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制定相关任务,然后帮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开展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从分析任务驱动法的含义入手,探讨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的主要步骤。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主要步骤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63-1长期以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一直采用“教师全力灌输理念,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没有真正地体现信息技术的三大特点,即丰富的创造性、鲜明的时代性以及强烈的实践性,致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不浓,实践操作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这一种情况下,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新的教学方式,而任务驱动法的出现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因此,对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在初中信息技术中,任务驱动法的含义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制定相关任务;然后帮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此期间,教师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利用身边的资源,并相互协作,按时按量地完成已布置的任务。任务驱动法摒弃了传统的“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主张以完成任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理念,并将以前的重现式教学转变为研究探索式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带着一种积极饱满的心态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的指导理论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它强调教师在制定任务时,要明确其目标,并在课堂上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这个任务自发地去研究探索。慢慢地,当学生从这个探索过程获得些许成果时,他们就会更加有兴趣去继续深入这个实践活动。在不断有成果出现的激励下,学生的自信心倍增,求知欲望就会更加的强烈,那么整个教学质量就会提升。此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还会逐渐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自己开拓创新的自学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法的主要步骤
1.呈现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寻找能够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拜倒在信息技术的“石榴裙下”。比如教师在讲解Power Point软件的运用时,首先在课前用Power Point软件准备一些精美的幻灯片;然后在上课的时候逐个向学生展示,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适时呈现任务:怎样运用Power Point软件来制作幻灯片?同时向学生发问:你们想不想也做出一个好看的幻灯片呢?如此便会大大激发学生对这门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此外,如果想让学生顺利完成此项任务,则还需要把这个大任务分解为几个甚至多个小任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最终任务。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还需切记“欲速则不达”,太过急于求成,不但达不到教学任务,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明确任务目标,并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当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设计出相应的任务时,先不要一开始就向学生透露出解答的步骤,也不要立马就安排学生去操作。而是应该先让学生就这些任务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理清操作思路以及明确任务目标。比如教师讲解对Word文档操作这一内容时。先布置相关任务,像如何往word里面插入图片?如何为一篇文章更改段落间距?如何为文字添加超链接?同时,并为学生提供在实际操作中要用到的资料,像文字、图片等等。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从旁协助,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3.让学生反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解惑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教师作为一名协助者和指导者,有义务主动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把那些学生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示范,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弄懂操作步骤。比如教师在讲选定文本的操作时,因为选定文本的方法有很多,其操作方式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就必须依据不同的方法来确定相应的操作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所有的方法;然后直接向学生示范各种方法的操作,如此,会让学生更加了解关于选定文本的相关知识。
4.及时对学生完成的各项任务进行总结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把那些复杂的理论知识分解为几个小的任务模块。然而,这样就忽略了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就像把一张大网撕成几块小网,这里撒一块,那里撒一块,小鱼虾米净是,但是大鱼几乎捕不到。同样,在学生的记忆里也都是一些知识小碎片,无法把它们串联起来。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完成的各项任务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比如教师在教对文本的操作这一块内容时,根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案就是把对文本的各项操作分解到几个小的任务模块中,第一个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选定文本;第二个任务就是如何复制文本;第三个任务则是怎样剪切文本;第四个任务即为如何删除文本。由于这些操作都是分开的,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但是对文本的所有操作知识还是有些混乱的,并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所以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各项任务进行归纳和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必须先分析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完成这项任务,最后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主要步骤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63-1长期以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一直采用“教师全力灌输理念,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没有真正地体现信息技术的三大特点,即丰富的创造性、鲜明的时代性以及强烈的实践性,致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不浓,实践操作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这一种情况下,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新的教学方式,而任务驱动法的出现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因此,对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在初中信息技术中,任务驱动法的含义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制定相关任务;然后帮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此期间,教师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利用身边的资源,并相互协作,按时按量地完成已布置的任务。任务驱动法摒弃了传统的“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主张以完成任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理念,并将以前的重现式教学转变为研究探索式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带着一种积极饱满的心态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的指导理论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它强调教师在制定任务时,要明确其目标,并在课堂上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这个任务自发地去研究探索。慢慢地,当学生从这个探索过程获得些许成果时,他们就会更加有兴趣去继续深入这个实践活动。在不断有成果出现的激励下,学生的自信心倍增,求知欲望就会更加的强烈,那么整个教学质量就会提升。此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还会逐渐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自己开拓创新的自学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法的主要步骤
1.呈现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寻找能够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拜倒在信息技术的“石榴裙下”。比如教师在讲解Power Point软件的运用时,首先在课前用Power Point软件准备一些精美的幻灯片;然后在上课的时候逐个向学生展示,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适时呈现任务:怎样运用Power Point软件来制作幻灯片?同时向学生发问:你们想不想也做出一个好看的幻灯片呢?如此便会大大激发学生对这门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此外,如果想让学生顺利完成此项任务,则还需要把这个大任务分解为几个甚至多个小任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最终任务。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还需切记“欲速则不达”,太过急于求成,不但达不到教学任务,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明确任务目标,并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当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设计出相应的任务时,先不要一开始就向学生透露出解答的步骤,也不要立马就安排学生去操作。而是应该先让学生就这些任务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理清操作思路以及明确任务目标。比如教师讲解对Word文档操作这一内容时。先布置相关任务,像如何往word里面插入图片?如何为一篇文章更改段落间距?如何为文字添加超链接?同时,并为学生提供在实际操作中要用到的资料,像文字、图片等等。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从旁协助,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3.让学生反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解惑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教师作为一名协助者和指导者,有义务主动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把那些学生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示范,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弄懂操作步骤。比如教师在讲选定文本的操作时,因为选定文本的方法有很多,其操作方式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就必须依据不同的方法来确定相应的操作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所有的方法;然后直接向学生示范各种方法的操作,如此,会让学生更加了解关于选定文本的相关知识。
4.及时对学生完成的各项任务进行总结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把那些复杂的理论知识分解为几个小的任务模块。然而,这样就忽略了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就像把一张大网撕成几块小网,这里撒一块,那里撒一块,小鱼虾米净是,但是大鱼几乎捕不到。同样,在学生的记忆里也都是一些知识小碎片,无法把它们串联起来。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完成的各项任务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比如教师在教对文本的操作这一块内容时,根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案就是把对文本的各项操作分解到几个小的任务模块中,第一个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选定文本;第二个任务就是如何复制文本;第三个任务则是怎样剪切文本;第四个任务即为如何删除文本。由于这些操作都是分开的,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但是对文本的所有操作知识还是有些混乱的,并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所以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各项任务进行归纳和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必须先分析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完成这项任务,最后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