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鸭、冤魂:包身工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读《包身工》主旨,从比喻和类比入手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比喻:墨鸭般饲养着的包身工
  在《包身工》一文中,作者出色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来形象表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下面这个例子最为典型: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
  在这个比喻中,作者用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比喻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十分精当,有力地控诉了吃人的包身工制度。“饲养”一词的本义是喂养动物,用在这里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工人当人看待,而是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并从中牟利。包身工和墨鸭之间是何等地相似,没有人知道她们的哀愁,没有人在乎她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她们只是一群会劳动的工具,带工老板动物般地饲养着她们,使她们甘愿接受非人的待遇,成为麻木的机器。这样更能揭露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用这种比喻来揭示文章主旨,更显生动、形象。
  类比:纱锭上呻吟着的冤魂
  作者在文中以压抑不住的愤怒之情引用了美国进步作家索洛的警句:“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作者紧接着又写道:“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结尾处,作者则用含蓄的笔触宣告:“黑夜,静寂得象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枕木和纱锭的类比、中国纱厂包身工与爱尔兰工人的类比,以及从类比中生发出的精辟的饱含感情的议论,如同凝聚了愤激的烈焰,一旦爆发出来,必将焚毁那吃人的制度,并且预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表现了作者要奋力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愿望,同时,也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那些被压迫致死的冤魂,那些冤魂及即将成为冤魂的包身工一定会起来反抗、摧毁這种罪恶的包身工制度。这种类比既对读者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也深化了主题,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比喻和类比的形成,都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主、客体的比较,显示出两种事物的相似或相同点来,这是二者得以形成的前提。尽管如此,比喻和类比毕竟不能混为一谈。比喻属修辞,类比属逻辑;比喻重在形象化描述,以生动形象的喻体映衬本体,给人以真切的体验;类比侧重相类性推理,以鲜明生动的类体去证明本体,使所类比事物更具说服力。同学们写作时要借以鉴之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