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一无所获结束全部比赛。但是,中国派出参加表演赛的武术代表队,却为中国挽回一些颜面,这支队伍在德国各地进行表演时,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国功夫,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国内一向关注体育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时报》,为此特在其《时报·号外画报》上,做了专门报道。本期“老照片”栏目,刊出的即是民国廿五年十月二十日报道了“奥运国术三女杰”的第八百九十五号《号外画报》原版报纸照片放大的照片和说明(见图1-1、图1-2、图1-3、图1-4、图2-1、图2-2)
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赛前夕,当时的奥委会主席给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来一份电报,邀请国民政府组团参加奥运会。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大型代表团参加此届奥运会,并下令由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等人负责组织一支国术队参加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全国各地武术界人士100多人报名参加预选,15名选手进入最后角逐,最终,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寇运兴等6名男选手,以及翟涟沅、傅淑云、刘玉华3名女选手入选。
据有关记载,在出国前,中国武术代表团就已经敲定了每个成员的表演项目:除了一些对练项目外,这三位女选手表演的内容分别是:翟涟沅表演四路查拳、盘龙冲、大刀枪、梅花枪、双刀进枪、昆仑刀、太极拳、对八打、青龙大刀、三戟柁;傅淑云表演大红拳、坤吾剑、对坤吾剑、二十四式、龙行剑对单刀群枪、齐眉棍、对拳、子龙枪、罗汉刀、二郎棍、双剑、小花刀;刘玉华表演二大红拳、卧龙刀、对昆吾剑、三大红拳、太极连环刀、对单刀进枪、双刀、对拳、小五枪、琵琶枪、子母棍、齐眉棍、龙形剑、飞龙剑。
傅淑云,女,汉族,祖籍天津,1915年生于上海。自幼喜武,十二岁随父返津居住。初入天津国术馆习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3年考入中央国术馆进行招考比赛,由于功底扎实被录取。通过几年的系统训练,技术精进,全面掌握陈、杨、吴、武、孙五种太极拳技艺,善绵拳和八卦连环腿。1936年随中国武术代表团赴德国,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奥运会作武术表演,获得成功。后赴台湾,在冈山寿天宫广场、高雄龙泉寺、体育场传授武技。2004年初去世。
刘玉华,1916年出生在开封,从小习武,她的老师是有名的大刀何福同、大枪孟广泰。自1929年起,她连续参加了河南省的历次武术运动会、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以及国术国考等,每次都获得了好成绩。在奥运会武术选拔赛上,她认识了同样入选国术队、后来成为她丈夫的温敬铭(曾任中国武协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刘玉华连续参加了三届全国武术比赛和1959年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历次角逐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双刀刘玉华”之誉。她是武汉体育学院教习武术的副教授,撰写过多种拳械专著。从1929年至1979年,刘玉华在武术的岗位上度过了整整五十年。2008年2月15日凌晨,她安详地在睡梦中去世。
翟涟沅,1913年出生于江苏泰州市泰兴县,从小习武,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全国唯一的一所女子体育学校——上海两江体专,师从著名的国术教师贺剑兰女士。1935年,翟涟沅从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毕业,投身于教育事业,历任南京市立师范、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国术教师。抗日战争期间由沪入川,任重庆国立师范学校体育教师。1945—1949年任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附中体育教师。解放后先后在上海真理中学、天津医学院、洛阳医学院任教。1962年调入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前身)体育系任武术专业教师,直至1988年退休。翟涟沅1989年去世,终年76岁。终身未婚。
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赛前夕,当时的奥委会主席给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来一份电报,邀请国民政府组团参加奥运会。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大型代表团参加此届奥运会,并下令由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等人负责组织一支国术队参加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全国各地武术界人士100多人报名参加预选,15名选手进入最后角逐,最终,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寇运兴等6名男选手,以及翟涟沅、傅淑云、刘玉华3名女选手入选。
据有关记载,在出国前,中国武术代表团就已经敲定了每个成员的表演项目:除了一些对练项目外,这三位女选手表演的内容分别是:翟涟沅表演四路查拳、盘龙冲、大刀枪、梅花枪、双刀进枪、昆仑刀、太极拳、对八打、青龙大刀、三戟柁;傅淑云表演大红拳、坤吾剑、对坤吾剑、二十四式、龙行剑对单刀群枪、齐眉棍、对拳、子龙枪、罗汉刀、二郎棍、双剑、小花刀;刘玉华表演二大红拳、卧龙刀、对昆吾剑、三大红拳、太极连环刀、对单刀进枪、双刀、对拳、小五枪、琵琶枪、子母棍、齐眉棍、龙形剑、飞龙剑。
傅淑云,女,汉族,祖籍天津,1915年生于上海。自幼喜武,十二岁随父返津居住。初入天津国术馆习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3年考入中央国术馆进行招考比赛,由于功底扎实被录取。通过几年的系统训练,技术精进,全面掌握陈、杨、吴、武、孙五种太极拳技艺,善绵拳和八卦连环腿。1936年随中国武术代表团赴德国,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奥运会作武术表演,获得成功。后赴台湾,在冈山寿天宫广场、高雄龙泉寺、体育场传授武技。2004年初去世。
刘玉华,1916年出生在开封,从小习武,她的老师是有名的大刀何福同、大枪孟广泰。自1929年起,她连续参加了河南省的历次武术运动会、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以及国术国考等,每次都获得了好成绩。在奥运会武术选拔赛上,她认识了同样入选国术队、后来成为她丈夫的温敬铭(曾任中国武协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刘玉华连续参加了三届全国武术比赛和1959年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历次角逐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双刀刘玉华”之誉。她是武汉体育学院教习武术的副教授,撰写过多种拳械专著。从1929年至1979年,刘玉华在武术的岗位上度过了整整五十年。2008年2月15日凌晨,她安详地在睡梦中去世。
翟涟沅,1913年出生于江苏泰州市泰兴县,从小习武,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全国唯一的一所女子体育学校——上海两江体专,师从著名的国术教师贺剑兰女士。1935年,翟涟沅从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毕业,投身于教育事业,历任南京市立师范、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国术教师。抗日战争期间由沪入川,任重庆国立师范学校体育教师。1945—1949年任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附中体育教师。解放后先后在上海真理中学、天津医学院、洛阳医学院任教。1962年调入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前身)体育系任武术专业教师,直至1988年退休。翟涟沅1989年去世,终年76岁。终身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