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EIP-CDIO培养模式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加强EIP-CDIO培养模式在数据库原理教学的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学习情境的设计、能力训练任务的设计、综合运用以及评估工作。
关键词:EIP-CDIO 模式 数据库原理 教学 应用
0 引言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程教育事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它与理想状况还存在着巨大差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还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内容,对社会、历史、环境等内容缺乏必要的认识,道德与诚信严重缺失。在这种环境中,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如个人利益至上、团队意识淡薄等等,使得工科毕业生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加强了理论创新工作,并提出了EIP-CDIO的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CDIO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了职业道德、诚信、职业素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七项要素的结合。在提高工程教育水平方面,这一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一模式的作用下,我们能很好地实现做人与做事的有机结合。其中,做事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做人,而做人又是做事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这一模式有利于我们培养出诚实正直、富有责任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工程师。这一点可以通过这一模式的目标体现出来。EIP-CDIO模式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人格健全、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素质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而言,EIP-CDIO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其中,工程项目设计是其核心内容,是工程实践的精髓之所在。在实践中,工程项目设计囊括了丰富的内容,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换句话说,EIP-CDIO培养模式就是通过工程项目设计,实现课程体系个环节的有机结合。EIP-CDIO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显然易见的,各项学习内容要以工程项目设计为核心,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加强EIP-CDIO培养模式在数据库原理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实现能力培养与综合发展的目标。因此,在数据库原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加大EIP-CDIO培养模式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基于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如何实现EIP-CDIO培养模式与数据库原理教学的结合,以及如何加大EIP-CDIO培养模式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点课题和难点课题。
1 学习情境的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有这样几项:一是了解或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二是能够熟练地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要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开发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四是能够胜任开发、设计、测试与维护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工作。为了提高设计效果,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选择“教工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学生管理系统”作为数据库。因为,学生对这两种系统比较熟悉,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项目实践,学生会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不仅会养成锲而不舍、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而且会形成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与协作精神。
基于以上的论述,本课程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导向,总共安排了5个学习情境、课外训练、112个学时。具体内容如下:①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共10个学时;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查询,共16个学时;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窗体的建立和应用,共14学时;④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报表与宏的建立和应用,共12学时;⑤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安全的实现,共4个学时;⑥课外训练:教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共56个学时。
2 能力训练任务的设计
在实践中,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基于依据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的传授要以项目为载体,项目的组织或设计要以企业真实题目或教师科研课题为来源。以上这些内容,都是EIP-CDIO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或遵循的原则。为了充分发挥EIP-CDIO培养模式的功能,我们要以企业的案例为背景,积极探索与创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做法,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培养了社会所需的态度。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EIP-CDIO培养模式应用的不断加深,高质量、高水平IT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现如今,综合性地学习方法非常适合EIP-CDIO教学。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模拟企业开发团队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学生,组长负责安排具体的任务进度。其中,组长在这个团队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既架构了分系统的设计,又组织分系统的完善,还安排具体的评估与讨论。同时,这种团队形式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既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与领导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一方面,他们亲身体验了团队协作的意义;另一方面,他们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总结过程中,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除此之外,这种团队形式大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综合运用
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课程大纲涉及到CDIO能力,并将其反映在课程考核中。同时,它要求所有实验课都要并入到相关课程内,任课教师是实验课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真实地情境下,学生学习工程并将其付诸实践,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把握。在EIP-CDIO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依据课程形式而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经验性教学,学生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切身体会各种不同形式的工程角色。
4 评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实行必须依赖教师的力量,通过他们采用明确的学生评价计划以及合适的评价方法。一般情况下,评估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一是详细说明学习成果;二是列出相关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与教学方法;三是利用各种评价方法评价学生成绩;四是依据评价结果而改进教学活动。与多数工科专业相比,EIP-CDIO培养模式下的评估内容更加全面与科学,不仅要评估学科知识,而且要评估各项基本技能。而多数工科专业只注重评估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我们会采用各种有效的办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笔试和口试、产品评价、等级评定、自我评价等等。这些方法的应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我们可以采用笔试或口试的方法来评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或掌握程度;我们可以采用等级评定或产品评价的方法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状况。
5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EIP-CDIO培养模式在数据库原理教学的应用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我们要想将该项工作做好,就必须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发挥EIP-CDIO培养模式在数据库原理教学的功效,才能真正地实现数据库原理教学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EIP-CDIO 模式 数据库原理 教学 应用
0 引言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程教育事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它与理想状况还存在着巨大差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还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内容,对社会、历史、环境等内容缺乏必要的认识,道德与诚信严重缺失。在这种环境中,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如个人利益至上、团队意识淡薄等等,使得工科毕业生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加强了理论创新工作,并提出了EIP-CDIO的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CDIO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了职业道德、诚信、职业素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七项要素的结合。在提高工程教育水平方面,这一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一模式的作用下,我们能很好地实现做人与做事的有机结合。其中,做事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做人,而做人又是做事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这一模式有利于我们培养出诚实正直、富有责任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工程师。这一点可以通过这一模式的目标体现出来。EIP-CDIO模式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人格健全、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素质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而言,EIP-CDIO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其中,工程项目设计是其核心内容,是工程实践的精髓之所在。在实践中,工程项目设计囊括了丰富的内容,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换句话说,EIP-CDIO培养模式就是通过工程项目设计,实现课程体系个环节的有机结合。EIP-CDIO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显然易见的,各项学习内容要以工程项目设计为核心,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加强EIP-CDIO培养模式在数据库原理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实现能力培养与综合发展的目标。因此,在数据库原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加大EIP-CDIO培养模式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基于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如何实现EIP-CDIO培养模式与数据库原理教学的结合,以及如何加大EIP-CDIO培养模式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点课题和难点课题。
1 学习情境的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有这样几项:一是了解或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二是能够熟练地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要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开发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四是能够胜任开发、设计、测试与维护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工作。为了提高设计效果,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选择“教工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学生管理系统”作为数据库。因为,学生对这两种系统比较熟悉,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项目实践,学生会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不仅会养成锲而不舍、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而且会形成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与协作精神。
基于以上的论述,本课程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导向,总共安排了5个学习情境、课外训练、112个学时。具体内容如下:①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共10个学时;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查询,共16个学时;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窗体的建立和应用,共14学时;④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报表与宏的建立和应用,共12学时;⑤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安全的实现,共4个学时;⑥课外训练:教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共56个学时。
2 能力训练任务的设计
在实践中,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基于依据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的传授要以项目为载体,项目的组织或设计要以企业真实题目或教师科研课题为来源。以上这些内容,都是EIP-CDIO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或遵循的原则。为了充分发挥EIP-CDIO培养模式的功能,我们要以企业的案例为背景,积极探索与创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做法,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培养了社会所需的态度。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EIP-CDIO培养模式应用的不断加深,高质量、高水平IT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现如今,综合性地学习方法非常适合EIP-CDIO教学。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模拟企业开发团队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学生,组长负责安排具体的任务进度。其中,组长在这个团队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既架构了分系统的设计,又组织分系统的完善,还安排具体的评估与讨论。同时,这种团队形式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既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与领导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一方面,他们亲身体验了团队协作的意义;另一方面,他们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总结过程中,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除此之外,这种团队形式大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综合运用
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课程大纲涉及到CDIO能力,并将其反映在课程考核中。同时,它要求所有实验课都要并入到相关课程内,任课教师是实验课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真实地情境下,学生学习工程并将其付诸实践,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把握。在EIP-CDIO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依据课程形式而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经验性教学,学生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切身体会各种不同形式的工程角色。
4 评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实行必须依赖教师的力量,通过他们采用明确的学生评价计划以及合适的评价方法。一般情况下,评估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一是详细说明学习成果;二是列出相关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与教学方法;三是利用各种评价方法评价学生成绩;四是依据评价结果而改进教学活动。与多数工科专业相比,EIP-CDIO培养模式下的评估内容更加全面与科学,不仅要评估学科知识,而且要评估各项基本技能。而多数工科专业只注重评估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我们会采用各种有效的办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笔试和口试、产品评价、等级评定、自我评价等等。这些方法的应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我们可以采用笔试或口试的方法来评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或掌握程度;我们可以采用等级评定或产品评价的方法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状况。
5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EIP-CDIO培养模式在数据库原理教学的应用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我们要想将该项工作做好,就必须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发挥EIP-CDIO培养模式在数据库原理教学的功效,才能真正地实现数据库原理教学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