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歌声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hu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无数次做过这样的臆想:母亲若识字,一定是个能歌善舞的女人,一定的!
  记忆里,永远有这样一组场景:冬夜,茅草房,土墙,棉油灯。棉油灯搁在四方桌上,灯芯明明灭灭地跳,室内的家什就在土墙上投下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的影。母亲在灯下坐,手里拉扯着长长的白线,“哧”、“哧”、“哧”……一声接一声的,她在纳鞋底,风在窗外呼呼地吹。
  那时我们兄妹多,又都处在竹笋一样拔节生长的时节,新鞋往往穿不了几天,就被我们蹬破了,母亲就必须不停地纳鞋底。夜长,长得像母亲手上拉扯着的白线。我们起初还在被窝里睁着眼睛看母亲纳鞋底,后来到底困了,在“哧”、“哧”声中沉沉睡去。
  母亲也困,但母亲不能睡,她得把手上的鞋底纳完。为了解乏,母亲就哼唱,用她自己才懂的音律和词汇。有时夜半醒来,会听到母亲的哼唱声,轻轻的,柔柔的,跌落在一圈昏黄里。一切的响声刹那间变得很遥远,那种温暖,那种属于母亲的温暖,棉油灯一样安详。
  后来在不同的场合,我听过母亲哼唱。夏夜的打谷场上,母亲一边剥着包米一边哼唱,月色如水,母亲的哼唱如水。田间地头,母亲搂抱着麦穗,哼唱着。麦穗吐香,母亲的哼唱也吐着芬芳。即使肩上担着上百斤的担子,母亲也不像别的农人那样“嗨哟嗨哟”地打号子,她依然是哼唱着。没人能听得懂她唱什么,她独自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度过那些艰难岁月,把我们兄妹几个,一个个养大成人。
  现在,母亲老了,老了的母亲进城给弟弟带小孩。弟弟家住六楼,母亲便整天被关在六层楼上。母亲过不惯弟弟家的日子,她是个一刻也离不开土地的人,现在陡然架空了,母亲便像植物被抽去水分一样,蔫蔫的。
  电话里,母亲跟我说:“我想家。”语气可怜得像迷路的孩子。但她从不当面跟弟弟说,她怕弟弟不高兴,亦怕弟弟为难。她说,“我不帮他,谁帮他呢?”而后独自喃喃,“也不知你爸在家怎样了?”也仅仅如此牵着念着,却再不提回家。
  一日,我外出有事,路过弟弟住的小城,去看母亲。我很费劲地爬上六楼,想來,母亲也是这样爬上楼的。弟弟家的家门虚掩着,我轻轻推门进去,看到母亲正抱着弟弟的小孩,坐在阳台上边晃边哼着歌。午后的阳光静静地落在窗外,羽毛一样,母亲的歌声,也轻得像羽毛。
  我眼中的母亲,头发全白了,背也驼了。母亲在哼唱。那一刻,我无端地想落泪。
其他文献
说到优雅,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两个人:一个是奥黛丽·赫本,一个是张曼玉。前者被视为世界上最高雅、最有品位的女人。世界著名时装大师休伯特·纪梵希经常开玩笑说:“赫本即使只是披着一个装土豆的口袋,也能够显露出高雅的气质。”而后者在《花样年华》中,只用一个背影就将中国女性含蓄的优雅演绎到了极致。  曾经有人说:“看一个人是否优雅,要看背影。”因为优雅不同于美丽,不同于华贵,它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质。
期刊
有些人的爱,盛大,饱满,纯粹,因为从未遇到过真正的对手,所以注定悲哀,注定孤独。  有段时间,我是不喜欢黛玉的。  和他在一起时,我如黛玉般小气,斤斤计较,翻他的短信,电话记录。亦要他时时陪着我,每天一下班就必须回来和我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散步。偶尔,他和朋友打个电话,我会非常失落和焦急地在旁边等他,片刻不离。尤其是听到对方是女孩子的声音时,我就莫名地烦躁、生气,但是又不能打断他。  在一起
期刊
与晨相识,纯属偶然。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阳光灿烂,轻风吹拂,和往常一样,我晃晃悠悠地来到书市,也就是一溜儿卖旧书的地摊。地摊上的书包罗万象。踱到一位老者的摊子前,我猛然发现一本线装本的《文心雕龙》,蹲下身便抓在手中,同老者砍起了价钱,一番口舌,眼看就要敲定,身旁却忽地冒出个不协调的声音:“加20元卖给我。”  这人不是不懂事就是故意捣乱,我回头一看,只见一双发亮的眼睛死盯着《文心雕龙》,神情既紧
期刊
世界上最无趣的莫过于开会了。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头的急事、要事、趣事,济济一堂,只为听三五个人逞其舌锋,争辨一件议而不决、关而不行、行而不通的事情,真是集体浪费时间的最佳方式。仅仅消磨时间倒也罢了,更可惜的是平白扫兴,糟蹋了美好的心情。会场虽非战场,却有肃静之气,进得会场来,无论是上智或下愚,君子或是小人,都会一改常态,人人脸上戴着面具,肚里怀着鬼胎,对着冗赘的草案、苛细的条文,莫不咬文
期刊
回头、减速、拍着胸脯……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令整个世界瞠目结舌的方式,风一般地将男子100米世界纪录甩在身后。  自1896年以来,奥运会男子百米大战共产生了26枚金牌,美国人夺得16枚,博尔特成为首位加冕百米“飞人”桂冠的牙买加人。  站在男子百米决赛起点上的8人中牙买加占了三席,除了博尔特和鲍威尔,还有弗拉特。女子100米决赛,牙买加更是包揽前三名。这个人口仅有280万人的加勒比海小国,缘何
期刊
1988年,我们面临回国与否的抉择。我们的家庭从1980年结婚时起就一直是个“两人世界”(我们是自愿不育者),所以我们所面临的选择就仅仅是我们两个人今后生活方式的选择,剔除了一切其他因素。  这个选择并不容易,我们反复讨论,权衡利弊,以便作出理性的选择,免得后悔。当时考虑的几个主要方面是:  第一,我是搞社会学研究的,我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中国社会,研究起来会有更大的乐趣。美国的社会并不能真正引起
期刊
一位农村妇女因肝硬化住进了医院,生命垂危。少女罗玮从报上得知此事,决意为这个素不相识的女人捐肝。她给出的理由简单得出奇:“我到廖姐家去过,看见一片果林,是廖姐亲手栽的。我想让她有时间吃上自己种的水果……我还看见廖姐的女儿,才12岁,尽管我捐的肝只能延长她5年的生命,但那时她女儿也长大了。”  初看这则消息,除了震惊之外,感觉女孩单纯得近乎有些冒失。她知道这类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吗?知道术后可能对她花
期刊
他从28岁起就梦想能唱歌剧,他会穿上廉价的燕尾服,模仿帕瓦罗蒂唱歌剧卡拉OK;他曾经在歌唱节目中赢得8000英镑的奖金,但是他把这些钱以至更多的钱都花在去意大利学歌剧上了,为此,他还欠了一屁股债。  之后,一连串倒霉的事情发生了。2003年,他因盲肠破裂住院开刀,接着又被诊断出肾上腺长了一个10公分的肿瘤,于是再度开刀。就在快要康复时,他却不小心从脚踏车上摔了下来,锁骨骨折了。现实就是这样让人哭笑
期刊
妞妞走后,我们都陷在丧女的悲痛中,家里的空气异常沉郁。我们都无法重新开始,最后,我和小雨分手了。  这时,命运之神把红送到了我面前。一个柔柔亮亮的声音在电话里说,受某报的委托,想对我做一个采访。我答应了,因为她是我们所的研究生,算得上是我的师妹,何况她的声音真好听。见到她,我吃了一惊,一个女博士生,竟这么年轻,像个还在读本科的漂亮女生。她开始采访,我认真不起来,同她开着玩笑,使得她常常忘记要采访的
期刊
我的婆婆出生在瑞典一个富人家庭,为了爱情,她选择了私奔,也就自动放弃了贵族身份。她和我的公公相濡以沫,生下了3个孩子,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是她没有抱怨,把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庭,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家庭主妇。靠着她和公公的共同努力,家里不仅有了轿车、别墅和花园,又把几个孩子培养成了时装设计师和模特儿等。   婆婆的奉献、吃苦耐劳以及精明能干毫无疑问地使她成为家里的实权人物。平时,公公、Jan和哥哥、妹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