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3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患者的表型和基因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出血时间(BT)、APTT、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vWF抗原(vWF∶Ag)、vWF活性(vWF∶A)、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和多聚体分析对3例vWD患者进行表型诊断,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全血凝固功能。提取
【机 构】
: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25,上海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3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患者的表型和基因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出血时间(BT)、APTT、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vWF抗原(vWF∶Ag)、vWF活性(vWF∶A)、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和多聚体分析对3例vWD患者进行表型诊断,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全血凝固功能。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测序分析vWF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3例先证者APTT、BT均延长,vWF∶Rco、vWF∶Ag、vWF∶A和vWF∶CB均不同程度减低,除先证者A外,先证者B、C血浆RIPA明显减低,多聚体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A和C血浆多聚体分布基本正常,先证者B大相对分子质量多聚体缺失。先证者C血栓弹力图检测全血呈明显低凝状态。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A、B和C分别存在26号外显子g.106782G>T(Cys1130Phe)、28号外显子g.110988G>A(Gly1579Arg)和28号外显子g.110373C>T(Arg1374Cys)的杂合错义突变。结论 3例先证者表型诊断分别为1型、2A型和2M型vWD,Cys1130Phe、Gly1579Arg和Arg1374Cys的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3例先证者的致病基础。
其他文献
患者女,32岁。因剖腹产后15d,发热伴咳嗽7d于2008年11月28日入院。患者15d前曾行足月剖腹产术,术后出现麻痹性肠梗阻,予禁食、胃肠减压、胃管注入石蜡油等处理5d后好转出院。出院第2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6~38℃,伴剧烈咳嗽,无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就诊于当地县中医院,拟诊肺炎,予头孢西丁抗感染等治疗2d,症状仍继续加重,高热达39.2℃,遂转入当地县医院,仍拟诊肺炎,予青
医院里大部分重症或不稳定患者都收在ICU,但大部分意外死亡病例发生在ICU外,也就是普通病房。有研究显示,严重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抢救失败后。Jones等[1]回顾分析了有关快速反应系统的研究,并评估其效果。结果表明,亟须提高运用快速反应系统的能力,将患者快速转入ICU,赢得最佳治疗时间,得到最佳治疗。Jones等认为,大部分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三方面失败造成:可能未注意到病
目的 研究羧酸酯酶(CES)基因1多态性及其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时间飞行质谱技术(PCR-MassArray)分析473例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200例)和未发生肝损害(273例)结核病患者的CES1基因多态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CES1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筛选出的4个CES1标签SNP位点中,rs1968
默沙东(中国)有限公司于1992年在香港成立。1994年,默沙东公司和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2009年,默沙东与先灵葆雅合并。合并之后的默沙东拥有更为丰富的产品线和更为强大的科研实力。目前,在中国上市的默沙东产品有涵盖心血管、传染性疾病、骨骼肌肉、疼痛、男性健康、女性健康、皮肤科、抗过敏和呼吸系统、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糖尿病、健康消费品、辅助生殖药品等领域的46种人用
英同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接受美沙酮或丁丙诺啡治疗的药物误用患者,考察治疗开始和结束时阿片替代疗法的有效率。5577例患者接受了267003个处方的阿片替代疗法,随访至最后一剂处方治疗结束后1年、该治疗期间死亡或疗法变更日。
myOptumHealth(原HealthAtoZ),1995年由美国Medical Network公司开发,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免费全文医学信息资源搜索工具,可对医学相关信息进行准确有效的搜索,为医学工作者和医疗保健消费者提供搜索医学信息的网站。它所收集的信息均经过医学专业人员的整理,以保证搜索的准确性和方便性。网站内容每周更新一次。
目的 评估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急腹症患者中鉴别急性肠缺血的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151例住院急腹症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测定其血清I-FABP水平,根据ROC曲线计算I-FABP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估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51例急腹症患者中急性肠缺血24例,非肠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结合而产生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1]最早提出分子影像学的概念,即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分子影像学在心血管疾病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前期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些对于临床实现个体化医疗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将这些进展转化为临床应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分子影像学在动脉
目的 研究未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感染者血管内皮损伤、血浆脂肪细胞因子及血栓形成因子的水平,以探讨单纯HIV感染者体内是否存在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2-10月在我中心就诊的HIV感染者43例和17例同期院内正常体检者的一般资料并采集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浆瘦素、脂联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D-二聚体水平,在两组人群中比较这4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