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融合育人的思与行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家长素养不断提升,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家校共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本文旨在正确认识家校之间的关系,认清当前家校育人的现状,构建思想同心、行动同向、施教同频、资源同聚、育人同行的家校融合育人新样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新时代;家校融合育人;思与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可见,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沟通配合、共同促进提高。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5G网络、大数据、云端课堂等技术日新月异,传统家庭结构发生深刻调整,婚姻家庭观念发生深刻变革,家长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得教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已经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何正确认识家校之间的关系、认清当前家校育人的现状、开拓家校融合育人的新路径,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学校和家庭的关系模式
  做好家校共育工作,首先要定位好家校关系。在深入研究国内外中小学校与家庭关系后,笔者认为,要突破家校合作的瓶颈,必须重新调整学校、家庭的关系模式。家庭和学校正在慢慢发展为教育“合伙人”的关系,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如同一个股份公司,家长(家庭)是公司的董事长,教师(学校)是公司的CEO,家长是公司终身持股人,教师是公司阶段持股人,这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才能更好地突破家校合作的壁垒,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家校融合育人的现状
  家校融合教育是很早就被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多年以来,这个概念不断被用于实践中。但家庭、学校教育分离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责任边界模糊,共育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1.职责异化
  实践中,教育责任的失衡,即家庭、学校和社会实际承担的教育责任不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职责分别是什么?双方的职责边界存在一定的模糊状态,并出现了异化状态。在小学,尤其是低年段有一个常见现象,家长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协助老师工作,家庭教育成为学校的“附庸”和“分部”,而本应由家庭承担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反而转交到学校和教师身上,出现了教育错位现象:父母在家里辅导功课,老师在课堂培养人格。
  2.机制不全
  虽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必须要将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甚至专门设立了较为详细的督导评估细则,但学校在落实过程中并不重视,没有建立健全的融合育人机制,进而导致家校融合育人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施到位。
  3.方式单一
  学校通常都是依靠家长会这一方式和家长沟通交流,一般一个学期才开一次,而且还带有某些目的,这样的沟通交流难以将融合育人的效果发挥出来。
  4.内容匮乏
  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好成绩,因而在家校交流中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生活能力、人际社交等方面极少过问,更不主动参与学校管理。长此以往,教育体制变得封闭,教育越来越功利。
  三、家校融合育人的实现路径
  家校融合育人不仅需要学校与家庭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更需要进一步追求家校教育的思想同心、行动同向、施教同频、资源同聚、育人同行,使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相互支持、共同育人的新样态。
  1.思想同心——贯彻办学理念
  由于角色不同、教育目标存在差异、教育需求不一等原因,家校对教育的理解也不一样。正因为如此,家校融合育人需要双方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大家认同的发展目标,这样家校合育才能同心,然后一起向目标努力。
  新时代的家校关系,需要学校坚持对家长进行价值引领。所以,学校先要根据区域发展的新形势和自身的发展定位,确立既符合学校办学历史和现实、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又能得到广大教师、家长及社会认同的学校发展目标,并及时与教职工和家长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内化成两者的共同愿景,大家才会把所有的热情投入既定的目标、方向中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是家校融合的关键节点,笔者自担任校长以来,在每年的新生家长会上,都会亲自向全体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以及管理模式等,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
  2.行动同向——健全融合机制
  因为缺乏一个系统规范的运行机制,导致家校教育疏离,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家校融合育人的机制,才能使家校育人同步同向。
  首先,健全组织机构。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意义上作用单一的家长委员会建制,成立由学校主导的家校融合委员会、家长理事会、膳食委员会,创办家长学校,设立家庭教育部、课程部、活动部等部门,统一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家庭教育工作能够定期、有序、系统地开展,打造价值认同、和谐互动、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的教育共同体。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深圳香山里小学、玉龙学校家校融合育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备的家校融合育人制度,用制度化的手段破解家校融合育人的瓶颈。如“协同参与制度”“信息沟通制度”“监督评价制度”“家长学分制度”“表彰激励制度”“公益服务制度”等,从制度层面为家校融合育人提供基础性保障,约束家校双方的权利与行为,确保家校融合育人可持续发展。
  3.施教同频——办好家长学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么,第一所学校中“教师”的素质高低自然影响着教育的优劣。在笔者看来,成功学校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成功地领导了家庭。而领导家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办好家长学校,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   办好家长学校,首先,要紧紧抓住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研究队伍,研究、策划家长学校的课程、辅导和管理等问题。二是授课队伍,邀请校内外家庭教育专家、资深教师或优秀家长作为家长学校授课的骨干力量。三是管理队伍,由他们来协调安排家长学校的具体工作、課程进程等。其次,要抓好课程建设。学校可以根据家长的文化水平、从业特点、家教状况等设计四种课程:基础课程、专题课程、亲子课程、分享课程。基础课程主要传授基本教育理念、理论和方法;专题课程主要对家教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讲评;亲子课程是举行主题性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方法的能力;分享课程主要是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让家长教育家长。通过系列化的家长学校课程,统一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家长教育的智慧和水平,为家校融合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的网络化,线上线下交互交融、相得益彰。
  4.资源同聚——开发家长资源
  当今,小学家长的学历、素质普遍都很高,许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可谓人才云集。这些都是小学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如果能打开家长资源这扇窗,巧妙地将这些宝贵资源加以整合、分类、提取,让优秀的家长走进校园,让他们施展自身所长,可以助力学校教育。
  5.育人同行——丰富融合方式
  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家校融合育人取得更好的效果,创设丰富的融合方式尤为重要,这需要学校搭台,家长上台“当主角”发挥能动性。
  目前,家长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活动、学校教学和学校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学校教育,而每一种形式又可以采取多种具体的活动来推进。如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节庆活动、开学或毕业典礼等形式来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近距离观察孩子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学校教育的育人实效。学校还可以借鉴“义工”“督学”等理念,用公益服务机制把家长和学校紧紧融合在一起。如招募家长义工、聘请家长督学、聘用家长讲师等,家长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教育子女,守护孩子安全,携手共绘学校发展的美好图景。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校长接待日、家校联系手册、家长意见箱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营造家校合力、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融合已是整个世界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在教育事业中,家校融合育人更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家校之间的关系,认清当前家校育人的现状,积极开拓家校融合育人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方华.构建教育“合伙人”[N],中国教师报,2019.
  [2]逯改.德育责任视野中的家庭与学校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
  陈建雄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莲塘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昨天晚上我吃了一顿大餐,里面有一道菜是我的最爱——烤羊肉串。刚烤出来的羊肉串肥瘦相间,油汪汪、肥嫩嫩的,细细听,还有“吱吱”的声音,看到它,我不禁咽了下口水,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饥饿的大灰狼看到了鲜美的小肥羊。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羊肉串往嘴里塞,等我吃到第三串的时候,一块小肥肉突然卡在了我的喉咙里。我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我感觉没有办法呼吸了。幸亏这时候妈妈看见了,飞快地跑到我身边,用力地拍了
期刊
我是一片树叶,一片会变魔术的树叶。  春姑娘悄悄地来了,我在枝头睁开了好奇的双眼。啊!我终于看见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大树妈妈为我和兄弟姐妹们穿上了绿油油的衣裳,我用好奇的小眼睛看着这个美丽的城市。我看着这一望无际的天空,看着一辆辆来往的汽车,看着一个个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的人们,我伸伸懒腰……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炎热的夏哥哥来了,我太热了,就把更加绿的连衣裙穿上了,这下子凉快多了。我看见太阳把人
期刊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午后,我从书架上再次拿出了我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看着……  突然,我觉得屋外十分吵闹,抬头一看,大吃一惊。原来,窗外传来了人马的喧闹声,而我,正坐在一个古代的木质书房中看着书。  我低头一看,再次大吃一惊。我正看的那本《三国演义》上竟然空空如也,变成了一本没有内容的书。  这时,一位身穿古装的中年男子从门外走了进来。他对我说:“女儿
期刊
乒乓球乃我一技之长,全班未逢对手.一日,沫冉同学约吾一比高低.吾自喜:汝是我对手否?rn吾三人一行至老年公寓活动室,蒲梓敬同学为裁判.瞥见沫冉手持球拍,舞动双臂,伸腰踢腿,舒缓筋骨,拉开与我决一雌雄之势.rn第一球,沫冉左手将球抛空中,右手妙拍过网,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手击之,球至沫然桌边,其未能挡之.吾笑曰:“沫冉,岂是吾对手乎?”言未毕,第二球应声而到,吾慌击,球落脚旁,比分1∶1.于是,吾猛发一长球,见其执拍一挥,球快似闪电,不及吾反应,球已擦边而落,2∶1,吾又输一局.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审视儿童缺乏时间管理能力的弊端分析入手,从具体策略上探索亲子儿童游戏化时间管理的实践路径。尝试实践使用行之有效的游戏化工具,让亲子在游戏中形成有效利用和科学分配时间的能力,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进而为孩子的自律、自我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时间管理;亲子游戏化;监督反馈;实施路径  俗话说:“拖拉不是病,拖起来要人命。”近年来,儿童做事拖延的现象愈发严重,大多数爸爸妈妈对孩
“桂花”?看到这个名字,你是不是联想到了那香香甜甜米粒大小的花中小精灵?嘿嘿!打住打住,它确实是个小精灵,只不过它不是树上的桂花,而是我养在家里的一只小乌龟。  它长得又大又圆,四只可以灵活运动的小脚一划一划的,可爱极了。绿油油的龟壳上还印着一个个椭圆的淡黄色六边形,所以我给它取名叫“桂花”。  “桂花”可懂得享受了!每次我去给“桂花”喂食的时候,都能看见它懒洋洋地趴在一块大石头上晒太阳,别提有多
期刊
[摘要] 情感教育在中学教育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力家庭、朋辈和仪式等开展情感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其自主管理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渗透情感;借力活动;初中生教育;教育自然发生  党的十九大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现阶段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
[摘要] 同伴关系,是初中生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自我认知的形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探讨了初中女生同伴交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及其对自我悦纳感的影响,并针对这些特点和影响提出心理疏导对策。  [关键词] 初中女生;同伴交往;自我悦纳感;心理疏导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不仅生理上日趋成熟,在心理上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人际关系由亲子型
[摘要] 实施有效家校合作管理是新时代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从目前农村家校合作发展现状出发,以合作主导、合作指向、合作目标三个合作视角审视家校合作,从做细合作预设、做优合作模式、做实各项活动、做精资源整合四个方面探索当前农村家校合作的实践路径,形成有具体合作内容、多样合作模式、扎实合作活动、丰富教育资源的高效家校合作,达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家校合作;现状分析;视角审视;
[摘要] 在一个班集体中,“灰色儿童”易被忽视且这部分群体不在少数。长期不受重视导致这部分孩子在师生交流、人际交往、心理状态方面存在某些问题。他们敏感胆小,缺乏自信;安于现状,缺乏斗志;甚至对班级事务产生“看客心理”,缺乏热情。作为教育者,我们理应用爱点燃他们,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主体意识,让“灰色儿童”姹紫嫣红起来。  [关键词] “灰色儿童”;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一、问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