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前景和意义探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p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极富艺术性的装饰形式,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科学环保地处理废渣陶艺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陶艺原料的探讨和分析入手,分析废渣制作的过程,进而讨论废渣陶艺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景和意义,为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发展提供可行的思路。
  作为世界上较早发明陶器的国家,国人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制陶技术、提高艺术审美,陶瓷器不再局限于人们生活的简单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现代陶艺表达了现代工艺师通过陶瓷这种材料,融入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理想关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生活百花齐放,伴随着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精神享受,陶瓷艺术逐渐成为一种可以传递艺术精髓、传递艺术创造内核的良好媒介。现代陶艺正逐步介入环境艺术设计中,以一种全新的存在形式在环境中占据高地。
  废渣陶艺是一种衍生自陶艺的艺术形式,它脱离了实用性功能,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和审美价值。废渣陶艺是一种艺术家与成为工业废物的陶器残余重新建立的连接,以此再次凸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同时反映了社会进步和人类思想对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因此废渣陶瓷工艺的出现,势必将助推陶瓷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新发展。
  一、环境艺术中废渣陶瓷艺术的表现方式
  在公共环境中,废渣陶艺实现了现代陶瓷与建筑环境的融合。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是增强环境意识的具体体现。作为当代艺术的物质化体现,废渣陶瓷凭借独特外观自然受到来自环境设计师的重视。从艺术的角度来讲,现代陶艺中的可塑性具有十分强烈的表现形式。从生态、环保发展的视角来看,陶瓷材料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和环保的特性。现代工业发展加速了对环境的高强度破坏,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话题。而陶瓷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无毒害、无污染等优势与美感特征,在城市发展建设、人民普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冯均利等人撰写的《利用铁矿废渣制备陶质砖》中提及:“在陶质砖中使用废渣的研究应运而生,经过技术人员的改进,这些廉价的原料为陶质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为实现大规模利用废料生产绿色产品、消除环境与废物污染提供了可取途径。将废渣改良后重新作为陶瓷材料,不仅延展了陶瓷的功能,还使环境艺术中节能环保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废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实现废渣再生产陶艺的可能性
  在科技发展的强劲支撑下,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工业生产的废料排放情况堪忧。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回收开发废渣废料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其中,“修旧利废”的新理念鼓励生产各方反思,如何达到最大程度的环境保护。
  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初具规模的新型陶瓷材料。并且,近年来,国内外陶瓷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废渣陶艺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日本所研发的新型陶瓷材料,已经广泛地用于建筑工地和公共场所,不仅发展融合成为创新的形式表达和艺术风格,而且为进一步发展建筑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全新思维。国内专业人士以炉渣废料为主的轻质陶瓷一上市便大获全胜,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通过运用到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建设中,进一步拓展了陶瓷的功能性作用,又发挥了装饰的美化功能。可以总结出,国内外对于大规模利用废料进行再生产的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为实现绿色生产、减少废物污染提供了路径。虽然我国废渣陶艺起步较晚,相比于外国规模化的生产而言,具有样式单一、工艺水平较低的特点,在艺术品质上存在一定的欠缺。但是,随着国民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废渣陶艺走向规模化,取得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有着极大
  的市场。
  (二)实现废渣再生产陶艺的可行性
  废渣陶艺具有独特的特点:第一,造型形态上,根据不同的废渣原料配方的成型特性、烧成工艺、色彩效果和肌理特征,制作陶瓷工艺充分显示艺术的个性和特色,挖掘出多种空间形态。第二,具有质朴自然感的陶瓷材料,以其独特的自然属性在环境中形成的视觉反差,在营造环境的整体气氛中带来特殊的魅力。陶艺品创作风格、手工制作的痕迹以及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满足了生活在冷漠的机械制品包围中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的需要。
  陶瓷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制造陶瓷的原料、手艺、设备、配方等多种因素。在废渣陶艺制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各种废弃物料如何通过合适的比例实现与色釉的完美统一,如何实现色釉与包括矿山废渣、建筑废渣在内的各类工业废渣的合理匹配。
  根据实践经验,可以得知废渣不同于普通的陶瓷材料,市面上陶瓷材料一般选取材质成熟、容易烧焙、便于上色的材料。但是实际在废渣陶瓷中,因为材料自身的缺点,导致对色釉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达到废渣陶瓷出炉后完美成型,为了保证成型后陶胚仍然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必须针对多种的废渣料进行不同的烧制工艺设置。在工艺操作中,陶瓷的色彩展现和肌理质感是彰显陶瓷艺术表现的重点。为了确保废渣陶艺给人们带来视觉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生产者应该研究一条具有操作性的上色流程和因地制宜陶瓷肌理的制作流程。
  三、废渣陶艺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依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进步。科学环保地利用废渣制作陶艺凸显了当下社会对于绿色环保的新要求。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废渣的产生不可避免。充分利用废渣,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切合国家的绿色环保发展战略。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城市空间被压缩挤占,人们愈发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健康、生态的空间愿景需求愈发强烈。废渣陶艺作为一种极富技术性的装饰媒介物,实现陶艺与建筑物、公共设施的完美相容是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设计师应有机结合陶瓷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与建筑整体的风格,实现两者的紧密相融,凸显建筑和公共设施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由于陶艺的独特历史特性,将废渣陶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升华是对古今艺术的融合,是对艺术多元性、时光交错的表达。废渣陶瓷的应用,不仅从物质层面实现了传统陶瓷工艺中对肌理感触的一贯追求,也彰显了现代陶瓷技术对釉质、色彩色调、艺术表达的追求,突出了当代人对多感官美和多角度冲击的向往。废渣陶瓷艺术在建筑設计中的应用,给欣赏着带来了精神层面的幸福感。
  四、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为了实现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在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现状下,要实现长远发展,倡导废渣陶艺是一种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可靠路径。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高度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废渣陶艺必然会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李迪(198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教育。
其他文献
文字与图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字起源于原始图形,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表意符号系统,兼具图形之美。本文在分析平面设计中文字图形化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平面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方法和文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一、平面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可行性  (一)文字和图形的联系  最早开始,图形都是由手绘或者印制、刻写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大部分都属于图画类的符号,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图形的
期刊
本文从神话原型的角度研究福克纳的《熊》,以福克纳的宗教神学思想对小说的三大原型意象熊、土地、国家进行神话原型解析,通过坎贝尔神话、上帝契约神话和上帝之城的神话构建出福克纳关于英雄、土地和国家的“理想国”神话。  《熊》是福克纳小说《摩西,去吧》中的一个短篇,是福克纳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一。《熊》五分之三的篇幅描述少年艾萨克在斯潘、康普生等长辈的带领下猎杀熊老本的故事,而其余五分之二的篇幅重点阐述了卡
期刊
门巴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门巴族虽然没有属于本民族的专属文字,但门巴族的神话传说、酒歌、诗歌等独特的民族文学艺术,使门巴族在文化传承中虽有着无本民族文字的弱势,却依然将本民族文化艺术进行有效积累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艺术,即包含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情况、整体规律的个性,又从侧面提供了了解人类文明全面、整体发展进程,体现了民族特色的真实性。  文字的缺失是民族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悲剧性
期刊
中国绘画立足于传统的中国文化思想,画者在自然中感受自然,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中国绘画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有别于以理性科学为主导的西方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之风的兴盛促使中国画的发展无论是技法还是理论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人文精神得到充足的体现。本文分别从绘画理论、“写意”的表现手法、笔墨的变化三个方面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以期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知程度,加深对人文精神的
期刊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书法艺术是在汉字书写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汉字的发展经由具体象形走向抽象表意;而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从象形走向更高层次的艺术象形。在汉字形体的演变中,由篆书简化为隶书,而后草、楷、行等书体相继产生,原始的象形已被抽象的线条所代替,看似象形对书法艺术影响变小了,而实际上它仍然对书法品评、书法抒情和创作、书法势态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即汉字是书法艺术的物质表现形式。
期刊
陶瓷艺术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陶瓷雕塑作为陶瓷文化艺术形式的显著代表,具有审美价值高、内蕴情感丰富以及装饰性强的特点。为了能够将陶瓷雕塑的艺术形式完美地展现出来,要做好对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的研究。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有中国画式写意表现法和超写实表现法。本文将对陶瓷雕塑文化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进行具体的阐述。  我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直至今天仍然在很好地延续。陶
期刊
史实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托。在史实中包含着很多历史的细节,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如果在教育中运用得当,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者很容易在理科的课程上通过解题的方式活跃、思考起来,可是到了历史学习上却“动”不起来。历史充满了魅力,《百家讲坛》受到大众热捧,正是说明历史的魅力所在。历史学科并没有一个公式型的定律,学习者不是通过运算,而是通过表达、讨论的活动来学习。教育者必须要在课程中铺垫好大量的历史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各种学说流派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渐形成了我国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典型特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建筑设计、色彩等表现出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应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上不断进行创新,并与现代设计融合于一体,形成中国特色的设计新理念与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和涤荡,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集体意识,一些古典的文化元素深藏着中国文
期刊
文化在各个研究领域都占据着基础地位,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发扬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补子纹样属于传统文化领域的细小分支,补子纹样的再设计不仅可以丰富现代设计中的装饰元素,还是弘扬传统文化课题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向。本文从明清补子纹样的概述及演变历程入手,分析了再设计的意义,进而对表现手法做了详细的叙述。  一、清朝补子纹样概述  补子指明清时期王公所着官服上缝缀的两块方形布,前后各一块,既
期刊
婚姻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以男女婚姻爱情为主要内容,流传至今。才子佳人小说中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相较以前有所不同,美貌、善良、温柔、才气成为她们新的代名词。在此基础上,女性的婚姻观也发生了改变。研究女性的婚姻观对于这一阶段乃至我国整个历史阶段中的女性形象以及男女婚姻状况有着一定意义。  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影响很大,它是在明末进步社会思潮影响下的、表现作者爱情婚姻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