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沙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永强
  1971年出生于山东烟台。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由艺术家,居北京。
  1998年参加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青岛美术馆),2000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四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馆),2006年参加全国高校版画教学年会作品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2007年参加第十八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上海美术馆),2011年参加“融合与创造Ⅱ”—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艺术新生—中国学院派新生代联展”(北京环铁时代美术馆),“展望—青涩创想五年回顾展”(今日美术馆),第二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12年参加“收藏家提名展”(广东美林美术馆),“青年艺术家计划”展(北京悦?美术馆)
  2011年举办“经过—马永强综合材料作品展”(北京威诺里萨当代艺术馆),“生命的证据—马永强个人作品展”(今日美术馆)。
  马永强的绘画艺术建立在两个基点上:一个是艺术史意义上的,马永强选择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现代主义艺术中有机造型的艺术,如现代主义雕塑家阿普,同时也包括与有机造型相关的米罗等人的艺术;马永强这种强烈的艺术史意识又使他的艺术创作建立在一个深厚的学术基础之上,也为他推进艺术史中有机造型艺术这一方向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学术的保证。所以,就创作方法而言,马永强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艺术家,他对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与有机造形有关的艺术和艺术家的研究,全面而又深入。
  —邹跃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作为一个曾经生活在海边的孩子,马永强在沙堆里、沙滩上长大,他把那种最初的生命体验表达出来了,但是又超越了那种最初的生命体验。实际上那已经不是沙了,我感觉到它不是沙,而是一堆堆小丘体。人们在对沙的直观中感觉不到这种东西,它是一个球体,就像慧星的尾巴,它不是一个整体,它是一道光,这非常有意思。这是观者从“沙”这个最初的意象当中产生的一种自己的创造和发挥。整个画面的结构,画面上那种对光影的运用,对画面的疏密、明暗以及速度的表达,我觉得都具有一种现代感,都还是非常好的,而且和任何别的艺术家的东西都能区别开来。
  —贾方舟(批评家、策展人)
  无论是《哭砂》这样材质和形式比较单纯的系列,还是《漂泊的记忆》这样具有更为复合内容的系列,作品在表达其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恰如其分地映证了艺术家充沛而感性的内心世界—尽管表面看起来是那么波澜不惊。在我看来,马永强不仅通过艺术在画面上再现出生命,同时也用创作行为为自己留下一份证据:恰似海浪退去,留下无数贝壳;碧空隐去,留下满天繁星……他的作品虽然很张扬,而且画幅也比较大,但能通过视觉形式看出他创作时的理智和对作品的把控,有一种隐忍的东西在里边,而不是放开了、甩开了去宣泄。《飞沙》中,观者之所以能注意到“流动”的小沙粒,就是因为画家给小沙粒做了一个“尾巴”,像彗星一样,在运动,包含着时间性和运动性。
  —盛葳(批评家、策展人)
  观看马永强的绘画,使得我们对“第三抽象”的概念显得更为确定和明晰。在一种画面上无论其中包含的内在意味有多少,无论其表面的画面上有无一个具体的形体,都不是我们用来说明“抽象”的理由。按照沃林格和格林伯格的说法,可以得到相悖的论断。而“第三抽象”首先强调消除一切可以辨认的形象,同时也不使人造的形象演变成为形状和质感引起我们对于画面直接的感触和理解。只有当画面上的形体出现纯粹的状态,我们才能称之为第三抽象。
  —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
  今天,当代艺术使用现成品材料已经是一种新的美学形式,一是制作的精致,二是形式的美感。从这一点来看,马永强的现成品材料用沙子来创作作品,符合当代艺术的潮流。他的《飞沙》系列,可以看作是风,可以看作是具象的风景,也可以看作是抽象的画面,甚至可以理解为宇宙间、太空上的星际间的风景。他把沙子这样一种物质性的材料,进行了一种精神性的提升,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马永强的《飞沙》系列,是很大胆的实验,跟他的这批油画不太一样,但又有内在的一个逻辑关系。可能因为他是中央美院版画系毕业的研究生,所以他这个系列作品中能有一种版画的味道在里面,而且他对沙子、对生命痕迹的追寻,实际上就在作品里面表现出来了。
  —王明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马永强对于沙的运用,获得了某种新的视觉体验。尤其是那件《飞沙系列之六》,在这样一种体验中,观者看到的不是沙、光,而是一种空间的折叠关系。并且,由于作品中一些很细微的视觉特征,如沙在快速流动中留下的白色阴影,使得这种空间的折叠具有了某种时间性质的痕迹。于是,通过沙与光的运用,马永强营造了一个关乎我们习惯中时空的重新审视,用视觉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新通道,而这,正是视觉作为艺术形态所具有的“视觉揭示性”。不是依靠材料的他性解说,更不是依靠文字说明,而是通过从视觉角度的营造恰当地揭示一种思考空间。正是因为具有了这种“视觉揭示性”,这件作品就具有了别的感官所不具备的感受,从而出现视觉上的独立性。
  —杭春晓(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马永强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他在北京望京地区住地下室的生活。我们可以联想到艺术家的生活,虽然不是艺术与生活一一对应,但生活肯定会影响到艺术,因为,内在的东西毕竟是移情投入到某个对象上,同时这种对象又变成某种绘画形象。他住的地下室,只有窗户在地面以上,所以,他的创作叙述中,有一种压抑、也有一种孕育和生长感。他并没有像有些画家那样去呈现一种溃败和腐烂,而是一种生命力的成长,他的画面当中,也有身体感,这种身体感和肉体感,不是那种性意识的身体与肉体,而是一种生命力。
  —鲍栋(批评家、策展人)
  马永强的视野非常宽广,他将日本的“物派”艺术和西方的波普艺术、光效应艺术以及中国的艳俗艺术进行了整合。他的作品虽然在很多层面上很有悲剧色彩,但是那种向上的精神,比如像火焰的东西,我想也是有的。也就是说,他将悲剧、正剧或者喜剧进行了挪用,这种泛化和嫁接使他的作品走上了更为广博的空间。他作为一个架上油画家,把沙子、陶粒、光束予以整合,将线性、时间、空间和综合材料都融入到图像的建构上。他的作品因此具有了人类学、文化学以及艺术史的价值。
  —黄丹麾(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馆》编辑、《艺术视野》执行主编)
  《飞沙》中用沙这个材料,肯定是有丰富的文化含义的,比如我们知道“一沙一世界”、“恒河沙数”。但马永强之所以选择沙,又与他个人在海滩的感受相关联,有着巨大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其中凸显。从画面的效果来看,《飞沙》更加纯粹,更加平静,而且有运行的轨迹,让人联想到一种时间因素。还有空与实的对比,透露出比较空灵的、比较东方的意境。
  —杜曦云(《艺术时代》主编)
  小蝌蚪尾巴状的沙子运动痕迹是《飞沙》作品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也是作品中的第三个元素,但它不是材料,材料只有两种—沙子与陶粒,是水与火这两种元素的代表。但是如何来解释这第三个元素呢?它不是物质的,也不是视觉的,看起来是虚无的,但又真实地存在于生命的体验中。或许这条“尾巴”就是生命的形状吧,为什么有了尾巴就让人觉得它是活的东西,没有尾巴就像是静止的物质呢?这些小蝌蚪状的沙子运动痕迹又很像显微镜下的精子,我常想,那些发育不全的精子是否就是因为没有这条尾巴才无法形成生命呢?至少,在《飞沙》中是有这种感受的,那些聚集在一起尚未长上尾巴的陶粒就像以物质形态储存的能量,在等待着成为生命的那一刻;而那些飞扬在沙尘里没有尾巴的陶粒就像失去生命的东西,重归物质形态。如果从这种大的生命循环过程来看,那些带尾巴生命的存在仿佛只是整个过程的一段。
  —王春艳(批评家、策展人)
其他文献
《家庭聚餐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支持》  ●《营养教育与行为杂志》(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  ●2020年6月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威克森林大学的一项研究考查了家庭聚餐在促进家庭沟通方面的作用。该研究以259位父母为研究对象,发现有着更好的家庭沟通能力、对于改善饮食习惯抱有更积极情绪的父母,更有可能主动参與家庭用餐。此
2013年7月6日,全国美术出版社社长年会暨《中国美术》编辑工作会议在历史文化古都太原市尖草坪区西乡豪景生态度假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出版社当家人汇聚一堂,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汪家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毅峰、河南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文平、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晓罕、安徽美术出版社社长武忠平、雅昌文化集团副总裁张东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分析当前美术出版的态势,探讨美术出版工作的经验心得,共商未
2020年12月10日,中小学科学影像活动普及与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科学教育、媒体和艺术领域的专家与一线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围绕科学影像创作活动与科技艺术素质培养、师资薄弱地区中小学如何开展科技艺术活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讨论。  培养兴趣 提升价值吸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肖永亮,在现场分享了国外同行业经验,指出了目前活动中很多作品
“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个重要奖项,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奖励在科学教育中勇于创新并有突出成绩的中小学校。奖项自2010年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始设立以来,全国每年有10所中小学校获奖,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期间颁奖。这些获奖学校的创新实践经验,为促进各地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期介绍的是2019年荣获此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程是依托辽宁省科学技术馆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平台,以工业摇篮展厅特色展品“钢铁小屋”为主题,借助其中的“近距离观测金属”“高炉技术”“转炉技术”“连续铸造”“铁的科学”“产品展示”几件展品,以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为教育理念,以探究式学习、情景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辅以角色扮演、趣味实验、展品体验等活动形式开展的课程。与学校教育不同,本课程借助展品的直观性,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
大多数人比一张纸要大得多。但是在本次实验活动中,你可以从一张纸上的洞里挤过去。多加练习的话,你甚至可以穿过一张小小的名片上的洞!  实验条件及材料  ● 纸  ● 剪刀  活动步骤  (1)把一张纸从中间对折,把折好的纸放在桌子上,将有折痕的一边靠近你。  (2)剪开有折痕的这一边,位置距离边缘约1厘米,然后一直剪到距对边边缘前1厘米处停止,这样你就不会把整张纸都剪开了。  (3)把纸翻转过来,使
这是一个全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与新颖的网络、手机等媒体同台竞艳,各逞其能,成就着及时且海量的信息流,每天都以超负荷的形式强塞入你我的耳目。不管你主动还是被动,亦不管你愿意还是讨厌,这个信息流都充塞天地,周流寰宇,无时无刻不伴随你我。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画家是非常幸运的。他可以借媒体获得有用的信息,加强学习,开阔眼界,可以利用媒体作为社交手段,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也可以选择媒体发表心仪的作品,传播自己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此后继续飞往深空,探测柯伊伯带的其他天体。2015年7月14日19:49(北京时间),经过9年半、50亿千米的飞行,“新视野号”终于抵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为它拍摄了一张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照片。虽然已经不再是行星,但冥王星表面可爱的心形图案十分瞩目,照片一经发布就引发了公众在社交平台上的争相转发。人们
伴随着炎热的夏天,暑假来临了。在这个长长的假期里,为自己安排一个既可以探究科学知识又可以尽享游戏乐趣的“节目”内容,岂不美哉?本期专题邀请到科技学堂和江苏汉博的老师,为大家带来线上、线下不同類型的4个活动案例,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台摇头风扇,在习习凉风下探究凉爽的冰块实验,再找一找哪种水果维生素C含量最高,然后编程制作一杯美味的夏日果汁。一起享受这份快乐的暑假特别节目吧!  micro:bit与Scr
[编者按]  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于将素描作为一种基础造型的练习手段甚至仅仅是美术专业考试的敲门砖,素描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在国内受社会重视的程度不高,专门重视素描创作的艺术家也为数不多。但是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素描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以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也是一切科学的根子。那种已经掌握了这种东西(素描)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占有一笔巨大的财富”。要想真正掌握素描,占有这笔财富,素描教学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