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来源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mais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乐理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一门理论课程,在音乐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基本乐理教学一直无法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本乐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笔者从高校基本乐理课程概况与现状着手,分析现阶段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推动互动式教学的实施、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有效结合、加强音乐理论教师队伍建设四点改革策略。
其他文献
文章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课时多、教学周期长且授课对象来自全校各个专业这一特点,结合其在高职院校中运用“课程思政”的鲜明优势,通过探索发现、深度挖掘、有机融合以及加工凝练四个方面来探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期更好地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将课程思政与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英语学习中的思政要素相结合,为提高学生就业、顺利发展其职业生涯以及有效实现其自我价值和内生动力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在决策问题中,模糊判断矩阵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表达结构。文章提出两个两阶段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方案权重:第一个针对模糊判断矩阵;第二个针对模糊判断矩阵结合自信程度矩阵。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不同的自信程度会对方案权重的结果产生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理念广泛传播,教育教学资源高效流动,学生思维方式也发生明显改变,“互联网+”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驱动作用广泛而明显。不过教学体系割裂、学生认知不足、网络应用有限等问题也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高校需从内部角度提高教育站位、融通教育体系,在理清双创教育目标的同时完善全面育人机制,还需从外部角度开发好、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以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并依托大型专业赛事助力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孵化,从而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挑战了传统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并为其带来了新的可能。基于高校音乐实践课程线上教学任务完成难度高,教学效果难以监测,课程资源不成体系,教师队伍水平与需求不符,线上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现状,需从完善教学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线上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当今时代,“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培养新型创业创新人才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的主要责任与使命,创业创新教育也逐渐成为高校改革之重点。文章提炼了四所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当前的双创教育模式现状,致力于总结出我国商科类院校双创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并通过这些案例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商科类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新模式。
1+X证书制度,搭建了校、企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但也面临着1+X证书制度多方利益主体的多元诉求、自上而下推行与自下而上试点进程不匹配、职业等级证书与人才培养融合面广、融合复杂等问题,要根据“育人为本”,“标准引领”“遵循规律”“持续改进”的融合原则,溯源1+X证书制度内在逻辑,树立1+X证书制度生态均衡意识、建立1+X证书制度生态均衡协调机制、完善1+X证书制度生态系统动态反馈机制,采用完全融合、对接融合、补充融合或强化融合模式,将1+X证书制度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指导方向,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则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当前“OBE”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单片机原理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育人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首先指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具备思政教育的优势,但是在育人方面发力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
“双一流”从时代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指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即向着国际化前进。高校学科教学转向双语教学成为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符合学科建设、教学质量提高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不同需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正视现阶段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对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造成的不良影响。基于此,高校相关教学主体应重新定位双语教学目标、完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及时更新教学评价标准等,从双语教学改革的脉络和体系等方面,研究和创新教学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技术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慕课、翻转课堂及SPOC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接受并使用推广,笔者从平台资源的选择、微课视频的录制、SPOC同步课堂的创建、学生借助SPOC平台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实施反转课堂教学等角度出发,探究基于SPOC平台的职业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