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简牍医方与月氏迁徙及“麻黄”传布考

来源 :中医药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考证“麻黄”药用最早源自西域楼兰,而东汉前的出土简帛中含“麻黄”的医方仅见源自西域乌孙的湖南张家界出土的“治赤毂方”和源自西域大月氏的甘肃武威出土的“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它们均有以“麻黄”为君药,治疗伤寒合并肠胃疾患的特点,方名均有“治+地名”的特色.原本生活于甘肃的月氏人被匈奴打败后迁徙至楼兰及乌孙,后又迁徙至大夏并占领其都城“蓝氏城”(另音“鲁氏青”)而建立大月氏.由此“麻黄”因月氏人迁徙从楼兰传布至乌孙、至大月氏,而后又传布至武威和张家界乃至中原地区.
其他文献
《中国医史四杰图》是近现代医史学家、书画家宋大仁先生的医药书画代表作,由王吉民、范行准、余云岫、丁福保等医史学家题跋.画作融医药历史、诗词书画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医
宋以后儒与医相通的现象增多,明清时期儒医的发展更是蔚为可观.儒士吕留良与黄宗羲也兼习医学,并且造诣渊深,对医学源流、治法治则,都有各自独到见解.他们与江南名医高斗魁(
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历时千数百年,通过引入、保存了中国大量医学文献,其中包括中国佚书以及日本抄本与研究稿本等珍贵文献.如早期编辑的《医心方》《万安方》等稿本著作,收载了
清肺排毒汤重用石膏,解表邪的同时重视利小便、上下分消,并与芳香类药物相配伍,可提高退热利湿疗效.基于中医文献,总结历代医家关于疫病诊疗的心得及用药经验.通过回顾历代医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藏乾隆针灸铜人,从外部特征看,为一怀孕之老妪形象,面部塑造借鉴了乾隆时期佛家造像的特征.学者对其性别多有关注,但对于其形象与寓意却少有探究.实际上,乾
药物学史在中国医药史中尚处于边缘化地位,研究也呈内史有余而外史不足的态势,进入21世纪后此类情况有所改观.从近二十年来汉唐药物学史的相关研究来看,学界对出土医药简帛中
所谓闲印,既不是藏书印,也无关乎名姓、斋室、职官的钤印.在中医抄本中,每每钤有闲印.探讨闲印,理应写就一篇容量较大的文章,怎奈抄本的著者、抄者欠明者夥,即有载录其名者,
期刊
从《黄帝内经》成书与多学科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学学科体系形成的客观原因,认为构建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面世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当时多学科融合的必然产
通过对文献的考证和梳理,初步推测经络的概念源自天人相应,而灸法实践为经络的发现创造了条件.其中象思维贯穿渗透于经络的起源、构建与发展等方面.砭刺疗法是建立在人体有经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房中书对研究早期房中书和房中术意义重大,已有研究较多关注这批文献与后世文献的共同点,较少关注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