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车轮”更要去“官气”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86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以来,公车改革有序推进。据悉,至今年11月12日,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140个参改部门公车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参改公务人员49355人,取消车辆3868辆,压减61.8%,全部规范公开处置,收入上缴国库。车轮上的改革硕果累累。
  车轮上的问题由来已久,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一样,公车消耗大量资源,车轮上的铺张长期被群众所诟病,车轮上的浪费之风必须得到遏制。深化车轮上的改革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据相关专家估计,改革可节约30%—50%财政资金,每年节约资金1000多亿元。毋庸置疑,公车改革有效刹住了公车浪费之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一直以来,公车被视为领导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是特权的标志。车轮上的改革不应只着眼于节约。车轮上的改革在大幅度降低相关行政经费开支,减轻财政负担的同时,更要推动干部转变作风,革除一些干部身上的官气。以往,干部步子迈得少了,就难以吃得了苦;待在車轮上多了,自然也听不到群众的心声。去掉物质上的车轮容易,去掉精神上的车轮任重而道远。为此,唯有以公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扭转干部作风,抛弃物质上车轮的同时,更要抛弃精神上的车轮。让干部多去田间地头、多去基层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多一些亲民、少一些官气。□ 责任编辑:段培华
其他文献
《庄子》“卮言”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究其实质仍是有脉可循,大体可分为器物说、酒味说、酒言说、两行说、不一之言及综合说六类。本人拟对前人观点进行比照梳理,窥见“卮
企业目标是企业行为的主要准则,在我国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企业制度的企业有不同具体的企业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对不同企业目标选择的限制和不足,认为企业对能力最大化
“字——音对应关系”是语言文字之间相互转换的机制。同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之问,在此机制下产生了文字的读音。对于不同的民族,语言和语言、文字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字之间,将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对此提出几点拙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无锡环城古运河风貌带项目综合整治过程中,承建公司着眼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文化觉醒、转型发展和文化自觉,对先进文化如何与民众福祉连结起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深层次的思考。  一、应对挑战,启发文化觉醒的锁匙  “急、大、难”,是对城投公司组
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要转变对推进城镇化急于求成的惯性行为,坚决跨越传统 体制下剥夺农民、牺牲农业并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城市化老路。  ◆必须突出内涵式城镇化的发展理念,下功夫扭转城镇化进程中偏重规模扩张、忽视功能提升的倾向,由偏重速度向着力提升质量转变。  ◆小城镇是“城尾乡首”,进镇的门槛低、对农民吸引力强,是促成大中城市与农村腹地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顺畅流动的城乡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