈也在一旁附和  我吓得低声啜泣  哭声是淅淅沥沥的  在家里,我最喜欢的  就是太阳爷爷  只要他一笑  我就变成了美麗的乖孩子  ——彩虹  光明与黑暗 田宇昊  每个白天  都要落人沉甸甸的夜  像有那么一口大锅  锁住
题目  1.以“如花儿一样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作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题解  要正确解读《如花儿一样绽放》这个题目,我们首先要找到题目中的中心词。这种类型的作文题的中心词是比较抽象或是带有比喻义的,并不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文题中还包含不止一个限定词。在审题时,我们不能只“偏爱”其中一个字词,而“冷落”其他。  “花儿”和“绽放”在本题中,都是具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这句话,我总是半信半疑,但我对“报中自有黄金屋”深信不疑。  一放暑假,我便沉迷在手机和电视的世界里,母亲很无奈。刚好邻居肖爷爷患病住院,他的孙子帮忙看管楼下的报亭。于是,母亲提议让我去帮忙,我拗不过,只好去搭把手。  第二天一大早,我来到报亭,看着堆积如山的报纸,我后悔了。正准备逃跑,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是肖哥——肖爷爷的孙子。  “嗨
“我就是从那山里逃出来的。”波澜不惊的话语,却夹杂着些许苦涩。  “我十五岁那年就被拐到福建了,”我家保姆低着头,“那年应该是1970年吧。”  “那你……”  她笑了:“我试着逃出来,都到候车室了。只可惜火车刚开走,还没来得及买票呢就被抓回去了。”她摇了摇头,不变的依然是那脸上的笑容,却夹杂着些许酸楚。  我从客厅返回自己的房间,拿起笔写作,却毫无头绪。  “他们问我:‘还记得前面刚死的女人吗?
你可知道旧时代的南方姑娘,她们如后院的海棠,着茶色印花锦扣旗袍。柳叶眉,纤柔玉手,发丝规矩地盘成花状,绾在耳后。与人讲话轻声细语好比淡茶,清香久久留于唇齿之间。性格内秀、寡言。二三事便能概括她们的一生。  我曾生活在那样一个杏花繁盛的地方,每个姑娘都或多或少带着些云淡风轻,脸上或浓或淡的妆容不曾有大喜大悲。你愿意听我讲从前的故事吗?那是一段麻衣绣鞋坐石栏的年华。  嘤嘤鸟鸣,远听似龙呓,和着阿柒姑
“喔喔喔——”闹钟像公鸡一样准时打鸣儿了。睁开眼睛,我才意识到自己躺在内蒙古的爷爷家。想到今天不用上学,我又迷迷糊糊地闭上眼睛。  “来,上来,爷爷推你荡秋千。”爷爷扶住秋千,四岁的我爬了上去。“高点儿,再高点儿!”  “给我孙女买的小花鞋。”爷爷扬着手中的购物袋进来了。五岁的我一蹦一跳地迎上去,“穿上花鞋我就像公主啦!”  “姥姥虽然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但她一直在天上看着妞妞呢。”爷爷给我擦着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