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的中国化特征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y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认为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而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是在其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其和恩格斯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费尔巴哈论》中进行了集中叙述。一些学者着重从纯文本的角度或该理论的现代性角度来论述,笔者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这个动态角度来阐释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关系理论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特征。 Marx’s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states is the criticism and inheritance of Hegel’s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states. Marx believes that civil society decides the political state, not the political state to decide the civil society. Marx’s theory is based on His earlier work,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Law,” was first introduced and focused on the first chapter of “German Ideology,” “Feuerbach’s Theory”. Some scholars focus on the purely textual point of view or the modernity of the theory to discuss the author from the dynamic process of Marxism in China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Marx’s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formed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modernization feature.
其他文献
"和谐"作为社会状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在内的共产主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建立在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中共中央(1978年)67号文件指出"加强劳动保护工作、做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
期刊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业务经营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具体而言,当今世界主要有分业混业两种经营制度.本文通过对两种制度的比较,全面剖析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中不仅提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还包含着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即现代教育,这对于当今的现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斯大林的文化思想是其在俄国革命和领导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接受和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理论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斯大林文化思想在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
马克思晚年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结果,从世界历史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
党的十七大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把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其实质是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要解决信仰上的危机,必须正确的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The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文章认为地勘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在继承优势的基础上,围绕地勘行业改革发展大局,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