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e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73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基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急救的完整率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急救完整率94.59%与护理满意程度97.2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纠纷与差错,增加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66-02急诊是医院救治患者的第一线,患者病情一般较为危重[1]。因此,为了防止医患之间的各种护理纠纷,降低护理时存在的风险,总结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73例患者,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到急诊护理中,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总结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73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观察组37例患者和对照组36例患者。男性患者为41例,年龄为17.9-64.2岁,平均年龄为(37.23±4.04)岁;女性患者为32例,年龄为18.5-67.8岁,平均年龄为(38.51±6.13)岁。73例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为27例、中毒昏迷患者为16例、外伤疾患者为12例、妊娠期并发症患者为18例。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急诊科治疗标准,就诊原因、性别等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行基本常规护理,来院后对不同病症的患者及时进行急救护理,配合医师进行后续救治。观察组患者从加强护理风险意识、强化专业技能、完善急诊细节护理等方面,实行急诊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加强护理风险意识存在部分护理人员对风险急救意识比较缺乏,不能准确预测护理中风险发生几率,懒散的态度,不能在急诊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急诊科的疾病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心理素质与团队合作等各方面进行着考验。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很难在急诊科这样嘈杂环境中保持头脑冷静,更增加护理风险的产生。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明确自己护理工作的法律义务与责任。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指导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并定期召开经验交流探讨会,增进学术交流,增加护理风险意识。
  1.2.2强化专业技能急救科内医疗器具较为繁多,护理人员对这些器械不能很好的掌握,在急救时耽误对患者的抢救时间,增加护理风险。因此,应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考核,有条件时可对急救场景进行模拟训练,培养护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进行培训,保持心胸豁达,尽量去理解和尊重患者。通过强化专业技能查找出工作时应注意的事项与比较薄弱的方面,增加患者满意率,降低护理风险。稳定患者情绪后,做好病情的讲解工作,在护理中避免出现神色慌张的表情。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增加护理的依从性。
  1.2.3细节护理将急诊护理从细节方面进行管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与人文关怀,是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护理风险的关键。在急诊大厅内设置专门的引导人员,对独自前来就诊的老年或病情较重的患者,给予挂号、化验等各方面的协助,一直陪伴到住院,以免患者在就诊期间出现意外情况。将主动、贴心服务的理念贯彻到全程护理中,运用熟练的护理技能和心理辅导,最大程度上安抚患者及其家属不安紧张的情绪。
  1.2.4规范患者资料在急诊科医疗护理的资料是记录患者病情和具体护理措施的重要文件,承担着法律的责任。为医师的抢救工作提供确切依据,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的将患者就诊时间,病情变化,具体护理方法等进行记录。避免因记录出错导致的医疗纠纷。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急救中的完整率、护理满意程度、护理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在急诊科接诊、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与过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若出现一丝意外,就可引起医疗纠纷[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急救完整度、满意率、护理质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在加强护理风险意识、强化专业技能、完善急诊细节等护理后,同时提高了护理风险与防范意识,也提高了该科室护理的整体水平,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3]。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的护理风险管理中,不仅为患者带去舒适周到的护理服务,也极大程度上降低护理事故,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曾桂英,刘国英.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2(10):134-135.
  [2]王海荣.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学·医学专业,2012,19(14):177-178.
  [3]陈莉,吴萌,关丽娜.风险管理在急诊科護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2(34):137-138.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近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方法对于宫外孕患者的护理意义。方法将我院9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进行护理干预
心房颤动的(简称房颤)发生机制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各种学说机制并存,其中电生理机制学说多见.分布于心肌细胞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单核苷酸
【摘要】结核性腹膜炎主要是人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引起的,这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腹腔结核病。结核性腹膜炎发生时,腹膜会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而造成腹腔慢性炎症的产生。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配合治疗,将建堂教育与一般护理进行结合起来。得到的研究结论是,对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来说,可以通过护理的方法来对患者疼痛的减弱,并能够预防并发症的
期刊
我们对成人学历教育《医学寄生虫学》组织形式采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适时辅导+统一考核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S-100β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与脑损伤过程密切相关,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S-100β蛋白除了与脑血管病有关外,还与癫痫、中枢系统感染、精神疾病及格林-巴利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住的92例患者,将其分为为对照组46例,对照组46例。将对照组开放式引流,试验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密切
目的:探究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病人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对病人的病情影响。方法共有58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表现有气胸、咳嗽、局部疼痛等,男38例,女20例,平均年龄是42岁。对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提高静脉穿刺的水平。方法针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在静脉输液操作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穿刺效果,达到治疗目的。结果通过临床实践,提高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水平,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结论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沟通与交流,又增加了老年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  doi:10.3969/j.
期刊
目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肠梗阻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选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