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居延地区伤寒病原因初探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w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武帝至东汉前期,汉朝的西北地区就出现了伤寒病,且多见于居延地区。汉代西北边塞流行伤寒病的原因,不仅有气候严寒、酷暑、降水少的因素,还有多沙的生存环境、极其缺乏有效锌的土壤、边民饮食供给条件差和沉重的劳动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伤寒病在西北边塞戍卒中的爆发,最终成为东汉后期中原地区伤寒病大流行的导火线。
  【关键词】:伤寒病;气候变迁;居延地区;有效锌
  两汉时期的伤寒病经过几百年的酝酿,终于在东汉末年大规模的爆发,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通过研究早期伤寒病在西北地区的产生,对当今社会大规模传染病的防控及如何应对气候变迁所引起的疾病问题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有鉴于此,笔者愿提出自己的见解,以请教于方家。
  1、汉代居延地区概况
  汉代居延地区属于张掖郡的辖区,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盆地一带。此地设有居延县,县东北有居延泽,即今居延海,属于内陆湖,湖中分布草鱼、鲤鱼等淡水鱼,常年有大雁等候鸟生息于此。历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周围草原茂盛,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汉代的居延边塞就在居延泽边实行屯田,发展农垦。但是随着居延地区人口的增加,人口压力的增大使当地生产的粮食难以满足人口的需要,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朝廷赈济粮食的记载,以至于随着东汉时期居延地区战略地位的下降以及越来越多沉重的人口压力,当地的农垦收效甚微,东汉政府逐渐放弃了这一地区,到了魏晋时期以后,该地区不再有西汉时期的盛景,人烟稀少,屯田废绝。[1]
  居延地区的核心地带是汉代的居延城,就是1930年西北考察团编号为K710城的古城。城内有许多房屋的遗迹,足见当时城中人口之盛。城内还发现许多石制磨盤,证明城内有加工粮食之处,可见与居延地区的屯田有关。景爱认为此城就是汉代居延都尉府所在的治所——居延城。[2]从汉居延城的地理位置来看,有着城周近河,城外远处临湖的特点。就居延地区的垦区而言,汉代的垦区以居延城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古弱水干流的左岸。
  居延地区地处高纬,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全年干旱少雨。在汉代,居延的生态环境要比今天的好,气候远较今日温暖湿润,水源也更充足,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区。[3]汉代戍卒可以在该地屯田。但即便是当时居延地区的气候优于现代,也是无法与中原地区相比,仍然是更冷、更干燥的,这可以在一些当地出土的汉简一窥端倪:
  云气将出,湿有理。天不耐雨,空阴耳。[4](《敦煌汉简》567)
  苇冬寒愿调衣进酒 病口闻母恙[5] (《居延汉简》34·7B)
  始除盛寒不和[6] (《居延汉简》495·4B)
  从这些记载来看,汉代西北地区的气候不仅干旱少雨,而且寒冷,尤其是春季寒冷。结合正史和简牍的记载,足证西汉中期至东汉的气候确实有渐趋寒冷的趋向。正如竺可桢[7]与葛全胜[8]认为的那样,气候在两汉时期存在由暖转寒的趋势。
  由此不难看出:汉代居延地区虽然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是气候长年干旱,夏季酷暑,冬季严寒,地处荒漠和风沙地带,土地承载能力有限,其生存环境实际上是十分脆弱的。
  2、汉代居延地区伤寒病概况
  在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简牍文献中,有着关于伤寒的记载。据西振岩统计,西北地区各简牍中关于伤寒病的达三十条之多。[9]从这些简牍出土的地点来看,都是出自我国西北地区。而且从这些简文中的纪年来看,有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王莽、更始帝、刘盆子的年号,从西汉中期一直到西汉末期。可见在西汉,居延地区甚至是西北地区就已经出现了伤寒病。
  从症状上看,根据前文提到的西北地区出土的汉简反映了西汉居延戍卒中出现的伤寒病,症状多为头痛、风寒、寒炅、四节不与、喉痛、久欬,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头痛、发热、四肢无力、咽喉痛、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与流感的症状相似。从传染性来看,伤寒病最见于西北简,简文显示西汉居延烽燧的戍卒之间出现了伤寒病。边塞烽燧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且人群单一,多为戍卒和其家属,并且这样的群体间因为边关戍守、屯田的防务和农务经常接触,伤寒病人很容易接触到未患病人群。伤寒病就可以在这封闭的环境下传播,慢慢扩大范围。从发病时间上看,简牍中相关记录表明居延地区的伤寒病出现的月份是三月、四月、五月、七月、十一月、十二月,考虑到当时采用的历法与现行的公历有所区别,但大体上这些月份对应的季节是冬季和春季,这与流感爆发季节多集中在冬季的情况是比较吻合的。
  因此,考虑到症状、传染性以及发病时间等因素,两汉时期的伤寒病应该就是今天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3、汉代居延地区伤寒病发生原因
  汉代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加上周围山脉的阻挡,无论是来自北冰洋或者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以居延地区为代表的内陆地区。据上世纪我国的气象工作者的调查,这里的气象状况是:冬春多北风,年有风日数在70—80天。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10—12?C,4月份平均氣温7—8?C,7月平均气温23—26?C,10月份进入秋季,平均气温7—8?C.冬季漫长至6个月以上,春秋夏三季则都很短促。[10]简而言之,西北地区以额济纳旗为代表的气候特点就是——冬季干冷多风,夏季高温少风,全年降水量少。我国的医学研究结果指出,在干冷多风地带,因环境原因,人体水分蒸发速率大,皮肤要分泌脂肪来防止干裂。只有当人体有较厚的皮下脂肪,才能有效防止冬季被冻伤。因此,这些地区的居民为防止皮肤干裂、冻伤,就需要多吃富含脂肪的食物以及肉类,并且要多喝水,这样可以有效地的适应当地环境,维持生命健康,如缺乏摄入肉类以及脂肪食物,那么人们就容易罹患感冒、皴裂和冻伤等疾病。[11]从西北简反映的情况看,当时士卒仅仅能得到正常的粮食供应,而政府却很少提供给边关戍卒充足的肉类和丰富的副食品。现代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粮食中的锌元素含量较低,和牛、羊、猪等肉类食品不能相比,并且植物性锌的吸收要比动物性锌的吸收效果差。从饮食结构上看,居延边塞的戍卒很可能出现人体锌元素缺乏现象。甚至是锌缺乏症。现代医学的研究,人体缺锌会导致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进而导致患病率的上升。   其次,由于两汉时期的西北地区的夏季高温少风,边关戍卒因为日常的巡逻任务要求长期暴露在室外,高温暴晒会导致体表汗液的排泄量增高,随着汗液的排出,人体体内的盐分和微量元素锌、钙等也必然大量流失。[12]而汉政府对西北边塞单调的伙食供应又很难有效的为戍卒补充营养。据何双全先生对汉简中涉及戍卒籍贯所进行的研究,西北边塞戍卒的籍贯大部分集中在魏郡、东郡、南阳郡、济阴郡、河东郡、昌邑郡、长沙郡等郡国。[13]这些地区多属于燕山以南的暖温带地区,气候迥异于居延地区。中原暖温带地区在西汉前期是温暖湿润的,这一地区冬季温度要高于燕山以北的西北地区,更不用说纬度更低的长江以南的长沙郡。所以边关戍卒从原本温暖湿润的家乡迁徙到寒冷干旱的西北地区,很少经历过如此寒冷的冬季和春季,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性较低,首先面临的就是水土不服、体质下降的问题,加上食物来源单一,微量元素失衡,就很容易导致戍卒的免疫力下降。再加上西汉中期开始进入小冰期,气候变冷,西北边塞应该较以往更冷。这就必然大大增加来自汉朝腹地的戍卒群体患病的几率。而伤寒病作为主要在冬、春传播的传染病,无疑是冬长夏短的西北边塞地区更容易传播的疾病了。
  同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从西汉武帝时期以后,陆贾提出的“募民徙塞下”建议得到了很好的执行。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朔二年(前127)“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后,馬上便“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元狩四年(前119)冬,因关东连年水灾,“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以西、北地、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等等。[14]所以,从《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二》所反映的情况看,西汉中后期的那些原本持外地户籍的西北戍卒都落户在了戍边地区,而完成了籍贯的本土化,说这明戍卒已经成为当地居民,其籍贯为居延的各个“里”。籍贯的更换,意味着这些戍卒要长久地居住在西北居延地区,并且其后代也会定居在这里。随着定居时间的增加,这些由内地迁来的戍卒,就会慢慢地适应当地的环境与气候,对伤寒病的的抵抗力也会随之增加。而且,这种抵抗伤寒的抗病基因也会通过他们的子孙延续下去。加之当地医生经年累月的医疗实践,伤寒药房也更加完善。时间一久,西北地区的伤寒病患和隐性感染人群的数量就慢慢减少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西北汉简中很少出现东汉时期伤寒记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随着东汉末年气候逐渐转寒,为伤寒病的南下传播提供了气候条件。全国范围的普遍寒冷不仅直接导致了疾病人口的增加,而且,也迫使更加寒冷的居延地区的民众迁入内地,从而加剧了伤寒病的大流行。再加上这一地区是人口稠密区,所以,传染病更容易在中原地区得以传播、蔓延。
  4、结语
  伤寒病作为一种传染性的感冒疾病,最早出现在汉代居延地区的戍卒身上,这是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戍卒的日常生活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气候的变迁,原来居延地区的屯戍民作为伤寒病菌的携带者由边关迁入到人口稠密的内地,伤寒病终于在中原地区进入到一个大爆发的阶段。
  注释:
  [1]杜海滨. 居延二千年历史环境的变迁[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1).
  [2]景爱. 古居延绿洲的消失于荒漠化——从考古和卫星遥感观察[J]. 中国历史文物. 2003(2).
  [3]高凯.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的“女户”问题[J]. 史学月刊. 2008(9).
  [4]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简牍集成[M]. 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72).
  [5] 谢桂华、李均明. 居延汉简释文合校[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53).
  [6]谢桂华、李均明. 居延汉简释文合校[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592).
  [7]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學报. 1972(1).
  [8]葛全胜等.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38).
  [9]西振岩. 两汉时期伤寒病的地理变迁(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大学. 2016(25-27).
  [10]王文辉、王长根. 内蒙古气候[M].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0(2-33).
  [11]迟钝. 我国的地方并[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56(1-2).
  [12]高凯.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的“女户”问题[J]. 史学月刊. 2008(9).
  [13]何双全. 汉简·乡里志及其研究[J]. 秦汉简牍论文集.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1989(147).
  [14]辛德勇.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征释[J]. 历史研究.2005(1).
其他文献
【摘要】:宗教,起始于对无限观念的把握,衍生出宗教发展的历史。其次,总结宗教与哲学的区别,信仰的虔诚与理性的光辉相交织,在历史的长河中相得益彰。中国哲学史中,从孔孟儒教,到佛教道教,“本心”逻辑的存在,使人神世界连通一体。西方哲學史中,从古希腊,泰勒斯到康德,黑格尔,哲学与宗教相互牵引着发展至今。本文通过哲学家之间思想的比较和中西方宗教观点的比较,表达自己对“比较视域下的宗教与哲学关系”的一点浅薄
期刊
【摘要】:神话作为文化的源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性、人文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从中探索出丰富的教育价值,并对当代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山海经》中重视人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其表现为大公無私、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和生存意识。  【关键词】:《山海经》;教育价值;启示  一、《山海经》的教育思想  在《山海经》中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从思想观念和民族精神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山海经》之多重
期刊
【摘要】:施蛰存向来被称为“新感觉”和心理分析的代表作家,其短篇小说集《将军的头》中有着卓越的心理描写,但其作为历史小说的价值却一直以来没有的到充分的讨论。其中四个短篇小说均有原型人物,他们同五四之后受到启蒙的一代一样,追求自由与平等,遇到选择与困境,直至最终消亡。施蛰存对历史人物的取舍渗透着现代人的理解,他的历史小说不仅在复述历史的故事,也在复活和重塑着历史和人类生生不息的困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猛增长,网络营销作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电子商务的核心,所涉及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则显得愈发重要。化妆品及美容产品在近年已跻身为我国海外网购第一大消费品类。聚美优品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化妆品电子商务公司,其发展历程中的种种经验与教训对诸如此类的企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化妆品网购市场现状及企业私有化浪潮为背景,通过浅析聚美的经营管理模式及近期内私有化和转型颜值
期刊
【摘要】:当石油、煤炭等能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似乎发现了一种低碳经济环保的出行方式--电动车。可是纵观电动车生产、回收的整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电动车带来的化学危害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关键词】:产业链;电池;电动车  一、電动车的关键--电池  电动车最主要、关键的技术在于电池。所以我认为电动车是否环保还是要看电池。目前电动车的电池主要是铅酸蓄电池,还有一部分为锂电池。铅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极大促进社会进步,加快了企业发展进程。在新形势下,为了实现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进程,需要做好财务灰机管理工作,提高会计工作人员信任度,发挥财务会计最大应用性。本文主要就浅谈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谈财务会计;信任功能;分析和阐述  前言:就财务会计来说,其信任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委托人员和代理人员之间。在其进行业务工作时,在交流环节,存在信
期刊
【摘要】:我们倡导“德”,我们倡导行善,但是在积累善行的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部分善事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我们是否应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他人,我们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牺牲自己?一味且盲目地追求行善必然是不可取的,综合考虑以平衡各方利益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此时我们就应该看到功利主义的价值。  【关键词】:善;功利主义;当今社会  “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所以我们应多行善来积累
期刊
【摘要】: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不同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和挑战。企业为了发展自身,需要反省当下自身发展弊端,分析研究会计盈余质量与资本结构动态发展现状,加以关注对会计盈余质量与资本结构动态进行优化和完善,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目标,降低企业实际经济结构和资本结构差异性。本文主要就会计盈余质量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会计盈余质量;资本结构;动态调
期刊
【摘要】:高数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其实已经逐渐的深入发展到科学的各个领域,在我国,高数主要被应用在经济管理以及工程技术或计算机等方面,近年来,高数在计算机这方面的应用更加明显起来。21世纪的生活网络化其实给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当今时期下的任何有热点价值的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热点、全民讨论。但是在这样一个传播迅速化的时代其实也有一定的弊端,当热点事件失控,舆论过于偏激,就很有可能带来很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促进全民阅读工程的推进,图书馆阅读推广形式不得不升级。其中,阅读达人秀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不失书香韵味的同时,阅读达人秀更时尚、更具竞技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现以图书馆阅读推广为视角,对阅读达人秀进行解读,旨在为阅读推广工作提供贡献。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推广;阅读达人秀  一、阅读达人秀的兴起  阅读达人秀,又可以称作读书达人秀,最早出现在2012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