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意义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fresh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是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需要,是实现信息技术助推教学改革的需要。其意义是重大的,我们应科学合理运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班班通”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手段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特别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我们知道,所谓信息技术手段,就是把书本静态知识,通过声音、图像、文本、动画、视频等媒介集成交互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这样就能将其与物理教学有机整合,创设出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发挥主体作用,完成物理学习的各式探究学习。当然,其意义远不止这些,下面,我结合实践,进一步详述其作用。
  一、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到:“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对于激趣的良好手段,人们用之自然忘不了激趣这个功能。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由于呈现介质丰富,方式灵活,声、光、电的交织,能营造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音影辉映的教学情境来,故而能起到激发兴趣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电动机》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演示电扇的转动、电动机车的运行等,这样就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带着急于想探索原因的心情,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再如,在教学《电路问题》时,我们也可用动画演示短路引起火灾,让学生观看到短路瞬间产生高电流而引发火灾的过程。这样教学不但生動有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正确连接电路的重要性,自然趣从中来。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班班通”工程实现以后,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模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就能直观地展示出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加了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感,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克服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的弊端,方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二、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突破重难点,是我们精心设计的重要追求,是我们灵活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的目的所在。传统教学,由于手段的缺乏,常常需要教师反复讲解,才能把一个问题讲懂,这不仅费时耗力,而且有效性极低。但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下,突破教学重难点,似乎容易了许多,而且效率较高。这是由于信息技术能复杂的知识点通过多种方式呈现,能把我们看不到、摸不着、想不通的有些范本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示出来,这样就能让我们快速理解和接受。例如,讲“眼睛和眼镜”这一内容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过程比较抽象,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出光经过近视眼或远视眼时成像位置的光路图,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像不能落到视网膜上,而当配上凹透镜或凸透镜,成像刚好落在视网膜上。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学生对近视眼为什么配凹透镜、远视眼配凸透镜理解就非常透彻了。又如,在教学“电流和电路”时,电流的形成非常抽象,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摸拟出电荷在导线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使灯泡发光,很形象化,学生理解的效果很好。在探究“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时,学生对电阻丝是如何绕在瓷筒上、电流是如何流经变阻器的,觉得很难观察清楚,比较抽象。可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技术摸拟变阻器的组装过程以及电流流经变阻器的路径,当滑片的位置改变了,电流的路径就随着改变,学生看明白后再动手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是如何通过改变连入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流大小的。这样层层透析,难点就突破了。
  三、可有效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发展于社会,所以为了加强课堂物理知识生活化,在物理教学中,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使学生不再认为学习物理枯燥无味。例如在学习“发电机”及“远距离输电”时,我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多媒体视频素材,有效地丰富和巩固了学生的课堂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四、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的容量、课上所呈现的信息反馈也随之不断增多。当然,这是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的要求。要达到这样要求,也只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如愿,又特别是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图文资料来源丰富,可有效丰富教学知识,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例如,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按插一些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知识背景,拓展知识面。在讲授“磁场”一节时,我们就可以插入古代司南的有关知识图片,插入磁悬浮列车的图片及原理,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教师在新课结束后会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作随堂练习,而且这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消化所必不可缺少的,用多媒体把练习题展现出来,利用多媒体的生动性、趣味性,学生更容易接受,且在板书方面省时间,会比传统教学省下更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让教师进行点评。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其在教学中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与运用,使之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质量,发展学生物理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丽超,关于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0年。
  [2]李石凑,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09年。
  [3]王正,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导学,2016年。
其他文献
近年来,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越来越多的出现非线性问题,如何快速有效地数值求解各类非线性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已经有很多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算法.本文主要讨
摘要围绕如何发挥气象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重点建设的内容,包括:进一步提高天气的预警预报水平;进一步健全农村建设服务传播网络,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  关键词气象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生产;重要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
农作物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减少因大量的秸秆堆压而占用耕地,减少化肥用量,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的矛盾。通过对堆腐还田、高留茬还
背景虫媒病毒是一类由蚊、蜱、白蛉、蠓等吸血昆虫传播,通过叮咬引起人畜疾病的病毒,该病毒能够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虫媒病毒结构较简单,一般是RNA病毒,外层有包膜结构。虫媒病毒进入吸血昆虫体内,并在体内增殖且不会使昆虫致病,然后再通过昆虫叮咬动物转入宿主,并大量繁殖,引发相关临床病症。50年代只发现35种,1974年在国际虫媒病毒中心登记的已达359种,截至1989年发展为532种,其中1
日本交叉路口的设计是以《平面交叉的规划和设计·基础篇》(交通工学研究会,修订本,2007年8月)为基准进行设计的。本文将对上述设计手法的背景及概要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