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负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出发,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和作用,探讨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会计人员应该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以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内容;作用;职业道德建设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业准则和规范。
(二)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公民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对自己应承担责任和义务所表现出的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核算规程。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财会人员必须对本单位的相关财会信息严格保密,不得外传,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廉洁自律
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计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
(四)客观公正
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客观公正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五)坚持准则
坚持准则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准则;遵循准则;坚持准则。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六)提高技能
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保证。谦虚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是练就高超的专业技术和过硬本领的唯一途径,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七)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计人员要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向领导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只是对极端不良和会计失范行为予以约束,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
(二)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缺少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也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工作始终处于经济改革的前沿,其职业道德受到了严峻考验,一些会计人员不能够坚持原则,坚守会计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 道德观念淡薄;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伪造会计凭证、账薄、报表,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熟悉会计制度及各项规章、规定;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既谈不上遵纪守法,也就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五、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推进我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激励機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应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坚决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并与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监督经济业务经办人;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我们把约束监督机制运用到企业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去,坚持抓管理促监督,抓监督促管理,实现良性互动。加强法制教育,培养以法理财的观念和能力。
(三)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牵制机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
(四)加大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打击力度
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加大会计信息稽查力度和检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内容;作用;职业道德建设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业准则和规范。
(二)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公民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对自己应承担责任和义务所表现出的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核算规程。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财会人员必须对本单位的相关财会信息严格保密,不得外传,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廉洁自律
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计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
(四)客观公正
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客观公正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五)坚持准则
坚持准则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准则;遵循准则;坚持准则。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六)提高技能
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保证。谦虚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是练就高超的专业技术和过硬本领的唯一途径,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七)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计人员要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向领导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只是对极端不良和会计失范行为予以约束,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
(二)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缺少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也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工作始终处于经济改革的前沿,其职业道德受到了严峻考验,一些会计人员不能够坚持原则,坚守会计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 道德观念淡薄;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伪造会计凭证、账薄、报表,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熟悉会计制度及各项规章、规定;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既谈不上遵纪守法,也就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五、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推进我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激励機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应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坚决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并与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监督经济业务经办人;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我们把约束监督机制运用到企业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去,坚持抓管理促监督,抓监督促管理,实现良性互动。加强法制教育,培养以法理财的观念和能力。
(三)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牵制机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
(四)加大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打击力度
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加大会计信息稽查力度和检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