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健亮,有梦想的人生注定精彩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67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健亮最欣赏一句话:花儿最美的时候是在灿烂绽放、吐露芬芳之时,毛毛虫最美的瞬间是在破茧成蝶、自由展翅之际,而人生最精彩的时刻是我们为梦想奋斗拼搏,寻得自己的一片海阔天空的过程,有梦想的人生注定是精彩的。
  中专毕业,牛健亮同许多莘莘学子一样选择了在大城市里寻找自己的梦想,他做过电工,做过度假山庄的管理者,后来,他不甘心一直给别人打工,就放弃度假山庄的高薪工作,摆起了夜市,通过努力他在乌鲁木齐有了自己的餐饮店。
  放弃人生第一桶金重新创业
  这时牛健亮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未来。1996年他的父母开始在巴里坤种植大陆菜,打破了巴里坤的人民吃新鲜蔬菜要从哈密运输的历史,得到巴里坤父老乡亲的认可。当时他想,父母年纪大了,种植的蔬菜面积有限,不能满足巴里坤人民的需求,是时候放弃自己手头的工作,去代替父母做更有意义的事业了。
  2000年,牛健亮放弃大城市的繁华,也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回到了巴里坤,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他很快从父母那里掌握了大陆性蔬菜种植的技术,为了精益求精,牛健亮屡次去哈密城郊乡向专业种植蔬菜的菜农取经,在自己种植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2006年,他的蔬菜基地增加了几倍,收入也非常可观,牛健亮的蔬菜基地也有了一定数量的工人。他还将附近一部分没法就业的残疾人安排到蔬菜基地,为他们安排了适合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有了生活来源的同时,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
  创新在路上
  事业有了可喜的发展,牛健亮没有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他评价自己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人,一个为梦想拼搏终生的人。他开始思考蔬菜基地未来的发展目标。他认为自己作为巴里坤大陆性蔬菜种植第一人的继承人,有责任思考巴里坤大陆性蔬菜种植的发展前景,也有责任为蔬菜基地的工人们思考他们的未来。他告诉记者,自己成功了,不叫成功,如果能带领一大批人一起成功了,才算真正的成功。
  这一年他大胆承包了巴里坤县农业示范观光园里的40个蔬菜大棚,并签订了长期承包合同(其中7个为自己修建)。“对于没有种植蔬菜大棚经验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在他心里一直认为,没有干不成的事,只有不肯干的事。他是个不服输的人。拿到承包合同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书店买了几本蔬菜大棚种植的书籍,一头钻进书里,一边钻研,一边实践。2009年元月,为了充实自己,他参加了“地区农牧民技术员高级培训班”学习,为自己的蔬菜种植事业增加了前进的动力。
  由于受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零星分散的蔬菜种植和销售势单力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难以规避市场风险。同时,种植和销售也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2009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又带领村民成立了巴里坤县草原蔬菜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07户,注册资金13.5万元,种植蔬菜平地260亩、温室大棚19座占地面积80亩、拱棚24座占地面积120亩。2010年8月合作社成立了蔬菜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拥有蔬菜运输车3辆,工作人员6人。主要配送巴里坤周边各乡场、三塘湖矿区和哈密市。在如何打开蔬菜销路方面,牛健亮与他的伙伴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一个办法就是控制蔬菜种植时间,蔬菜都是一批一批种植,从每年4月份种植到7月份种完,中间间隔3个月,这个多年总结出来的创新理念,使蔬菜积压的现象消失了。
  2011年,他参加了自治区团委2011年第四期农村团支部书记(青年致富带头人)使用技术培训班。2012年11月,他又在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参加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青岛培训班。2012年,他参加了自治区贫困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他一直告诫自己,不学习会成为创业路上的灾难。在这些学习班里,他学到了很多对蔬菜基地发展非常实用的内容。
  2013年,他们注册的商标“旧户”取得了QS认证。他的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合作社每年收购大路菜量大,存储空间有限,有时候销售稍不及时,就会导致部分蔬菜品质下降,影响了大家的收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从其他方面突破,牛健亮又有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修建一个蔬菜加工厂,增加蔬菜附加值。
  但是修建加工厂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仅凭一己之力不可能完成,他把此想法反馈给了镇领导,没想到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2013年大河镇镇政府协调了建厂场地,巴里坤县政府又支持项目资金30万元,自己投入120万元,在旧户西村,合作社建起了草原蔬菜加工厂。蔬菜加工厂成立后他与大河镇蔬菜种植户达成了协议,对他们种植的蔬菜进行定向收购加工。蔬菜加工厂年加工蔬菜3000余吨,用工人数60余人。蔬菜加工厂的成立不仅解决了蔬菜种植户的销售难问题,还解决了部分人就业难问题。牛健亮介绍说,他们加工的蔬菜,都是本地特色的蔬菜,充满农家风味。因为他们改良了巴里坤当地居民腌制菜的历史,改良了方子,统一了操作工序,在原有腌制基础上,改良了味道。现在加工出来的蔬菜可以开袋即食。目前,他们的蔬菜加工厂向精加工迈进,准备将菜品从哈密打人中原……
  从2009年起,牛健亮领导的合作社连年被评为“地区示范合作社”,“自治区示范合作社”、“地区合作社重点项目”、“哈密地区AAA级示范社”等称号。
  合作共赢也是一种创新
  有梦想的人生注定精彩,十年求索,十年奋斗,牛健亮成为蔬菜种植大户、創业能人。致富后,他更加乐于助人,不断向其他种蔬菜种植大户传授种植经验。当其他种植大户因秧苗受损不足时,他主动上门询问,并无偿地提供资金帮助。2012年倒春寒,大河镇东头渠村一大陆菜种植户的5000棵秧苗全部受损,牛健亮知道后主动找到了种植户为他无偿提供秧苗,种植户激动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如果不是你,我今年的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了。”
  牛健亮认为,其实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自己提高的过程,对自己的事业发展也有益处。当种植户遇到技术难题时,牛健亮会耐心讲解,多方指导。遇到自己不懂的,他就查资料咨询专家一定要把问题解决。他常说:“给他人解决问题,就是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带领大家致富”。因此,在别人看来,他做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他自费请来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到田头,实行统一管理,集中进行蔬菜病虫害防治,仅此一项每年为周围种植农户每亩节省开支50元;他自订报刊,广泛收集蔬菜良种信息,并及时向其他种植大户推荐和统一订购优质蔬菜良种;他还多方联系,全面收集各蔬菜主要收购市场的行情,向其他种植大户提供蔬菜最新消息,促进增产增收……
  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十几户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承包经营土地发展蔬菜生产在当地蔚然成风,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培植,大河镇先后涌现出十多位种植大户,他们也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2014年,他的合作社获国家级示范社称号,合作社产品“旧户酸菜”也被自治区旅游局授予“新疆礼物”的称号。
  牛健亮笑呵呵地说,我就是要走一条带头创业、致富一方、带动一方的成功之路。如今,他做到了。
  在他看来,创业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要不断地创新,创新的重要条件就是要不断地坚持下去,事业的成功都是在坚持中获得的。目前,他已经坚持了18年了。牛健亮说,另外就是要懂得合作,没有合作,就没有共赢。
  现在,他信心十足,正与村里领导洽谈,牵头十多位种植大户,准备签订田地承包合同,整体承包耕地,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开创创业新篇章。
其他文献
多年前曾参加一堂外籍心理学家的专业课。开课伊始,老师二话没说,拿出了一个亮闪闪的金属球。他手掌向下,把球放开,那球就垂直地停在他手指下方约1市尺的地方。  座位较远,我看不到更多的细节。按常识推断,我猜他手指中捏着一根细线,线的下端拴在金属球上。也就是说,这个金属球像一粒沉重的钟摆。果然,片刻之后,他用另外一只手从某个方向强力推动了那颗球,球快速摆动起来。当晃到某个特定的角度,我果然看到了一根线。
期刊
她们奔跑于辽阔的绿色草原,忙碌于五彩缤纷的丝绸工厂,在葡萄架下品尝着不曾吃过的美食,她们追随着鲜花而来,自己却成了昆仑绿洲中开得最灿烂的花朵。  民族史诗大剧《丝绸之路传奇》11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收官。男女主角艾拉提(巴哈提亚尔·艾则孜饰)与卫明霞(阿孜古丽·热西提饰),已经从第一集中青涩的少年少女变成了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夫老妻;将青春献给援疆建设的江南女子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活数十载,将技
期刊
在高寒缺氧、荒凉孤寂的高原戈壁,种活一棵树极其艰难。14年前,在一棵老杨树的特殊“葬礼”上,达尔汗边防连新战士高德顺立誓要造出一片林。  冰山下的军营绿洲  沿着新疆萨吾尔山脉向西,木斯岛峰静静地矗立在群山之间,亘古不化的冰雪覆盖着它,壮观而又神奇。  盛夏时节,爱好旅游的人们不远千里来到这儿,饱览冰山的胜景。有心的人们也许会发现,在这片高寒缺氧、荒凉孤寂的高原戈壁上,点缀着一处郁郁葱葱的人间胜景
期刊
入伍以来,他先后当过排长、作训参谋、作训股长、营长、师侦察科长,不仅每个岗位干得出色,更精通团里的所有专业。  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参谋长桑建斌。入伍22年,他先后6次荣立三等功、2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参加新疆军区比武,夺得装甲专业“四会”教学金牌,被两级军区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任参谋长3年,司令部连年被评为先进机关,他个人也被表彰为优秀参谋长。  “不懂训练。如何当一名称职的指挥
期刊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到底是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还是将人们间的距离越拉越远?  一直以来,我觉得比起微博,微信更为可怕得多。  在现在这个见面说了没几句,就会热络的说:“你有微信吗?”的世界,交换微信都成了一个基本礼节。有时候哪怕你不想,但是对方只要有了手机号,加你的微信易如反掌,那么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呢?  就这么慢慢的,那些不会出现来围观你微博的人,在朋友圈里全都出现了。爸妈、领导
期刊
有朋友问我最近在干什么。我说:白天看人,晚上看书。这话似在调侃,实则是有感而发。因为,最近突然发现,自己过去看人不够认真,看书过于粗心,如今自觉惭愧,还得补上一课。  多少年来,在我眼里,人流如梭,神色匆匆,从未看清他们的面孔。只觉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忙碌,一个个都很辛苦,一个个都很可怜。谁知我的同情是何等肤浅和幼稚。原来就在这忙碌之中,有的人是为自己好,也为别人好,有的人则纯粹是为了让别人
期刊
今天,我们已经开启了大众创業的新时代。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13次论述了创业问题。其中包括“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对于小微企业,则是“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自治区也不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青年积极创业。  随着自治区鼓励创新创业的相关措施陆续实施,大众的创业精神正在焕发,新疆青年的创新创业浪潮正在袭来。
期刊
立冬既过,窗外绿深红浅。顺手抓着一本陈从周的《说园》,录下一段文字:  “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  这段文字,抄下来就很舒服。西湖边有一郭庄,据说是陈从周的最后一个作品,也是他最喜欢的园林。琼瑶的《烟雨蒙蒙》取景此处。前些年,我常带人去那里喝茶
期刊
阿不都西提·阿不德列伊木,25岁,维吾尔族,来自新疆伊犁新源县。自称阿不,是一名艾德莱斯现代化花纹设计师,也是吾优的设计师和创始人。两年前,成立了“吾优”Umud yultuzi工作室。“吾优”这个名字也是从新疆人常说的“哦呦”感叹语演变而来的。他说,我这个品牌的名称就叫吾优,就是来源新疆人哦哟的意思,就是看到一样东西感到惊叹,吾优,太漂亮,太好了。  推陈出新,创新设计理念  在他的设计中,任何
期刊
李金刚,新疆鹿港有约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兼战略发展部部长。在创业路上,他的创业之路较为漫长,但胜在扎实,后劲十足。  做一个有心人  1993年,他怀揣梦想从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带着20元钱背着行李来到了乌鲁木齐,在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里,只希望找个地方可以落脚。  为了能吃顿饱饭,有个落脚的地方,他四处奔波,曾干过木材厂搬运工等工作。后来,他找了一份酒店传菜生的工作,李金刚非常珍惜这份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