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话剧中存现句的语用考察

来源 :现代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存现句是一种特殊句式。“存现句”经常出现在话剧等舞台剧本中。选取《雷雨》《日出》中的存现句分析,我们发现话剧作品中的“存现句”经常用来介绍环境、描写景物,此外还用来引出话题,介绍人物,解释原因。用于环境介绍的存现句中方位词“上”和动词性词语“有”的出现频率较大,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需求和舞台效果需求的。
  关键词:《雷雨》 《日出》 存现句 语用功能 “上” “有”
  一、引言
  存现句是语义上表示何处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和何物;结构上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物段;语用上用来描写景物或处所的一种特定句式(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自“存现句”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独立的课题以来,学界相关研究可谓是面面俱到:对存现句的分类、描写、生成、句法性质和时体特征(范方莲,1963;聂文龙,1989;雷涛,1993),以及存现句的语篇研究(李挺,2010;董成茹,2014)。存现句的语用研究成果丰硕,既有博士硕士论文,又有专篇的语用研究。但是话剧中的存现句语用专题研究就比较缺乏,本文以话剧《雷雨》和《日出》中出现的存现句为例来分析话剧中存现句的语用意义。
  二、存现句的语用功能之一:引出话题
  《雷雨》和《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都是四幕话剧。整部话剧叙述的故事场景一共有两个:周公馆和鲁家;XX旅馆的一间华丽休息室和一个三等妓院。经过统计发现,故事场景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都是采用的存现句引入话题。
  第一幕:“一个夏天的上午,在周宅的客厅里。左右侧各有一门,一通饭厅,一通书房,中间的门开着,隔一层铁纱门。”
  “左右”是指周宅的客厅左右。故事发生的场景是在周宅的客厅。周宅的客厅是故事开始的地点,介绍完地点之后就要叙述故事本身了,用“左右侧各有一门”引出后面要介绍的话题。
  第三幕:“杏花巷十号,鲁贵家里。”
  下面是鲁家屋外的情形。
  故事的第三幕场景转换了,叙述的话题也变化了。第一幕和第二幕的故事都发生在周公馆里。鲁贵家是新出现的地点,鲁家屋外的情形也是故事叙述时新出现的话题。
  第一幕:XX大旅馆三楼陈白露的一间休息室。正中门通甬道,右通寝室,左通客厅,靠后是一排落地窗。室内陈设华丽,正中悬一架银耀耀的钟,正指着五点半,是夜色将尽的时候。
  故事发生的地方是陈白露的一间休息室,休息室是新出现的话题,用几个存现句引出。
  第三幕:门前两三个女人指指点点挤眉弄眼,轻薄的男人们走过时常故意望着墙上的乌光红油纸。进到院内,是一排一排的鸽笼似的小屋子。
  第三幕的场景变成了一个三等妓院。三等妓院是新出现的场景,用两个存现句分别描写妓院门口和妓院内部,从而引出新的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雷雨》和《日出》中出现的存现句语用功能之一是引出话题。引出话题的存现句通常出现在故事发生的开端和场景切换的时候。
  三、存现句的语用功能之二:介绍环境
  话剧是一种借助舞台来表演的艺术。舞台是故事发生的载体。一部优秀的话剧作品,环境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完备的舞台背景介绍是读者理解故事,欣赏故事的基础。《雷雨》和《日出》中的存现句绝大部分是用来介绍环境的。例如:
  第一幕:介绍周宅的客厅布置。
  “右边一个立柜,铺着一张黄桌布,上面放着许多摆设。右边壁炉上有一只钟,墙上挂着一幅油画。炉前有两把圈椅。中间靠左的玻璃柜里放满了古玩。柜前有一张小矮凳,左角摆一张长沙发,上面放着三四个缎制的厚垫子。沙发前的矮几上放着烟具等物,台中偏右有两个小沙发同圆桌,桌上放着吕宋烟盒和扇子。”
  第三幕:介绍四凤的屋子布置。
  “在她旁边靠左墙是一张搭好的木板床,上面铺着凉席,一床很干净的夾被,一个凉枕和一把蒲扇,很整齐地放在上面。
  屋子不大,屋顶低低地压在头上。床头上挂着一张烟草公司的广告画,左边墙上贴着旧年画。下面有一张小方桌,上面有镜子,梳子,女人用的几件平常的化妆品。四凤的床下正排着两三双时髦的鞋。床头有一只箱子,上面铺着一块白布,放着一个瓷壶同两三个粗碗。右墙角的茶几上放着一盏洋油灯,上面罩着一个鲜红的纸罩灯。
  这屋子有两个门,左边小门上挂着一幅色彩强烈的花幔帐。里面存着煤,也是四凤换衣的地方。右边的门通外间,是鲁贵住的地方,门边靠着一副铺板。”
  第四幕:介绍周朴园所处的环境。
  “开幕时,周朴园一人坐在沙发上读报,旁边开着一个立灯,四周是黑魆魆的。”(《雷雨》)
  第一幕:
  窗外渐渐透出深蓝的颜色。
  陈白露:(对着日光,外面隐隐有雀噪声)你看,天多蓝!
  右边卧室内有个小巴儿狗汪汪叫,夹杂着小东西惊号的声音。
  第二幕:
  窗外有节奏地传来小工们打地基的桩歌,由近渐远,掺杂着多少人的步伐和石硪落地的沉重的声音。
  门内有一阵说笑声,顾八奶奶推开左面的门,麻将牌和吵闹的声音更响。
  左门里面有顾八奶奶、胡四、張乔治等的笑声。
  第三幕:
  屋子正面有两个门,一左一右,都通外院,各有一蓝布帘子来遮风,破敝不堪。两门之中是个幔帐。
  屋子里当然没有多少客人。
  屋子右面放着一张木床,床上单薄地铺着旧床单,堆着旧棉被。
  近床有一张破旧梳妆台,上面放一只破脸盆,一两个花碗。床下横七竖八有几双花鞋,床前搁几把椅子。
  左面墙边放着一张方桌,一边一把椅子,上面摆着残缺不全的茶具和一个装烟卷的破铁筒。右面还挂着一副满染黑污的对联……对子当中是一个照得人凹鼻子凸眼的穿衣镜,上面横挂着四个字:“千金一笑”。   左窗下有一个铁炉子。
  抽打声和小儿哭声闹成一片,外面有许多人看热闹,小顺子跑进来。
  第四幕:
  左面的屋子里面还在稀里哗啦地打着牌。(《日出》)
  上面划线的句子都是由“方位结构+动词性词语+名词”构成的存现句。
  上述句中出现的“方位结构”依次为:(黄桌布)上面,右边壁炉上,墙上,炉前,中间靠左的玻璃柜里,柜前,左角,(长沙发)上面,沙发前的矮几上,台中偏右,桌上,(木板床)上面,床头上,左边墙上,下面,(小方桌)上面,床下,床头,(箱子)上面,右墙角的茶几上,(洋油灯)上面,左边小门上,里面,门边,旁边,窗外,外面,右边卧室内,窗外,门内,左门里面,屋子正面,两门之中,屋子里,屋子右面,上面,床下,窗前,左面墙边,上面,右面,对子当中,上面,左窗下,外面,左面的屋子里面。方位词的统计分析见下表:
  舞台布景的呈现是直观具体的。舞台说明要简单明了,所介绍的物体之间往往是分离的,不存在直接的逻辑联系。也就是说,舞台说明要从小布局的点入手,依次介绍,放在一起介绍的物体之间是平面上具有接触性的。只有这样读者才不用费脑筋去推理舞台中的物体位置。方位词“上”给人的印象很清晰直观,使用频率就会非常高。其次,常常是比较大的物体最先进入观众的视野,然后是大物体上的小物体。
  语义是客观现实和主观认识的结合(沈家煊)。观众在欣赏话剧表演的时候与舞台形成一个相对的空间位置,舞台上的道具和演员独自構成一个小的空间。观赏话剧表演,观众的认知图式通常是平面的(包括点和线),容器式的认知图式比较少。也就是观众看平面的东西更直观,欣赏立体的东西就没有平面的那么直观。方位词“上”和“下”更多的描述平面物体;方位词“里”和“外”强调的更多是立体性物体。
  其次,侧重平面叙述的方位词“上”和“下”也有区别。方位词“上”的语义构成为[+空间位置][+接触][+附着];方位词“下”的语义构成为[+空间位置][+接触][-附着]。通过语义分析,我们发现方位词“下”强调(凸显)的只是一个物体相对于一个平面的位置,叙述的物体与参照物是否“接触”不是人们关注的对象。方位词“下”不强调物体与参照物的直接接触性,在使用的时候不如“上”的范围广。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接触,会使人们很容易确定所叙述的物体位置。因此在话剧中进行环境介绍的存现句中方位词“上”的出现频率是最大的。
  上述句子出现的动词性词语依次为:放着,有,挂着,有,放满,有,摆,放着,放着,有,放着,铺着,挂着,贴着,有,有,排着,有,铺着,放着,罩着,挂着,存着,靠着,开着,透出,有,有,传来,有,有,有,是,没有,放着,放,有,搁,放着,摆着,挂着,是,挂着,有,有,打着。动词性词语的统计分析见下表:
  动词性词语“有”出现的频率最高;“放着”“挂着”出现的频率次之;这和方位词“上”的使用频率最高有一定的关系。舞台背景的布置大部分都是平面上的,“有”和“放着”是经常用来表示平面上存在的物体,“挂着”叙述的是垂直的平面上存在的物体。“有”是典型的存现动词,表示存在或者出现、消失,既适用于平面物体,又适用于立体物体。而“放着”“挂着”只适用于平面的二维参照物,不适用于三维的立体物体。因此,用于环境介绍的存现句中存现动词“有”的使用频率是最大的。
  四、存现句的语用功能之三:介绍人物
  通过分析《雷雨》和《日出》,我们发现存现句可以用来描写人物。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幕:
  1.介绍鲁贵(四凤的父亲)时,
  “这时他正拿着一块抹布擦着东西,脚下是他刚刚刷好的黄皮鞋”;
  2.介绍周冲(周朴园的小儿子),
  “穿着打球的白衣服,左腋下夹着一只球拍,一面用毛巾揩汗,快步走着进”;
  3.介绍周朴园,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纱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衫的领扣松散着,露着颈上的肉”。(《雷雨》)
  第一幕
  介绍潘月亭:
  他穿一件古铜色的狼绒皮袍。上面套着是缎坎肩。
  第二幕
  1.介绍李石清:
  穿一件褪了颜色的碎花灰绸袍,外面套上一件崭新的黑缎子马褂。腿上绑着腿带。
  2.介绍李石清:
  嘴边上有两条极细的小胡子
  手里持着一只很短很精致的小藤杖和牵狗的银亮亮的链子。脸上向来没有一丝表情。
  第三幕
  介绍方达生:
  方达生穿一件棉袍,外套毛蓝布大褂,很疲乏地走进。
  第四幕
  介绍胡四:
  把帽子和大氅扔在沙发上,口里不住地吹着哨。265
  介绍黄省三:
  上身只是一件藏青破棉袄,领口敞着,露出棱棱几根颈骨,底下只穿一条单裤。(《日出》)
  上面的存现句都是由“方位结构+动词性词语+名词”组成。方位结构是由“实词/短语+方位词”构成的。
  上述14例存现句中出现的方位词有:下,下,下,上,外,上,上,里,上,外,里,上,下。其中“上”出现了5次,“下”出现了4次,“里”出现了2次,外出现了2次。“上”和“下”出现的次数最多,共计9次,占整体的69%;“里”和“外”共出现4次,占整体的31%。
  “脚下”“左腋下”“(官纱大褂)底下”“(狼绒皮袍)上面”“(碎花灰皮袍)外面”“腿上”“嘴边上”“手里”“脸上”“(棉袍)外”“口里”“上身”“底下”这些方位结构中的实词可以分为两类:身体的一部分和身体穿的衣服。用“存现句”来介绍人物,是把身体当作一个处所,刻画描写人物也就是看身体这个处所段上都存在什么物体。
  舞台上的人物出场,给观众的视觉效果是直观的。方位词“上”和“下”的高频率使用符合直观的视觉效果。方位词“里”和“外”更多的要求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容入性”,就是说使用“里”和“外”所构成的方位结构和后面的名词要具有一个“容入”另一个的关系,强调参照物的立体性(包容性)。方位词“上”和“下”仅仅强调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接触性,也就是参照物的平面性。因此,在进行人物介绍的时候,使用方位词“上”和“下”的频率高,使用方位词“里”和“外”的频率低。   五、存现句的语用功能之四:解释原因
  存现句出现在对话当中,除了具有基本的完成对话的功能之外,还可以解释事情的原因。
  第二幕:
  周 萍:不要来?
  鲁四凤:那就是我改了主意,家里一定有许多人。(《雷雨》)
  四凤回复周萍“不能去”的理由是自己改变了主意。改变主意的原因是家里一定有许多人。这里的存现句是解释四凤为什么改变主意。
  第一幕:
  方达生:奇怪,怎么这个地方会有鸡叫?
  陈白露:附近就是一个市场。
  王福升:(正希望白露说出这句话)好,好,好,由您担戴。(油嘴滑舌)上有电灯,下有地板,这可是您自己说的。
  陈白露:(指左屋)我这间屋里有五百两烟土,(指右屋)那间屋里有八十杆手枪,你们说,要什么吧?(《日出》)
  上述三例存现句除了完成会话功能之外,都具有解释原因的功能。第一例解释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有鸡叫,是陈白露向方达生解释鸡叫声出现的原因。第二例是王福升推卸责任,给自己找理由解脱。这样的存现句常常用来作为起誓的条件,也是事后推脱责任的理由。第三例是陈白露拒绝黑三搜查的理由,也就是不同意搜查的原因。陈白露用这个理由骗过了黑三,使得小东西逃过了一劫。
  六、结语
  通过以上统计,我们发现《雷雨》《日出》中存现句出现的地方共计67处。其中用于环境介绍的有46处;用于介绍人物的有13处;引出话题的有4处;用于解释原因的有4处。用于环境介绍占69%;用于介绍人物的占整体的19%;用于引出话题的占整体的6%;用于解释原因的占整体的6%。
  存现句是用来描写景物或处所的一种特殊句式。首先,在话剧作品中,环境介绍就是描写背景景物的,因此常用存现句。其次,在《雷雨》《日出》这样的话剧作品中,每一场景的开头都是先聚焦一个地点,接着由这个地点来引出话题。从地点引出话题往往采用存现句。把人的身体看作一个处所,介绍这个处所上的物体也就是介绍人物,也采用存现句。最后,存现句还可以用来解释原因。
  在话剧作品中,介绍环境是存现句最主要的语用功能,介绍人物是次要功能。另外,存现句还具有引出话题和解释原因的语用功能。存现句的介绍环境功能中,考虑到舞台效果的呈现和易于观众理解接受的因素,方位词“上”和动词性词语“有”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方位詞“上”的使用频率最高是观众的认知图式的直接反应。存现动词“有”的广泛适用性决定了它的出现频率最高。
  参考文献:
  [1]董成如,许明.存现句的语篇功能研究[J].外语学
  刊,2014,(6):70-74.
  [2]李挺.语篇视角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D].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03.
  [4]彭兰玉,欧阳竹.存现句的语用考察[J].湖南文理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1-113.
  [5]单侠.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上”“下”的语义
  认知探究[J].理论界,2009,(9):150-151.
  [6]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
  外汉语教学[A].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2004:18.
  [7]曹禺.曹禺剧本选[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0:7.
  [8]李杰等著.现代汉语状语及其相关成分探索[M].上
  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5.
  [9]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版,下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6.
其他文献
摘要:Musolff(2004)的隐喻场景理论认为政治语篇中包含的隐喻场景可以反映特定社会群体的评价态度。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劳动隐喻的分析显示,其中包含的泛劳动、生产、建造等场景通过凸显不同的概念元素形成数条鲜明的故事线,呈现了不同的结构特征和认知特征。此类隐喻场景反映了中国政治语篇中塑造的中国政府的劳动者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评价和态度性信息,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历史文化和执政党意
期刊
摘要:本研究尝试采用认知与社会双重视角,实现费氏三维框架与概念整合模型的跨领域结合,并在政治话语的研究分析中,克服不同模型在关键部分的固有局限与定位模糊,从宏观到微观揭示政治隐喻的作用机制。外交部常用的政治隐喻类型包括“棋局隐喻”与“道路隐喻”,以此宣传中国热爱和平,主张共同发展的良好形象,表达中国的政治诉求与期盼。  关键词:政治隐喻 话语分析 概念整合  一、引言  近年来,语言研究出现了从孤
期刊
摘要: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阈分析数字化媒体时代的一种新的副职称谓语一“姓+副”。文章首先介绍生态语言学下副职称谓语的演变,然后分析当前社会生态下,数字化媒体时代“姓+副”新副职称谓语出现的原因,最后从生态语言学角度预测“姓+副”新副职称谓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数字化媒体 副职 称谓 “姓+副”  生活中经常听到和见到副职被称为“姓+副”,如“各位同志,期末互换监考员必须先向刘副汇报,
期刊
摘要:商标词,即文字商标,是专名学研究对象之一。作为广告语篇的核心,语篇的构建围绕商标词进行。本文根据俄罗斯专名学家И.В.Кpmкosва有关广告语篇中商标词的相关研究,分析为确立商标词在广告語篇中的核心地位,商标语言符号表现出的语义潜能、语音潜能、修辞潜能、附加语言潜能等语用潜能以及其实现手段。  关键词:专名学 广告语篇 商标词 语用潜能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商标随处可见,几乎成为人
期刊
摘 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认知方式的体现。因而,对隐喻翻译的探究应上升到“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的层面。《红楼梦》是一部语料宝库,对其原文和译文的研究,有助于发现不同民族、不同语境下的认知方式和译者行为的认知动因。基于此,本文以《红楼梦》原文以及霍克斯英译本为语料,梳理出其中较为典型的植物隐喻,以“人是植物”为主要隐喻类型,以人与植物相似的成长历程为依据,划分出“人的生命
期刊
摘 要:J.L.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推翻了逻辑实证主义中“意义就是真值条件是语言理解的中心”的观点,从语言和行为的关系入手,发现了人们说话也是做事的一种方式,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对J.L.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梳理,并结合当今主流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假设来共同解读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J.L.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意义;认知  一、引言  正如罗素(B.Russel
期刊
摘要:本文在互动交际视角下,考察了互动交际语境中“真是(的)”立场标定功能和使用规律。研究发现,“真是(的)”具有分离型立场表达功能,可以表示立场主体间的斥责、埋怨、嘲讽、嗔怪等。我们运用“立场三角”理论解释“真是(的)”兼有“肯定”和“埋怨”义的原因。  关键词:互动 “真是(的)” 立场  一、引言  “真是(的)”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话语标记语,受到学者的关注。吴青军(2007)认为“(X
期刊
摘要:运用科学计量学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以CAJD数据库为基础,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结构进行概括和分析。描述了知识图谱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将这一分析方法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研究概貌和热点。同时以汉字类团为例,具体分析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微观结构和研究范式。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学 科知识图谱 可视化 研究概貌 热
期刊
摘要:通过笔画命名系统的研究,对汉字笔画规简化进行了技术探讨,得出了一套更易被留学生理解和学习的汉字笔画的命名规则。在教学上,建议增加笔画笔向来简化笔画命名规则。本实验采用2个小测验,共22位留学生参加施测。施测前,20位母语者参与了实验前测。实验统计结果显示留学生采用新汉字笔画命名规则后,成绩较原有的笔画命名系统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汉字笔画  汉字教材  《现代汉语》(以下简
期刊
摘 要: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维持着密切的交流关系,语言文化交流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汉字在韩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也是韩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汉语与韩语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两国国情不一,针对各自语言实施的语言政策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在当代社会中两国针对各自国家的通用语言,即普通话和标准语实行的语言政策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为两国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