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学生语言启蒙、情感培养与智力开发的重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课文诵读等教学手段了解文章思想内涵、情感结构、中心主旨有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后续生活与学习中情感表达、情感理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注重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希望所提出策略措施能够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情感教学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应用探讨
  所谓情感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以此促进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从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语文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但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以人文性的课文比较常见,这往往需要教师的感性认识及情感态度的表达,因此教师将情感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情感熏陶中激发起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进而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挖掘教材的潜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一切教育因素自觉地、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以符合社会及各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规格。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其中不乏具有情感教育因素的课题与教材,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挖掘课本教材中潜在的情感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
  例如,在讲授《狼和小羊》一文时,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其文字背后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正确的思想品德,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讲授本文的中心思想与主旨外,还应当挖掘课文中潜在的情感教育因素,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与演示,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能像这样毫无原则与道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注重了课外知识内容的教学,更在使用情感教学法的过程中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创造轻松愉悦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样成立。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就需要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环境中。教学过程主要还是一个认知过程,而认知过程少不了情感态度的参与。通常情况下,缺乏情境与情感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无法品尝其中的味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讀书环境,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才有益于学生入情入境,读出该有的味来。
  例如,在执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教师需要对全文进行感情朗读指导,这本是一篇充满爱心、关爱的课文,在朗读时应当饱含激情,可是,到了学生嘴里就变得索然无味。为此,教师可以激情导入:“春天到了,太阳出来了,小草发芽了,小溪苏醒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看这美好的春色,可惜盲婆婆眼不好不能看到这美丽的时刻,怎么办呢,那就让送她一只绿色蝈蝈吧……”教师在运用情感教学法的过程中,既创造了轻松、愉悦的读书环境,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朗读的兴趣,更让学生在情感熏陶中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热心帮助残疾人。
  三、建立融洽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实施情感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调控与小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表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较深,大部分学生都对老师有一种惧怕感,不敢与老师亲近与交流,尤其是语文教师,这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对老师说话非常小心与客气,对老师的话也言听计从。实际上,这种关系并不是最佳师生关系,它只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老师根本无法直接进行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想将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学法相结合,就需转变这种传统授课模式,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应当尊重与信赖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辱骂学生,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情感的交流与表达;其次,教师要给予小学生更多关爱,毕竟小学生年龄尚小,正是需要关心、帮助、关注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主动地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难题,并给予适时帮助,这样才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与依赖感,才能有助于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总之,情感教学法是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甲凤,刘西娟.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123.
  [2]魏小兰.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教育,2015,02:134.
  [3]苗淑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J].中华少年,2016,05:59.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情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启迪学生思想;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健全人格。 可以在导入环节中运用音乐,也可以配乐朗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音乐 作用与运用  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一曲《黄河大合唱》,振奋精神,催人勇往直前;一曲《梁祝》,荡气回肠,让人感慨万千;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汉语文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配套练习研发的可行性,为研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汉语文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配套练习探寻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藏族地区 配套练习 可行性  普通高级中学汉语文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配套练习研发的可行性主要基于分析现行汉语文教材使用的情况,通过系统总结研发现行汉语文教材配套练习的政策保障和理论基础,探索研发现行汉语文教材配套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停地变化,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近年来,课前资料搜集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学生常规性作业,其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宽生活视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课前资料搜集是有效阅讀、深入理解课文的需要  从整体上看,学生对课前资料搜集缺乏足够的兴趣。有的学生为了应
摘 要: 学校必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里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合作。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简单地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应用  现代意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需要教师立足于课堂,并组织学生,实现以实践学习为学习的基本载体,以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深刻的教学体验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体验教学迎合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教学体验,进而帮助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地将体验教学引入课堂,实现教
摘 要: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战场,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这门科目来说,课堂积累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充分集中,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实际上,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指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的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值,这便是高效课堂的真谛所在。所以教师要想建立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就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更新教學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只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