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探究外显,让思维可见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经历外显的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思维的发展。《可能性》一课教学,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探究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游戏、猜想、实验、合作的过程,推动思维发展,助力思维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可能性》;探究活动;思维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概率”的范畴。由于概率方面的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执教《可能性》一课时,通过外显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可见,帮助学生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一、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受可能性
  师 同学们都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吧?想和老师来一局吗?
  (教师和部分学生猜拳。)
  师 再来一次!
  (教师和这部分学生第二次猜拳。)
  师 两次都赢的同学站起来,连赢两局,不简单!如果再来一次,结果会怎样?
  生 可能赢,可能平,也可能输。
  师 比赛之前能确定吗?
  生 不能。
  师 你们刚刚讲的“可能赢、可能平、可能输”,这样的现象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可能性”。
  (二)摸球实验,认识可能性
  1.装一装。
  师 今天我们将在游戏中来研究可能性。先来个小游戏热热身:筐里有两种颜色(红色和黄色)的球,现在老师想在袋子里放两个球,谁想来放?
  (一名学生上台放球,放了红色和黄色的球。)
  师 和他的放法不一样,你会放吗?
  (一名学生上台放球,放了两个黄色的球。)
  师 还有别的放法吗?
  (一名学生上台放球,放了两个红色的球。)
  师 除了这3种方法,还有别的放法吗?
  生 没有了。
  师 看来只有这三种情况了。同学们放的三袋球有很大的学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2.猜一猜。
  师 (指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的袋子)把这两个球装到黑色布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 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红球。
  师 (指装有两个黄球的袋子)把这两个球放到黑色布袋子里呢?
  生 摸到的是黄球。
  师 (指装有两个红球的袋子)这个呢?
  生 摸到的是红球。
  师 如果要求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你会选哪个袋子去摸?你怎么想的?
  生 袋子里是两个红球的,摸哪个都一定是红球。
  (教师板书:一定。)
  师 还是摸红球,(指装有两个黄球的袋子)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
  生 不可能摸到红球。
  (教师板书:不可能。)
  师 任意摸一个球,要摸到红球,两个红球的袋子是“一定”,两个黄球的袋子是“不可能”。(指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的袋子)还有一个袋子,我还是放到黑色的袋中摸球,你们觉得结果会怎样?
  生 有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教师板书:可能。下图为黑板上呈现的讨论结果。)
  3.说一说。
  师 正是同学们自己装出的三袋球带我们认识了“一定”“不可能”和“可能”。(课件展示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四张扑克牌)瞧,这有四张扑克牌,老师把它们翻过去,打乱,任意摸一张,请你们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说一句话,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互相評价一下说得有没有道理。
  生 我可能摸到红桃A。
  生 我还可能摸到红桃2、红桃3、红桃4。
  生 我摸的一定是红桃。
  生 我不可能摸到黑桃。
  ……
  4.做一做。
  师 我们再回到小球上。刚才大家都知道,在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如果我把摸出来的球放回去,搅一搅,然后再摸,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呢?
  生 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
  师 再放进去呢?
  生 还是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
  师 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猜想,是不是这样呢?可以怎么办?让我们实验一下。
  (学生四人小组,边摸球边记录,结束后将记录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 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一样?“可能”的意思现在清楚了吗?
  (三)摸牌实验,感受可能性大小
  师 我们再来玩次扑克牌,这次要变了。(课件演示:红桃4变成黑桃4,其余三张牌不变)如果我还把它们翻过去,打乱,任意摸一张,你觉得结果会怎样?
  生 任意摸一张,可能是红桃,也可能是黑桃。
  生 任意摸一张,可能是红桃A。
  生 不可能再摸到红桃4了。
  生 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
  师 有同学用“可能”,说明了他的意思,也有同学用“不可能”,说明了他的道理。看来前面的内容同学们学得不错!还有人说“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可能性真的大吗?我们也用实验来证明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边摸牌边在记录单上记录,各组的摸牌情况见下表。)
  师 看到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 摸到红桃的次数比摸到黑桃的次数多。
  生 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
  师 观察统计结果,能说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吗?
  生 能。
  师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 任意摸一张,可能摸到红桃A、红桃2、红桃3、黑桃4,摸到红桃有3种可能,摸到黑桃只有1种可能,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   师 要想摸到红桃和黑桃的可能性一样大,可以怎么办?
  生 把红桃A换成黑桃A。
  ……
  师 (课件出示红桃A、黑桃A、红桃3、黑桃4四张扑克牌)这种情况任意摸一张,摸到几的可能性大?
  生 A。
  师 摸到3和4的可能性呢?
  生 一样大。
  师 我们今天从游戏中学到了不少:从摸球游戏中知道了可能性,从扑克牌游戏中知道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还想玩一玩吗?
  生 想。
  (四)放球游戏,运用提升
  师 我们要放5个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怎么放?(学生展示放5个红球)不可能是红球,怎么放?(学生展示放5个黄球)可能是红球,怎么放?
  (学生七嘴八舌地交流起来。)
  师 能有序地排一排吗?瞧,从左到右:一红四黄,两红三黄,三红两黄,四红一黄。看来我们以后放球的时候可以这样有序地放,不重复、不遗漏。
  ……
  二、教学思考
  本节课,笔者引领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让探究外显,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助力学生思维提升。
  (一)外显实验活动,推动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可以是活动的教学,在活动中推动思维发展。笔者引导学生感知“一定”“不可能”“可能”和“可能性大小”时,安排了层次分明的实验活动:先是“装球”,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然后“猜想摸球”,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反思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最后“验证摸球”,让学生经歷猜想、操作和验证的过程,去解决类似“哪个袋子中摸到的一定是红球?”的问题。通过外显实验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二)外显合作交流,助力思维提升
  在这节课中,笔者十分重视小组和全班的合作交流,不论是摸球实验,还是翻牌实验,都是如此,而且形式多样。如,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摸出牌的可能性,这是两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摸球情况,则是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探究成果演示汇报,是全班的交流;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则是师生不断交流的结果。这样人人参与、外显的合作与交流,既彰显了教学民主,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可以是具体的。让学生在外显的探究活动中亲历数学的发现过程,更利于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也更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围绕“任务串联,‘创造“整块学习时间”’”这一观察主题,对《确定位置》一课进行观察。以“任务串”为研究视角,对两次课堂中的“整块学习时间”观察与分析,得出启示:课堂教学应努力将小任务连成“任务串”、让学生释放“全信息”、支持“整学习”和优化内结构,以创造“整块学习时间”。  关键词:“整块学习时间” 任务串联 《确定位置》  教师把信息完整地收集,再完整地处理,引导学生形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
期刊
摘要:“整块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没有“整块学习时间”,课堂上学生难以有深度的思考。根据“‘整块学习时间’中,学生真的‘整块学习’了吗?”的观察主题,对课堂进行观察,搜集、分析学习信息发现:“整块学习”中,大任务要少而精,任务要有挑战性,评价任务要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整块学习 开放性思维 真实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由2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2篇习作例文
期刊
摘要:《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一课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从函数角度解释“解一元一次方程”;从函数角度解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课堂小结,布置练习。回顾该课的打磨历程,虽然聚焦在板书的不断调整优化上,但是,教学立意却是基于“三个理解”,践行“问题驱动”的理念——理解数学:厘清函数对方程、不等式的统领作用;理解学生:在研判学情的基础上选编问题驱动学程;理解教学:根据学程中学
期刊
摘要: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感恩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阅读教学设计,精心选择阅读素材,巧妙设计阅读任务,深入挖掘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悟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英语阅读;思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享受“丰富的单纯”,享受童心童趣,理应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赵富良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教学,彰显了在“丰富的单纯”里做回儿童的教学追求——善于在文本解读中发现童心,在教学设计中激发童心,在课堂细节中凸显童心。  关键词:《一滴水经过丽江》;童心; “丰富的单纯”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自己是作为教师的儿童”。童心不只是儿童心理的一种单一的特质,而应是“丰富的单
期刊
摘要:月下归航的“偷豆”情节是《社戏》的高潮。围绕“偷豆”这一事件,平桥村民“代表”,包括充满童真的农村少年,热情友善的六一公公等,以各种形式“出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平桥人的淳朴善良。教学时,不妨对“偷豆”故事中的诸多人物进行解读,感悟乡情民风中的人性美。  关键词:《社戏》;偷;童趣;机智;淳朴  《社戏》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教材编者节选了平桥看社戏这一部分,成为初中语文八年级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把握学生的情感特点,引导其情感的正向发展。《家的意味》一课教学,教师带领学生由品味家庭情感上升为体悟家乡情结,最终升华为传承家国情怀;其教学立意基于学生的体验,指向立德树人的目标,直面学生的情感。整节课不但让学生悟到了“家”之情,也让观课教师看到了课之意。  关键词:《家的意味》;家庭情感;家乡情结;家国情怀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身心俱变”时期,他们情感丰富,具有
期刊
摘要: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意识到“桃核”里“核仁”的價值。这“核仁”应该是暗含于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原理、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结构”。其实,“核仁”亦即数学本来的味道。  关键词:数学课;数学味;基本原理;思想方法;结构  许多人都喜欢吃桃,但吃完桃以后,可别忘了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核,核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核仁。会品味的人不会轻易把桃核丢掉,而是拿小锤子轻轻敲开,尝尝那个滋味不一样的核仁。  我想,一节好
期刊
摘要:现象教学是情境教学的“再进一步”,就是基于真实的情境(所谓的“现实世界”)展开自然的探究教学。运用现象教学思想,尝试高中数学《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一课的教学,主要环节包括提供真实的现象、引出自然的探究、指向规范的表达、激活充分的思辨。  关键词:现象教学 数学现象 数学探究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通常,數学知识教学(相对于解题教学而言)有多种形式,但是,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教
期刊
摘要:《兰亭集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两方面的隔阂:一是不太能理解由乐而悲的转变缘由,二是不明白作者到底悲的是什么,更不明白为什么这种悲叹并非消极。为此,宜细品《兰亭集序》中蕴含的情感起伏,真正理解王羲之的“乐”与“悲”。  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情感起伏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名篇,兼具书法价值与文学价值,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教师往往抓住“乐”“痛”“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