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瞰,瞰鸟
我们一行两辆车从赤峰向目的地——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发。从赤峰的新城区直接便可以驶上新修成通车不久的赤大高速,这条高速是丹东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的一段,南起赤峰新城区,北到巴林右旗的查干花嘎查,全长150公里,与内蒙古的省际大通道接通,于2008年春节才正式开通,双向四车道,非常好走。从大阪出口下高速路转上内蒙古大通道,不久便到达克什克腾旗的旗政府所在地经棚,之后沿国道向西行驶前往达里诺尔保护区。
到达保护区的第二天一早,湛蓝无云的天空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保护区的韩局长介绍说,这个月份这样的好天气,十年也不一定有一回,我们来到湖边,找到了柏油路旁一处空闲的大房子,经与保护区领导协商,我们把这里作为了临时机库。两个多小时后,动力三角翼完成了组装,就等航拍了。
据GPS显示,达里诺尔当天的日落时间为5点46分。下午四时半,经与飞行员商议后,感觉光线风速都合适,准备起飞航拍。将进行航拍的是一架法国产的动力三角翼,我曾经乘坐它完成过数次的航拍任务。这个季节航拍,对于我们,尤其是飞行员柏兴兵,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达里诺尔冬天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三十多度,10月中旬的温度也已经很低。前几天这里刚下过雪,夜里已是零下四五度。
一切准备停当,在机械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坐上了飞机,被他用安全带牢牢地锁住。当飞机徐徐进入预定的起飞跑道时,我还没有来得及和地面的其他人员打招呼道别,就已快速地掠过了近一百米的柏油路跑道,迎着晚霞和寒风稳稳地飞上了天空。飞机在天空中盘旋着,很快来到了湖面上空,这时,脚下湖畔的牛羊和各类水鸟尽收眼底。为了尽可能少地惊扰这些鸟类,我让飞机尽可能地拔高,且尽可能与飞行中的天鹅们保持远一点的距离。坐在飞行员的后面,我借助他身体的遮挡,尽可能地减少风阻,手持长焦距变焦镜头,远距离地在与天鹅平行飞行时拍下了它们娇美的身姿。当飞机最高距离升到距湖面1100米的高空,随之而来的是温度的急剧降低。我持相机的手已经感觉冻得发木,眼睛被寒风吹得不停地流眼泪,影响了拍摄。
空中鸟瞰达里诺尔,异常美丽,我们的飞机在沿湖岸线飞行的途中,不停地变换着飞行的方向及高度,而我在这过程中充分抓住每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也更被这变幻无穷的光线及光影以及拍摄视角所震撼。当我们的飞机在一千米左右高度飞行时,我还意外地拍摄下了元代城墙及兵营遗址,达里诺尔最著名的古火山——砧子山在晚霞中也被我拍到了那金黄色的山体。拍摄前,按保护区的要求,本应再拔高拍到三个湖同在一个画面上,但当我们继续再爬高时,发现雾气已基本笼罩在天的边缘,无法完成这个拍摄构思。带着几分遗憾,我们的飞机徐徐地降低高度。而这时,太阳已躲到地平线后面去了,湖面立刻变成灰蒙蒙的,飞机载着我们在暮色中慢慢地降落到湖边。
候鸟,等候
诺尔,蒙语的意思是“湖”与“海”,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境内,是我国重要的珍稀鸟类繁殖栖息地,目前查明的鸟类有16目36科188种,其中国际受胁鸟1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八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9种。在四十余种国际和国家保护鸟类中,有三十余种在此栖息繁殖。从每年9月上旬开始,我国北方和西伯利亚等地繁殖的鸟类纷纷来到达里诺尔补充营养准备南迁,每年都有六万只以上的大天鹅、两万只鸿雁,万只蓑羽鹤和大量雁鸭类在此集群,直到达里湖湖面完全封冻,鸟群才飞向南方。
记忆当中,保护区为我来此拍鸟而搭建了三次掩体,便于我更近距离地观察和拍摄这些美丽的鸟儿。我到保护区拍摄都是提前联系好的,而大部分这类的拍摄活动我都会于夜里提前进入掩体等待天亮时鸟的出现,无论春夏秋冬,当中的艰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在我们这次来达里湖航拍的间隙里,像往常一样,我又开着越野车在岸边慢慢地寻找鸟儿的踪影。车子越是接近湖边感觉地面越是湿滑为了防止陷车,我提前就挂上了四驱,将车子前门的两边玻璃全部降到了最低点以便观察周围的鸟儿,而我的右侧副驾座位上便是随手能拿到的两部装有长焦距镜头的相机。借着傍晚的暖光我在车内观察着各种鸟的情况,为了尽量不打扰它们的觅食,决定今天只在车上观察和拍摄它们。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近距离观察和拍摄它们的好方法,因为鸟类对行驶中的汽车比行走的人敏感性要差得多。
在达里诺尔观鸟要了解当地鸟类的活动特性,一般情况下,要想观察繁殖期的鸟类以及它们作巢,产仔,带幼鸟的过程最好的季节是每年的5月~7月中旬,而且必须具备精良的观鸟和拍鸟的设备,并且必须远离它们观察和拍摄,否则就会打扰它们正常的生活。而在达里湖的冬季候鸟和留鸟也有一部分,但冬季天气寒冷,在野外长时间观鸟保暖就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了。
当完成了拍摄任务,开着越野车渐渐地远离湖区时,我的思绪飘出了车外。从2001年起初次来达里诺尔保护区至今,我已经几乎走遍了内蒙古的大部分湿地,近年来,保护区的朋友们戏称我也是候鸟,每当大批的候鸟飞临湿地时,他们就会打电话约我过去,而我也自认为自己就是只候鸟,在追逐着这些真正的候鸟迁徙的足迹,走遍了国内比较著名的湿地和湖泊。这些年我独自或跟随有关部门走过了国内28个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中的大部分地区,用自己的视角和手中的相机欣赏和记录着生态的变迁,那些生命原来如此美丽但又十分脆弱,而且它们实际上离我们是很近的。于是我用相机记录下心的每一个震颤和它们那婀娜多姿的身影。但这些看似美丽的画面背后也同样夹带着我对这些生灵以及生态的关注和担忧。
我们一行两辆车从赤峰向目的地——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发。从赤峰的新城区直接便可以驶上新修成通车不久的赤大高速,这条高速是丹东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的一段,南起赤峰新城区,北到巴林右旗的查干花嘎查,全长150公里,与内蒙古的省际大通道接通,于2008年春节才正式开通,双向四车道,非常好走。从大阪出口下高速路转上内蒙古大通道,不久便到达克什克腾旗的旗政府所在地经棚,之后沿国道向西行驶前往达里诺尔保护区。
到达保护区的第二天一早,湛蓝无云的天空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保护区的韩局长介绍说,这个月份这样的好天气,十年也不一定有一回,我们来到湖边,找到了柏油路旁一处空闲的大房子,经与保护区领导协商,我们把这里作为了临时机库。两个多小时后,动力三角翼完成了组装,就等航拍了。
据GPS显示,达里诺尔当天的日落时间为5点46分。下午四时半,经与飞行员商议后,感觉光线风速都合适,准备起飞航拍。将进行航拍的是一架法国产的动力三角翼,我曾经乘坐它完成过数次的航拍任务。这个季节航拍,对于我们,尤其是飞行员柏兴兵,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达里诺尔冬天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三十多度,10月中旬的温度也已经很低。前几天这里刚下过雪,夜里已是零下四五度。

一切准备停当,在机械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坐上了飞机,被他用安全带牢牢地锁住。当飞机徐徐进入预定的起飞跑道时,我还没有来得及和地面的其他人员打招呼道别,就已快速地掠过了近一百米的柏油路跑道,迎着晚霞和寒风稳稳地飞上了天空。飞机在天空中盘旋着,很快来到了湖面上空,这时,脚下湖畔的牛羊和各类水鸟尽收眼底。为了尽可能少地惊扰这些鸟类,我让飞机尽可能地拔高,且尽可能与飞行中的天鹅们保持远一点的距离。坐在飞行员的后面,我借助他身体的遮挡,尽可能地减少风阻,手持长焦距变焦镜头,远距离地在与天鹅平行飞行时拍下了它们娇美的身姿。当飞机最高距离升到距湖面1100米的高空,随之而来的是温度的急剧降低。我持相机的手已经感觉冻得发木,眼睛被寒风吹得不停地流眼泪,影响了拍摄。
空中鸟瞰达里诺尔,异常美丽,我们的飞机在沿湖岸线飞行的途中,不停地变换着飞行的方向及高度,而我在这过程中充分抓住每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也更被这变幻无穷的光线及光影以及拍摄视角所震撼。当我们的飞机在一千米左右高度飞行时,我还意外地拍摄下了元代城墙及兵营遗址,达里诺尔最著名的古火山——砧子山在晚霞中也被我拍到了那金黄色的山体。拍摄前,按保护区的要求,本应再拔高拍到三个湖同在一个画面上,但当我们继续再爬高时,发现雾气已基本笼罩在天的边缘,无法完成这个拍摄构思。带着几分遗憾,我们的飞机徐徐地降低高度。而这时,太阳已躲到地平线后面去了,湖面立刻变成灰蒙蒙的,飞机载着我们在暮色中慢慢地降落到湖边。
候鸟,等候
诺尔,蒙语的意思是“湖”与“海”,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境内,是我国重要的珍稀鸟类繁殖栖息地,目前查明的鸟类有16目36科188种,其中国际受胁鸟1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八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9种。在四十余种国际和国家保护鸟类中,有三十余种在此栖息繁殖。从每年9月上旬开始,我国北方和西伯利亚等地繁殖的鸟类纷纷来到达里诺尔补充营养准备南迁,每年都有六万只以上的大天鹅、两万只鸿雁,万只蓑羽鹤和大量雁鸭类在此集群,直到达里湖湖面完全封冻,鸟群才飞向南方。
记忆当中,保护区为我来此拍鸟而搭建了三次掩体,便于我更近距离地观察和拍摄这些美丽的鸟儿。我到保护区拍摄都是提前联系好的,而大部分这类的拍摄活动我都会于夜里提前进入掩体等待天亮时鸟的出现,无论春夏秋冬,当中的艰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在我们这次来达里湖航拍的间隙里,像往常一样,我又开着越野车在岸边慢慢地寻找鸟儿的踪影。车子越是接近湖边感觉地面越是湿滑为了防止陷车,我提前就挂上了四驱,将车子前门的两边玻璃全部降到了最低点以便观察周围的鸟儿,而我的右侧副驾座位上便是随手能拿到的两部装有长焦距镜头的相机。借着傍晚的暖光我在车内观察着各种鸟的情况,为了尽量不打扰它们的觅食,决定今天只在车上观察和拍摄它们。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近距离观察和拍摄它们的好方法,因为鸟类对行驶中的汽车比行走的人敏感性要差得多。

在达里诺尔观鸟要了解当地鸟类的活动特性,一般情况下,要想观察繁殖期的鸟类以及它们作巢,产仔,带幼鸟的过程最好的季节是每年的5月~7月中旬,而且必须具备精良的观鸟和拍鸟的设备,并且必须远离它们观察和拍摄,否则就会打扰它们正常的生活。而在达里湖的冬季候鸟和留鸟也有一部分,但冬季天气寒冷,在野外长时间观鸟保暖就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了。
当完成了拍摄任务,开着越野车渐渐地远离湖区时,我的思绪飘出了车外。从2001年起初次来达里诺尔保护区至今,我已经几乎走遍了内蒙古的大部分湿地,近年来,保护区的朋友们戏称我也是候鸟,每当大批的候鸟飞临湿地时,他们就会打电话约我过去,而我也自认为自己就是只候鸟,在追逐着这些真正的候鸟迁徙的足迹,走遍了国内比较著名的湿地和湖泊。这些年我独自或跟随有关部门走过了国内28个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中的大部分地区,用自己的视角和手中的相机欣赏和记录着生态的变迁,那些生命原来如此美丽但又十分脆弱,而且它们实际上离我们是很近的。于是我用相机记录下心的每一个震颤和它们那婀娜多姿的身影。但这些看似美丽的画面背后也同样夹带着我对这些生灵以及生态的关注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