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选择了甜蜜的事业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8日,秋高气爽,记者一行从蕉岭县城驱车直奔三山。蕉城到三山不过20公里,进入三山的环山公路曲折崎岖,汽车不断地爬山下坡、拐弯转角,让人有点头晕。三山的风景却异常迷人。车窗外,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笔直翠绿的毛竹漫山遍野,像天然屏障一样笼罩着一座座大山,蔚为壮观。
  汽车在环山公路上绕行良久,可并没见到人家,这里毫无喧嚣,寂静得与世隔绝一般。不知什么时候,前面出现了两间旧房屋,房屋分明已经无人居住了,屋前的空旷地上摆着一排很特别的小木箱,木箱上面都遮盖了一块树皮,箱脚的一排小孔中勤劳的蜜蜂在络绎不绝地飞进飞出,煞是有趣。“这些都是蜂箱,村民们是用这种传统的方式养蜂的。”开车的师傅说,“里面还有个蜂业园呢”。
  不久,汽车停了下来,师傅示意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一眼望去,前方的一个小水池中喷泉正喷出洁白清澈的水花,旁边,一排排的蜜蜂箱,异常显眼。往地势高一级的前方看去,一栋小洋楼映入眼帘,房子正前方镶嵌着“蕉岭三山蜂业园”几个醒目的大字;屋前,高高的旗杆上,一面五星红旗正在迎风飘扬……看到眼前的一幕,我们惊喜万分。
  一位略显消瘦、皮肤黝黑但十分精神的中年汉子笑容满面地走过来招呼我们。“我是三山蜂业园的经理钟生,欢迎你们到本园参观。”钟生热情地接待。他边介绍,边领着我们到房子的前院。“先喝杯茶,这是我们这里的特色‘蜂蜜茶’。还有,这是三山的野生橄榄,尝一下吧。”钟生一个劲地招呼我们,让我们感觉自己就像是他的亲戚一般。细尝一口色如红酒的蜂蜜茶,一种清香和甜蜜相结合的味道扑鼻而来。山茶的清香清晰可辨,蜂蜜淡淡的甜味却又缭绕嘴边,那种感觉,很神奇;而野生橄榄呢,咬上一口,一股酸涩的味道会让你马上皱起眉头,甚至要吐出来,可是,停下咀嚼,淡淡的甘甜便油然而生。“这种橄榄会让你感觉到‘苦尽甘来’的味道”,钟生说。谈到蜂蜜酒,钟生骄傲地说:“去年我们在广州参展,一瓶蜂蜜展品以1800元的高价售出,当时引起很大轰动。”
  钟生领着我们在蜂业园里游览参观,沿着一条水泥道向山上走去。路边,成排的蜜蜂箱再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钟老板,您的蜜蜂是通过传统方法养的,那蜂蜜呢?怎么加工和包装?”记者好奇地问。钟生指着旁边一栋灰白色的建筑说:“那就是我们的蜂蜜加工场”。我们颇为严肃地换了鞋子,穿上了工作服,带上口罩,走进了全封闭的蜂蜜加工场。眼前,一箱箱包装好的蜂蜜整齐地堆放在地板上。加工场里,包装室、化验室、消毒室样样具备,一整套现代化的程序让我们见识了原生态蜂蜜是如何加工和包装成品的。
  我们了解到,原来三山蜂业园是钟生一手创办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钟生曾在广州做过小生意,收入还不错。但2001年,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靠祖辈留下来的几十箱蜜蜂起家,成立蜂业园(时为个体户)。2006年,他成立了蕉岭县第一家蜂蜜加工合作社;2008年,他注册成立蕉岭县三山蜂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拥有先进的蜂产品深加工设备、封闭无菌的包装车间、展示厅、专卖店,集蜂蜜养殖、科研,蜂蜜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功能齐全的规模企业,并获评为梅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大山里竟有这么个现代化蜂业园。钟生告诉记者,三山蜂业园目前有蜜蜂2000多箱,十多位蜂蜜专员及属下遍布全县的几十个养蜂基地,1500多户养蜂3万多箱,年产蜂蜜一千多吨,产品享誉市场。去年,三山蜂业有限公司产值近600万元,单单养蜂一项,就为三山30多户人家年人均比2008年增收4000元。
  “带你们去看一下我们自己的宾馆吧。”钟生笑着说。“这里还有宾馆么?”记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毕竟,在这大山里,别说宾馆了,有个像样的房子就已经很不错了。沿着水泥道往上走,这时,左手方向的山腰上出现了一排低矮建筑,一栋两层高的房子,粉刷和装修的风格明显比山下的那栋房子新潮漂亮得多。屋顶上,“三山客栈”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我们一一参观了客栈的房间。好家伙!一间间装修现代化的宾馆客房让人仿佛置身都市之中。现代化的宾馆设备诸如空调、液晶电视、欧式台灯、原木衣柜、精美的化妆台等等一应俱全……真不敢相信,这里竟“藏”着这么个豪华的“宾馆”。走出房间,我们意外发现,墙壁之上竟贴着一幅幅引人发笑的调侃图,什么“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手”、“人怕出名猪怕壮,男怕没钱女怕胖”等等,尽显钟老板的幽默风格和别具匠心。走到客栈的最左边,钟生打开了一道房门,走进去一看,原来这里是装修豪华、设备齐全的KTV包厢。几张现代化的皮沙发、五颜六色的吊灯、还有,那桌面上的几个高档的麦克风、墙壁上的标着北京时间、伦敦时间、纽约时间的三个钟表……所有这一切,使我们不得不佩服钟生超乎寻常的发展理念。
  “平日里有不少港澳和珠三角的人慕名到我们这观光旅游,品尝长寿食品。”钟生说。
  走出客栈,我们留意到,左上方的一块平地上,有一幢破旧但保存完好的泥砖房屋,它和现代化的客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不把这间破房拆了啊?或者装修一下也好嘛。”记者问。“那可是宝贝,关于这间旧房子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呢。”钟生说道。据介绍,解放战争期间,山里进驻了一支几十人的游击队。1949年6月,游击队的一位黄姓团长负伤了,钟生的叔叔在马头山脚下的一个烧木炭的土窑里照顾了这位团长40多天。“那么说,你们家是堡垒户了?”记者不由得追问,“是的,听我奶奶说,她虽然不是游击队员,但是,她曾经不遗余力地帮助和支持游击队。”钟生说,“我奶奶曾经乔装乞丐、农妇,为游击队通风报信,送药送粮食,她十分敬佩和支持为革命不畏艰苦、不畏牺牲的游击队员们。”据了解,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当时,一支游击队在三山马头山下与蒋介石反动派军队展开了激烈战斗,游击队严重挫败了敌军的最后反扑,但自身也受到重创。“当时有40多名游击队战士牺牲在马头山上,这是蕉岭县革命战争史最激烈的一场战斗,也是梅州市影响较大的战斗之一。”钟生激动地说。钟生告诉记者,马头山脚下的树林里,在一棵老树根上,还‘长出’了一颗手榴弹呢。据了解,钟生所说的这颗手榴弹是当年战斗时留下的。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手榴弹已和老树根“长”在一起。可以想象,当时的战斗有多么激烈。
  我们还参观了钟生一手种植的杉树等名贵树种、看了山腰里落差不大但水花四溅、十分迷人的小瀑布,还尝试了采摘橘子的乐趣……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终究还是来不及登上巍峨的马头山。“在马头山的最高处,可以俯瞰蕉城的全景呢。”下山时,钟生的这句话多少有点让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半山腰的树林中,我还养了很多鸡、鸭、鹅。那些鸡是自由自在的,不用进笼,晚上都是栖息到树上的,有机会带你们上去看看。”听了钟生的话,我们更加依依不舍了。只恨一天时间太短暂,下回,我们再来看个够吧。
  临别时,钟生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积极发展蜂蜜酒、蜂蜜茶、蜂蜜橘、蜂花粉等深加工产品,开拓特色产品,拓宽经营渠道,把蜂蜜产业做大做强。“蜂蜜产业发展不能单一化,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观光旅游产业,打响三山蜂蜜品牌,争取带领更多老百姓脱贫致富。”
  我们相信,往后,将会有更多人像钟生一样,选择投身到为蕉岭发展的甜蜜事业奋斗中。
其他文献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或“国45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前夕正式出台。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关心老区、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918万赣南苏区人民,再一次迎来历史性时刻。  “国45条”打造老区中的“特区”  “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赣南具有特殊地位,面临特殊困难,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
期刊
梅州  樟坑老区果农收入大增  平远县河头镇樟坑村把发展山区经济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干部带头,全民动手,加快了山区经济的发展。樟坑村现有16个村民小组,1300多人,耕地面积1000多亩,是个人多田少的偏僻山区。该村利用山坡窝地,大力发展周期短、易管理、收成高、效益好的三华李、生姜、苗竹、枇杷、香蕉等种植。如今,该村85%的农户靠种果摆脱了贫困,预计今年林果收入将比去年增加5万多元。
期刊
集玫瑰繁育、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玫瑰产业,让河北平山老区不少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平山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又是一个集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不发达地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把平山县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后,平山县政府组织多学科的技术人员对全县的山区综合开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位于岗南镇的“圣地玫瑰谷”被列为平山县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圣地玫瑰谷”主要种植
期刊
在绍兴这座人杰地灵的稽山镜水里,每一块岩石,每一方园林和每一泓清溪,都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从春秋时代的勾践,到近代民主志士秋瑾、蔡元培,到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从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到当代著名学者范文澜、马寅初还有无数灿如群星的书法家、诗人,令人目不暇接。  今年阳春三月,挟着清风雅气,我来到了仰慕已久的绍兴,先后踏进了被称为中国书法圣地的兰亭和回荡着爱情千古绝唱的沈园,内心深处受到
期刊
6月9日上午,广东省老促会第一副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肖耀堂一行5人,在梅州市有关部门领导陪同下,来到兴宁调研老区建设工作。兴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何建元,市政协副主席刘卫星以及兴宁老促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近年来,兴宁市坚持把解决老区群众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住房难的问题作为重点民生工作来抓,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千方百计加快老区建设,先后投入1.2亿多元,改善老区办学条件,完善老
期刊
科学扶贫 幸福“双到”  “富裕”光环之外,“贫穷”如影随形。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迅速,GDP总量连续20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而在这光鲜的背后,到2009年,却有着占全省行政村总数16.2%的共3409个贫困村庄,70万户316万贫困人口,其中属于革命老区的有2396个贫困村,25.08万贫困户。超过40%的贫困线以下人口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大多数人居住在危房、泥砖房、茅草房中。
期刊
情系苏区  近年来,蕉岭老促会深入老区调查研究,倾听老区群众心声,他们想老区人民所想,急老区人民所急。为改变老区落后的面貌,帮助老区群众解决“五难”问题,蕉岭老促会的老同志们不遗余力,出谋划策,他们既是县委、县政府的参谋智囊、得力帮手,又是老区人民的“福星”。他们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老区群众的好评。  蕉岭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属典型的山区县。因地理等自然条件的长期制约,过去几年,蕉岭的经济
期刊
韶关  南雄再投4万元修复革命遗址  近日,记者从南雄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了解到,南雄今年再投入4万元继续修复湖口镇新迳村古坑中共南雄中心县委旧址,目前专项资金已经下拨到位。古坑村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南雄中心县委所在地,是目前确认的南雄41处革命遗址之一。据悉,4万元主要用于旧址主体工程的后续完善、革命史料图文布展、建碑撰记和环境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特约记者?肖 锋)  2.5万老区群众喝上“
期刊
“抓住特色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翁源县人大代表最近视察该县现代特色农业生态发展区建设情况时明确指出。  翁源县地处粤北山区,是革命老区,中国三华李、兰花、九仙桃之乡,省市粮食、糖蔗、蚕桑、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代表们通过到马墩“冷泉滩”生态休闲观光园、康泉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珠江源胜龙茶场、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农业园实地视察,听取各园区介绍和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局汇报,看到该县发展
期刊
丰顺,位于广东东部、梅州南端,毗邻潮汕地区,素有“梅州南大门、潮汕后花园”的美誉。今年以来,丰顺抓住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汕潮揭同城化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 全力打好招商引资、交通水利、资源整合、环境整治、耕山致富五大会战,推动丰顺新区建设,着力打造“梅州南大门、潮汕后花园、温泉宜居城、生态工业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据省财政厅相关文件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丰
期刊